分享

两小时了解中医

 供需相应 2014-03-24

发表者:张士定 两小时了解中医

一、什么是中医

二、中医西医不同

三、阴阳五行

四、脏腑、奇恒之府、气血津液、经络

五、病因、发病、治则

六、四诊  辨证、论治

七、几本书、几个人、几味药、几个方

八、咋样学中医

一、什么是中医

以阴阳五行为哲学基础、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脏象学说为理论核心、辨证论治为临床特色的,含养生与治疗的一门医学。

 

1、  整体观念  :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人与自然也是一个整体 、人与社会也是一个整体;

2、  辨证论治 :根据 四诊得到症侯群和舌脉情况辨出“证 ”,根据“证” ,并且抓住疾病的关键,确定治疗方法、选用恰当的处方和药物进行治疗。

二、中医西医不同

       中医                                                               西医

1、学科体系    哲学  阴阳五行、精气学说            自然科学     物理化学

2、思维方式    宏观  整体观念   注重自身感受      微观     相对独立   注重检查结果

3、诊察手段    望、闻、问、切                             望 、切、扣、听、理、化检查

4、临床特色    辨证论治   注重“证”                    按病治疗    注重“病”               

三、阴阳五行

1、阴阳是自然界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如:上下 、 男女 、 外内、  热冷、  动静   、功能物质 。阴阳 : 阴阳交感万物生 , 对立制约 , 互根互用 , 平衡消长,  相互转化。

2、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相生相克规律来认识世界、世界解释、探索宇宙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尚书。洪范》: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五行  木、火、土、金、水。

五脏  肝、心、脾、肺、肾。

五腑  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五官  目、舌、口、鼻、耳。

情志  怒、喜、思、悲、恐。

五音  角、徵、宫、商、羽。

五色  青、赤、黄、白、黑。

五化  生、长、化、收、藏。

五气  风、暑、湿、燥、寒。

五方  东、南、中、西、北。

五季   春、夏、长夏、秋、冬。

3、  相生  木火土金水  我生为子, 生我为母;

4、  相克  木土水火金  我克为所胜,克我为所不胜;

5、  相乘  克之太过;

6、  相侮  反克之意;7、  临床说理 :母病及子、 木旺乘土 、木火刑金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滋水涵木、培土生金、 补土治水。

四、脏俯、奇恒之府、气血津液、经络

1、五脏指:心、肝、脾、肺、肾;

2、六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

3、奇恒之腑指①脑②髓③女子胞④骨⑤胆6脉;

4、脏象学说中的“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

5、五脏的生理功能:

     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通於脑,腰为肾之外腑,开窍于耳及前后阴,其华在发,在志为恐,在液为唾,五行为水;

     脾:主运化、升清、统血,在体合肉,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液为涎,在志我思,五行为土;     

    心:主血脉、藏神,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五行为火;

    肺: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志为悲,在液为涕,五行金; 

    肝:主藏血,主疏泄,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五行为木;

    肾被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6、气的来源是先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和自然界的精气三者结合而成。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气的运动基本形式有升、降、出、入。

    气的主要功能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营养作用。

    分类有①元气;②宗气;③营气。

7、血是运行于脉中,循环流注全身,富有营养和滋润作用的红色液体,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8、气与血的关系:气为血之帅 ,血为气之母,一句话高度概括。血能生气、载气,气能生血、行血、摄血。

9、津液是人体一切水液的总称,其清者为津,稠者为液。津液的输布依靠脾气散精、肺主行水、肾主津液、肝主疏绁、三焦决渎、膀胱气化的功能。

10、经络系统是由:经脉、络脉、经筋、皮部和脏腑五部分组成。经络的主要生理功能表现在:

①运行全身气血,营养脏腑组织;

②联系脏腑器官,沟通上下内外;

③感应传导信息,以调节人体各部分机能,使之协调平衡。

十二经脉指: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其中阴经循行于胸腹,手足内侧;阳经循行于头面、腰背四肢的外侧。

奇经八脉指:督脉、任脉、冲脉 、带脉 、阳维 、阴维、阴跷qiao、阳跷,督脉为阳脉之海,任脉为阴脉之海,冲为血海。

五、病因、发病、治则

1、邪气泛指一切致病因素,包括六淫、厉气、饮食失宜,七情内伤,劳逸损伤,外伤,寄生虫、虫兽所伤和机体内部病理性代谢产物,如痰饮、瘀血、宿食、内湿。

2、正气泛指人体生理机能,主要指: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抗邪能力,康复能力等。

3、正邪相搏,正胜邪负则不发病或趋好转,邪胜正负则发病或趋加重。

4、发病 基本病机指:邪盛正衰,阴阳失调,气血、津液代谢失常。

5、“三因学说”: 宋代陈无择,提出“三因学说”,指:六淫为外因,七情为内因,饮食饥饱,叫呼伤气,金疮痿wei折,疰zu 忤附着,畏压溺水等,有背常理为不内外因。

6、治则  中医基本治则:早治防变,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理气血,调理脏府,三因制宜。

六、四诊  辨证 论治

1、四诊:望、闻、问、切 

2、望:望神 望部位。望指纹:三岁以下儿童常采用望指纹来诊察疾病,“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3、闻:含嗅、听。听五音  角、徵、宫、商、羽。

4、问:问诊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具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犹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5、切:含切全身部位和切脉

6、切脉 “三部九候”:《难经十八难》说的“三部九候”指:寸、关、尺,浮、中、沉 和 寸口、人迎、趺阳、浮中沉 。

“八纲脉”:诊脉以医者(常人)之脉为标准,不浮不沉为平脉,较浮为浮脉,主表证,较沉为沉脉,主里证;一呼一吸脉来四至为常脉,脉来三至为迟脉,主寒证,脉来五至为数脉,主热证;应指有力为实脉,主实证,应指无力为虚脉,主虚证。浮脉、数脉、实脉为阳脉,沉脉、迟脉、虚脉为阴脉,浮沉、迟数、虚实、阴阳合称“八纲脉”。

滑脉的脉象特征是往来流利,如盘走珠,临床意义是:主痰饮、食滞,实热证,妇人孕脉,也是青壮年的常脉,因此,绝不能以滑脉武断此人怀孕,应讲究四诊合参,十问歌就有“妇女尤必问经期”,否则会出现“公子有喜”的笑话,而与滑脉相反的脉为涩脉。

7、辨证  四诊得到症侯群辨出“证”的过程。中医辨证方法有:八纲辨证、病因辨证、血气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

8、论治 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治疗方法。《内经》“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七、几本书、几个人、几味药、几个方

1、几本书《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温病条辨》

2、几个人《伤寒杂病论》作者张仲景,金元四大家的寒凉派刘完素、补土派李杲gao、滋阴派朱丹溪、攻下派张从正,还有扁鹊、华陀、李时珍

3、几味药  人参、鹿茸、三七、黄芪、大黄、山桅子。

4、几个方 

外感病 寒的荆防败毒散,热的银翘散  辨证要点:是否咽喉肿痛

内科病  寒泻藿香正气散,热泻葛根芩连汤  辨证要点:是否大便粘稠臭、里急后重,痢疾主要症候是大便脓血,用芍药汤。

补气  四君子汤

补血  四物汤

理气  四逆散

化痰  二陈汤

止血  人参 三七

外科  仙方活命饮

八、咋样学中医

1、精读中医基础理论

2、理论实践多次反复

3、学习经典

4、拜师学艺

5、总结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