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饮”方用】 (1)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2)心下有痰饮,胸胁胀满,目眩——苓桂术甘汤。 (3)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肾气丸。 (4)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 (5)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病悬饮者——十枣汤。 (6)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 (7)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半夏加茯苓汤。 (8)心下有支饮,其人苦眩冒——泽泻汤。 (9)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 (10)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 (11)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 (12)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茯苓汤。 (13)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 (14)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者,此水也——五苓散。 #健康科普排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