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变通应用举隅

 国医堂260 2014-03-25
 李相如 卢思俭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是张仲景提出的治疗痰饮病的大法。笔者在领会其要旨的基础上,将该治法应用于除四饮之外与痰饮发病机理相似的疾病,如肾积水、输卵管积水、关节腔积液等病的治疗,均收到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肾积水
  患者男性,48岁,诉反复发作性右侧腰腹部疼痛3年。1992年4月突然出现右腰部剧痛,放射至同侧小腹、腹股沟处。B超示右肾内可见一约0.9cm×0.7cm强回声光团,伴声影。诊断为右肾结石。以后腰部隐痛持续,有时疼痛剧烈。1995年4月20日突然腰痛加剧,伴小腹胀满,小便不畅,腰部凉感,舌暗红,舌苔白滑,脉弦。B超示右输尿管上段0.9cm×0.7cm大小强回声光团,伴声影,右输尿管上段扩张,右肾集合系统分离,肾外形略增大。诊断为右输尿管结石、右肾积水。中医辨证:腰痛属石阻气滞水停。治予温阳利水、理气排石止痛。处方:茯苓30g、桂枝15g、猪苓30g、白芥子12g、川椒10g、莪术12g、川楝子12g、乌药15g、赤白芍各20g、元胡15g,2剂后痛减,7剂后症状消失,B超复查结石移至输尿管下段,肾和输尿管积水消失。
  输卵管积水
  患者女性,33岁,诉小腹连及腰骶部坠痛2年,加重1个月。患者于1996年8月不明原因出现小腹疼痛,伴腰骶部重坠,发热38.5℃。按急性盆腔炎抗感染治疗2周,发热退,腰腹疼痛减轻出院。以后每遇经期、排卵期和劳累、长时间站立行走后腰腹部重坠加重,呈坠胀和刺痛,小腹发凉,带下色黄,月经色黯有块,触之小腹两侧压痛明显,拒按,可触及条索状和囊状肿块。B超示左侧附件区可探及一腊肠样无回声区,边界清楚;右侧附件区可探及一大小约4.7cm×3.5cm无回声区,边缘清楚,舌暗红有瘀点,舌苔滑腻微黄,脉弦尺滑。诊断为慢性盆腔炎,输卵管积水。中医辨证为湿阻水停,痰热交结,治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处方:双花30g、红藤30g、败酱草30g、当归15g、红花12g、桃仁12g、川芎20g、赤芍30g、苦参15g、龙胆草10g。上方加减治疗30天,腹痛减轻不明显,仍重坠,苔滑腻。考虑当用温药和之,更方如下:双花30g、土茯苓30g、茵陈30g、黄柏10g、猪苓20g、元胡30g、川楝子12g、莪术12g、桃仁12g、川椒6g、白芥子12g、茯苓30g、桂枝20g。服药10剂后症状明显减轻,又服45剂后症状消失,复查B超双附件区无回声消失,腹无压痛和肿物,舌脉正常。
  体会
  痰饮是指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停积于人体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有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类。临床中胸腹腔积水、一些咳喘疾病多从痰饮论治。
  笔者认为肾积水、输卵管积水、关节积液、腱鞘囊肿等疾病同样符合痰饮理论概念,亦为体内水液停蓄所致,故其治疗亦当遵“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疗大法。同时还应根据标本缓急,虚实寒热表里之不同采取相应处理。
  温阳利水多选用茯苓、猪苓、白芥子、川椒、桂枝;气滞者理气;血瘀者活血;有热者当寒温同用,依其证候配合应用。
  例1肾积水案温阳利水,理气排石,药证相符,收效迅捷。
  例2输卵管积水,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虽不与病证相背,但失于痰饮当温化之理,故初治效差。再方寒温并施,从痰饮论治,收效满意。
  笔者体会,临床中不应受四饮证候的限制,凡有体内水液异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疾病,大多可参照痰饮之治法论治,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