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市的保护建筑之四(黄浦2)

 xuminglibrary 2014-03-25
18.华洋德律风大楼

今黄浦区江西中路232号,即江西中路汉口路口,历史上曾是华洋德律风公司大楼。“德律风”是英语“telephone”,就是中文“电话”的洋泾浜译音。旧时,华洋德律风公司北接聚兴诚银行,南隔汉口路与浙江第一商业银行相望。

  1876年,美国科学家贝尔发明电话。第二年,上海轮船招商局就装上了简易传声器(即早期对讲电话)。至清光绪七年,即1881年,租界内已有外商在外滩等处树立电杆架设对讲电话。次年正月十二日、188231日,为适应外商用户需要,大北电报公司于外滩7号建立的上海首处磁石式人工电话交换所开通。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再转由英商上海华洋德律风公司经营。该公司与公共租界工部局、法租界公董局签订了30年的专营协议,垄断了租界内部的电话业务,公司为此获得了巨大利润。1924年该公司开通自动电话交换所。

  在英商上海华洋德律风公司经营期内,这家公司一再越界至华界地区安装电话以扩大业务。对此,华人开明绅士为维护电话经营主权而群起反对,并奏请清政府自办电话业务。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邮传部电报总局派员筹建的上海南市电话局在新码头里街建立并开通业务,不久又在闸北今共和路建立闸北电话分局。上海外围的松江县城于1912年也建立一个商办电话公司。上海租界电话与华界电话长期互不相通,至192512月,英商上海华洋德律风公司与国民党政府交通部上海电话局签订“通话合同”。次年21日,两地区用户开始通过人工转接互相通话。

  长途电话在上海出现时间较晚。19233月开通上海至南翔的市郊长途电话,19265月开通上海至吴淞、苏州、无锡三地的长途电话,此后逐步发展,至抗日战争前夕通达国内城镇470余处。19362月,国际电台开通上海至东京的国际无线电话电路,上海开始出现国际电话。次年2月和5月,又先后开通沪港和中美长途电话电路。至抗日战争前夕,上海作为全国邮电通信网中心,特别是国际通信枢纽地位,得到了国内外一致公认。

  华洋德律风公司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由公共租界工部局组织外国洋行的大班创办的。大楼于1908年由新瑞和洋行设计,结构由协泰洋行计算,姚新记营造厂承建。这是上海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大楼。由于当时对新技术缺乏经验,造成框架柱距较小。建筑共6层,有地下室,底楼是营业大厅,二楼是经理室和写字间,三至五楼是业务用房,六楼为电话接线间,顶部中央有一座穹窿顶,四端也各有一座小穹窿顶。各个穹窿顶上都设置小尖顶。建筑立面采用欧洲文艺复兴风格,三段式结构。立面的腰线、挑檐线突出漂亮的花饰,线脚繁多。整个建筑以直线条为主,加上屋顶部分小尖顶,又具有哥特式建筑峻峭、向上的特点。华洋德律风公司大楼竣工的时候,垄断美国电气行业的摩根集团已觊觎了它多时。由于华洋德律风公司人工接线的电话系统设备老化,被迫购买自动电话设备,一时资金周转困难,于是就向市场发放股票。摩根集团趁机大量收购,成为华洋德律风的最大股东。同时,散布华洋经营不善,管理水平低,用高薪收买“华洋”的高级职员。华洋在风雨飘摇、人心浮动、内外交困、举步维艰中,只得出卖了公司的产权。19308月,摩根集团的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以575万两银子的最高拍卖价一举中标,终于将华洋德律风公司吞下。大楼也改名上海电话公司。

  华洋德律风大楼由于它在上海建筑中的开拓性地位,被列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