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祛风湿剂

 杏林脉香 2014-03-25

祛风湿剂

 

附子汤

【方剂来源】汉·《伤寒论》。

【组成与用法】附子9,茯苓9,人参6,白术12,芍药9,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功能温阳散寒,化湿利痹。主治寒湿内侵,身体骨节疼痛,恶寒肢冷,苔白滑,脉沉微无力。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水肿;又有用于治疗羊.水过多等病症。例如:

(1)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治疗阳虚型痹证者。症见骨节疼痛,关节僵硬变形,冷感明显,腰膝酸软等,有一定疗效(《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舌血管神经性水肿 本方加生姜治疗,获愈(《新中医》1986 年第10)

(3)羊水过多 本方加山药、大腹皮、当归、生姜皮治疗。结果;服药10剂后,诸症俱减;改用千金鲤鱼汤调理月余,诸症消失,足月顺产(《新中医》1986年第10)

【应用要点】主要用于治疗寒湿痹痛。以附子温阳散寒、化湿止痛为主,重用白术化湿利痹,复以芍药缓急止痛为辅,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寒湿痹痛、兼有畏寒肢冷、苔白脉迟,为其辨证要点。

本方可酌加羌活、独活、威灵仙、猪莶草等祛风湿药同用;如寒湿较甚,加桂枝、制川乌、制草乌,痹痛日久、血行留滞,加乳香、没药;痰湿入络,加天南星、白附子。

历代方书中与本方同名者,尚有《千金方》附子汤,即本方加桂心、甘草组成;功效、主治与本方相同。

 

 

白术附子汤

【方剂来源】汉·《金匮要略》。又名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组成与用法】附子9,白术12,生姜9,炙甘草6大枣12枚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功能散寒化湿,祛风通络。主治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大便硬,小便自利。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各种风湿痹痛等症。例如:

(1)风湿性关节炎 本方加羌活、独活,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辨证属痛痹、着痹者。如恶寒疼痛甚者,可加制川乌、制草乌,伴发热者,加石膏、知母、忍冬藤。

(2)类风湿性关节炎 本方加当归、五加皮治疗。如体虚者,加党参、黄芪、熟地;病久入络者,加红花、地龙、赤芍;疼痛剧烈者,加威灵仙、蜈蚣、全蝎。【应用要点】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证。方用辛温散寒的附子、生姜,配以化湿祛风的白术,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为其辨证要点。

历代方书中与本方同名者,尚有《医学发明》白术附子汤,由白术、附子、苍术、陈皮、厚朴、半夏、茯苓、泽泻、猪苓、肉桂、生姜组成5功能健脾化湿,祛寒利水;主治寒中,中满腹胀,作涎,作清涕,或多溺,足下痛,骨乏力,喜睡,两丸冷.时隐痛等。

 

 

桂枝附子汤

【方剂来源】汉·《金匮要略)

【组成与用法】桂枝120,附子3枚 甘草()60,生姜90 ,大枣12枚水煎服。目前临床各药用量均按常规剂量酌减。

【功效与主治】功能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主治风寒湿外袭肌表,自体疼烦,不能转侧,及阳虚内寒的胸腹疼痛,喘咳泄泻,舌苔薄白,脉浮虚而涩。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感冒,汗证,又有用于治疗哮喘,肠炎等病症。例如:

(1)汗证 本方加白芍,治疗阳虚汗出3例,结果:服药2-8剂获愈(《江西中医》1958年第6期,《新中医》1985年第2期,《浙江中医杂志》1987年第4)。本方加半夏、苍术、茯苓、厚朴、藿梗,治疗自汗;加苍术、茯苓、陈皮、浮小麦,治疗产后盗汗。结果均获愈(《江苏中医杂志》1983年第6)

(2)虚寒性疾病 本方加白术、茯苓、龙骨、赤石脂等,治疗泄泻;加南星、半夏、茯苓、砂仁,治疗喘咳;本方桂枝易肉桂,加丁香、半夏,治疗呕吐。结果均获愈(《云南中医杂志》1987年第3)

(3)鼻奴 本方治疗结果:2剂后,血止(《浙江中医杂志》1958年第10)

(4)胸痹 本方加栝蒌仁、枳实、薤白治疗。结果:服药3剂后,痛减,服药15剂,获愈(《湖南中医杂志》1988年第5)

(5)心源性水肿 本方加白术、茯苓、车前子、葶苈子治疗。结果:服药4剂后,尿多肿减,能得平卧;再服25剂,获愈(《湖南中医杂志》1988年第5)

(6)尿路结石 本方加牛膝、琥珀、金钱草、海金砂、石韦、车前子治疗。结果;服药5剂,排石l粒,疼痛消失(《湖南中医杂志》1988年第5)

(7)荨麻疹 本方加白芍、乌梅、五味子,治疗顽固性荨麻疹。结果:服药9剂后,症状消失(《河南中医》1990年第3)

【应用要点】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相搏或正虚内寒所致的病症。方用桂枝、附子祛除寒湿、温经通络,佐以生姜、大枣调和营卫;药简力宏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表阳已虚,风湿内盛,或阳虚内寒所致的身体烦疼、不得转侧,或自汗出,以及虚寒性胸腹痛、喘咳、泄泻等,苔薄白,脉虚浮而涩为其辨证要点。

甘草附子汤(《伤寒论》),即本方去生姜、大枣,加白术组成,功能祛除寒湿;主治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而汗出短气,恶风身微肿。

 

 

乌头汤

【方剂来源】汉·《金匮要略》。

【组成与用法】麻黄9,黄芪9,芍药9,甘草()6,川乌9,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温经散寒,舒筋止痛。主治寒湿痹痛,痛有定处,遇寒则甚,肢节挛缩,不可屈伸,舌苔薄白,脉象弦紧等。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又可用于治疗椎管狭窄症,坐骨神经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胆绞痛,肾绞痛,阳痿,遗尿,癃闭,变应性亚败血症等病症。例如:

(1)关节炎 本方加白术、干姜、桂枝、乌梢蛇等,治疗高原寒湿痹证14例,结果:痊愈(关节痛胀消失,停药3个月未复发)6例,显效(疼痛明显好转)7例,进步1例;疗程24-90(《四川中医》1985年第5)。本方加减,治疗30例。其中风痹7例,寒痹16例,湿痹5 例,热痹2例。风胜者,加羌活、独活、防风;寒胜者,加附子、干姜、桂枝;湿胜者,加苍术、苡仁、泽泻,热胜者,加石膏、黄柏、生地。结果:痊愈20例,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能参加正常劳动)7例,有效(临床症状 减轻,正常劳动仍有困难)2例,无效l(《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0 年第2)。本方加党参、桂枝、炙蜈蚣、炙全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果:服药8剂后,疼痛减轻,2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浙江中医杂志》 1982年第10)。本方加苡仁、木瓜、桑寄生、杜仲、老鹳草,治疗痛痹。结果:服药5剂后,痛减(《四川中医》1987年第8)

(2)椎管狭窄症 本方加木瓜、川断、狗脊、桃仁、地鳖、蜈蚣,治疗 35例,结果:全部有效。病情轻者,服药2个月症状消失,病程长者,或手术治疗后复发者,3-4个月后症状消失(《黑龙江中医药》1990年第5)

(3)坐骨神经痛 本方加牛膝、红花、蜈蚣等,治疗120例,结果:痊愈56例,好转52例,无效12例;平均服药时间28.8(《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年第1)

(4)偏头痛 本方去黄芪、甘草,加白芷、细辛、蔓荆子、蜈蚣、全蝎、川芎、当归、生地、丹参治疗。结果:服药3剂后,头痛减轻;再服10剂,头痛基本消失(《浙江中医杂志》1982年第10)

(5)三叉神经痛 本方去黄芪、麻黄,加当归、乳香、没药、细辛、川芎、升麻、白芷、延胡治疗。结果:服药后,症状明显缓解(《浙江中医杂志》1982年第10)

(6)胆绞痛 本方加桂枝、半夏、木香、生姜、大枣治疗。结果:服药1剂后,痛减,再去麻黄、桂枝,加柴胡、香附,2剂后,诸症悉尽(《湖南中医杂志》1987年第3)

(7)肾绞痛 本方加桂枝、生姜、大枣治疗。结果:服药1剂后,痛减,再去麻黄,加党参、山楂,服1剂,诸症悉尽(《湖南中医杂志》1987 年第3)

(8)阳痿 本方加附片、娱蚣治疗。结果:服药10剂后,明显得效(《辽宁中医杂志》1987年第6)

(9)遗尿 本方以附片代川乌,加肉桂治疗。结果;服药5剂后,症状消失(《辽宁中医杂志》1987年第6)

(10)癃闭 本方以附片代川乌。加干姜、生姜、吴莱萸治疗。结果: 服药2剂后,好转(《辽宁中医杂志》1987年第6)

(11)小儿风湿舞蹈病 本方加鸡血藤、地龙、白附片等,治疗13 例,结果:痊愈12例,显效1(《新中医》1984年第6)

(12)变应性亚败血症 以本方加防己为基础方,加味治疗。结果:服药半月后得愈;随访2年半,症情稳定(《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年第10)

【应用要点】主要用于治疗寒湿痹痛。方用川乌、麻黄温经散寒,配以芍药、甘草缓急止痛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关节疼痛有定处、筋脉拘急、苔白、脉弦紧为其辨证要点。

《金匮要略》原方乌头未提及炮制,但是用蜜同煎以解其毒,今多用制川乌。乌头有毒,用量宜由小量开始,逐步增加,如3-5增至15 ,且应久煎,则较为安全。此外,配伍蜂蜜、甘草等,既能止痛,又可制约毒性,可为应用时参考。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乌头汤乙醇提取液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部炎症和大白鼠塑料肉芽肿均有非常明显的压制作用。提示其能抑制炎症早期的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渗出,也能抑制毛细血管增生和纤维母细胞增生,延缓肉芽组织生长。此外,还使大白鼠胸腺明显萎缩而肾上腺重量增加,似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蠲痹汤

【方剂来源】清·《医学心悟》。

【组成与用法】羌活3,独活3,桂心1.5,秦艽3,当归9,川芎2,甘草1.5,桑枝9,海风藤6,乳香2.5 ,木香2.5,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功能祛风除湿,散寒通络。主治风寒湿邪所致的痹证,肢体重着,关节酸痛,活动不利,得热则减,遇阴雨寒冷则加剧,舌苔自腻,脉象弦紧等。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肩臂痛,腰腿痛等病症。例如:风湿性关节炎 治疗60例。风寒湿痹型用本方,风热湿痹型用加减木防己汤。结果:基本治愈13例,显著好转25例,好转14例,无效 8(《江苏中医杂志》1980年第1)。以本方加豨莶草、赤芍、地鳖虫等为基础方,治疗痹证155例。肝肾两虚,加地骨皮、银柴胡、杜仲,气血不足,加黄芪、党参;形体肿胀麻木,加胆南星、白芥子;瘀血内阻,加穿山甲、白花蛇等。结果:治愈49例,显效58例,好转23例,无效 25(《吉林中医药》1990年第1)。本方加减,治疗上肢风寒湿痹 115例,结果:痊愈46例,显效38例,有效26例,无效5例。(《浙江中医杂志》1984年第3)

【应用要点】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邪所致的痹证。方用羌活、独活、桂心、秦艽、海风藤、桑枝祛风除湿散寒,合以当归、川芎、乳香养血活血止痛,行血以助祛除风寒湿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肢体酸痛、得热减轻、遇冷加重、苔白腻、脉弦紧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风胜者、痛处游走不定,加荆芥、防风,寒胜者、疼痛剧烈、关节不可届仲,加附子、细辛,或川乌、草乌,湿胜者、关节肢体重着、肌肤麻木,加防己、苍术、苡仁;邪从热化、关节红肿,去桂心,加知母、石膏、防己、桂枝;痛在上肢,加姜黄、威灵仙;痛在下肢,加牛膝、川断。

历代方书中与本方同名者,尚有《百一选方》蠲痹汤,由本方去独活、桂心、秦艽、川芎、海风藤、桑枝、乳香、木香,加黄芪、赤芍、防风、姜黄、生姜组成;功能;祛风胜湿,益气和营;主治营卫两虚,风湿痹痛,尤其是痹痛偏于项、背、肩臂者。

 

 

五痹汤

【方剂来源】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与用法】片姜黄30,炙甘草15,羌活30,白术30 ,防己30,匕药共为粗末。每用12,加生姜10片,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功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主治风寒湿痹,经络不利,肢节疼痛,麻痹不仁。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病症。应用要应 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方用羌活、姜黄、防已祛除风湿,合以白术除湿,生姜辛散,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筋骨酸痛,尤以上肢肩臂为甚,举动不利,为其辨证要点。临床如见腰骶痛,加杜仲、桑寄生,腰腿痛,加牛膝、川断、威灵仙。

舒筋汤(《证治准绳》),即本方去防已,加当归、赤芍、海桐皮组成;功能祛除风湿,活血止痛,主治肩臂痹痛。

历代方书中与本方同名者,尚有《医宗必读》五痹汤,由人参、茯苓、当归、白芍、川芎、白术、细辛、五味子、生姜、甘草组成;功能益气养血;主治五脏痹(肺痹烦满,喘而呕;心痹烦恐,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口干善噫,肝痹夜卧则惊,多饮,小便数;肾痹促弯不能直;脾痹四肢懈惰,发咳呕汁)

 

 

羌活胜湿汤

【方剂来源】元·《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与用法】羌活6,独活6,藁本3,防风3,炙甘草3,川芎3,蔓荆子2,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功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主治风湿在表,头痛身痛,肢体困重,活动不利,发热恶寒,舌苔薄白,脉象浮紧,以及风邪偏胜的痹症和风邪上袭所致的眼病。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风湿性关节炎,神经性头痛,眼科疾病等病症。例如:

(1)感冒 以本方加苏叶、藿梗为基础方治疗。咽痛,加桔梗、大青叶、板蓝根,有一定疗效。

(2)急性风湿病 本方加虎杖、寻骨风、木瓜、白花蛇等,治疗416 例。患者均经西医治疗效果不佳,而改用中医治疗。结果:显效284 例,有效87例,无效45(《辽宁中医杂志》1983年第9)

(3)过敏性紫癜 治疗14例。单纯型,加黄芪、荆芥,关节型,加细辛、桂枝,腹型,加半夏、白芍,伴有热象,加蝉蜕。结果全部治愈(《新中医》1988年第5)

【应用要点】主要用于风湿在表之症。方用羌活、独活、防风祛风除湿解表,合以蔓荆子、藁本、川芎祛风善治头痛之品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头痛身痛、难以转侧、苔白、脉浮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身重而以腰部沉重较著者,加防己、附子、制川乌;关节热痛者,加防己、苍术、桂枝、石膏;项强,加葛根、桂枝。

大羌活汤(《此事难知》),即本方减蔓荆子、藁本,加防已、细辛、知母、黄芩、黄连、苍术、白术、地黄组成;主治风湿袭表,兼有里热,症见头痛身痛、发热、口苦而干、烦渴、舌苔黄腻者。

八味大发散(《眼科奇书》),即本方去独活、甘草,加麻黄、细辛、白芷组成;主治外感风寒湿邪,白睛红赤肿痛,涕泪交作,头痛身痛,苔白脉浮者。

羌活胜风汤(《原机启微》),即本方去蔓荆子、藁本组成,主治暴风客热,风重于热的眼科疾病,如急性结膜炎、角膜实质炎等。

历代方书中与本方同名者,尚有:

(1)《证治准绳》羌活胜湿汤,由炙甘草、黄芪、生甘草、生黄芩、酒黄芩、人参、川芎、藁本、防风、独活、升麻、柴胡、细辛、蔓荆子、薄荷组成;功能助气,益胃除湿,清利头目;主治风湿痹痛,头痛等症。

(2)《张氏医通》羌活胜湿汤,由羌活、白术、川芎、桔梗、枳壳、荆芥、柴胡、前胡、黄芩、白芷、防风、细辛、薄荷、甘草组成,功能疏风散热;主治目疾,一切风热表证。

(3)《沈氏尊生》羌活胜湿汤,由羌活、防风、苍术、甘草、黄连、黄檗、泽泻、猪苓组成;功能疏风清热燥湿,主治湿热痹痛。

 

 

黄芪桂枝五物汤

【方剂来源】汉·《金匮要略》。

【组成与用法】黄芪9,桂枝9,芍药9,生姜18,大枣10枚 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功能温阳行痹。主治血痹,肌肤麻木不仁,脉微而涩紧。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漏肩风,坐骨神经痛,末梢神经炎,颈椎病,不安腿综合征,消化性溃疡;又用于治疗原发性脑萎缩,周围性麻痹,截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复发性感冒,功能性低热等病症。例如:

(1)漏肩风 本方加羌活、姜黄、当归、桑寄生、地龙,并配合针刺,治疗30例。患者皆并有贫血。结果;均取得满意疗效(《上海中医药杂志》1985年第3)

(2)坐骨神经痛 以本方合乌头汤为基础方,治疗54例。气虚者,重用黄芪;血虚者,重用芍药,加当归;阳虚者,重用附子;发冷者,重用川、草乌,拘挛者,重用芍药、甘草,加木瓜;湿邪明显,加防己、羌活,顽痛不已,加全蝎,蜈蚣、尘虫,局部麻木,加鸡血藤。结果:痊愈40例,显效11例,无效3(《河南中医》1984年第1)

(3)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 本方加党参、附片、当归、干姜、甘草,并配合氯化钾治疗。结果:服药2日后,诸症得减;停用氯化钾,继用温补脾肾之剂调理。随访近6个月未见复发(《上海中医药杂志》1985 年第12)

(4)原发性脑萎缩 本方加何首乌、当归、鸡血藤、牛膝治疗。结果:服药半年后,基本痊愈。随访2年余,病情稳定(《黑龙江中医药》1985年第1)

(5)截瘫 本方加鸡血藤、山萸肉、何首乌、巴戟天,治疗因患急性脊髓炎所致截瘫。结果;服药4个月后,基本治愈,能坚持正常工作(《黑龙江中医药》1985年第1)

【应用要点】主要用于治疗血痹肌肤麻木。方用黄芪补益卫气,配以桂枝与芍药,生姜与大枣调和营卫,且重用生姜以助桂枝温行肌肤阳气之功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局部肌肤麻木不仁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病发于头部,加川芎、苍耳子;发于面部,加白附子、白僵蚕;发于胸部,加白芥子;发于腹部,加木香、大腹皮;发于背部,加羌活;发于腰部,加补骨脂、续断;发于四肢,加桑枝、鸡血藤;发于上肢,加姜黄、羌活;发于下肢,加牛膝、苍术。

 

 

桂枝芍药知母汤

【方剂来源】汉·《金匮要略》。

【组成与用法】桂枝9,芍药9,知母9,麻黄9,生姜 3,白术9,甘草6,防风9,附子9,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通阳行痹,祛风逐湿。主治肢节疼痛,身体羸弱,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舌偏红苔白,脉濡数。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坐骨神经痛,腰腿痛;又用于治疗麻疹并发肺炎,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深部组织炎等。例如:

(1)类风湿性关节炎 治疗32例。发热,加生石膏、苡仁;血虚肢节肿大,加鸡血藤、鹿含草、白芷,湿盛关节肿大,加萆藓、泽泻、汉防己,气虚,加生黄芪。结果:痊愈14例,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有效病例中类风湿因子转阴性,抗“0滴度下降,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均明显下降,但血沉未见明显下降。平均服药21.6(《中医杂志》1981年第1)。本方以川乌易附子,去生姜,加两面针、青风藤为基础方,治疗28例。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加秦艽、穿山甲;关节红肿,加生石膏、黄柏;肢端麻木,加细辛、巴戟天,关节变形,加蜂房、全蝎,体虚,加当归、牛膝。结果;显效12例,有效16例; 疗程最短22天,最长154(《福建中医药》1990年第4)。治疗23 例。遇寒冷掣痛难以屈伸者,倍附子、麻黄,加全蝎、姜黄;肢节发热疼痛者,加生石膏;肢体重着肿胀者,倍白术、甘草,加防己。将各药研成细末,每服5,日服2次,以当归生姜羊肉汤150毫升送服。结果:临床治愈12例,显效6例,好转3例,无效2(《湖南中医杂志》1989年第5)

(2)风湿性关节炎 本方加味,治疗103例属寒热错杂痹,症见关节肿痛、遇冷加重者。结果:痊愈36例,显效S6例,进步31(《新疆中医药》1989年第3)

(3)痹证 本方加减治疗40例。寒偏胜者,去知母,加细辛、威灵仙、秦艽,湿偏胜者,去甘草、知母,加苡仁、木瓜、防己、地龙;气血两亏者,去麻黄、附子,加人参、黄芪、当归;肾虚者,去麻黄、知母,加桑寄生、续断、杜仲;有瘀血者,去麻黄、附子、甘草、芍药,加赤芍、桃仁、红花、茜草、牛膝、姜黄;湿热者,去麻黄、附子,重用知母,加延胡、苡仁、木瓜;有结节红斑者,加连翘。结果:基本痊愈24例,显效7例,进步8例,无效 1例。(《辽宁中医杂志》1966年第5)

(4)坐骨神经痛 本方加减治疗30例。寒偏胜者,重用附子;湿偏胜者,加苡仁、木瓜,蚕砂;热偏胜者,减附子量,加黄柏;阳虚者,加仙茅、巴戟天;阴虚者,加石斛、天冬、龟板;气虚者,加黄芪、党参;血虚者,加当归、首乌、鹿角胶;有瘀血者,加乳香、没药、桃仁、红花、苏木。结果:痊愈18例,好转10例,无效2(《湖北中医杂志》1989年第4 )

(5)麻疹并发肺炎 本方去生姜、白术、防风,加五味子,前胡、麦冬、茯苓、山药、党参,治疗小儿麻疹并发肺炎。结果:服药3剂后,症状减轻,原方去知母、附子,前胡,加谷芽、地骨皮,再3剂后痊愈(《陕西中医》1982年第3)

(6)气管炎 本方去生姜、防风,加厚朴、莱菔子、杏仁、半夏、苏子、白芥子治疗。结果:服药3剂,诸症消失(《陕西中医》1982年第3 )

(7)肺源性心脏病伴心力表竭 本方去防风,加防己、大腹皮、秦艽、葶苈子治疗。结果:服药3剂后,诸症减轻;原方加桑白皮、五加皮,服药1个月而愈(《陕西中医》1982年第3)

(8)深部组织炎 本方去附子、生姜,加白芥子、银花、天花粉、当归、半夏、茯苓治疗。结果:服药5剂后,诸症消失(《陕西中医》1982年第3)

【应用要点】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流注筋脉,日久化热伤阴,肢节疼痛。方用桂枝、麻黄祛风通阳,附子温经止痛,合以知母、芍药养阴清热,清热与温经同用,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关节疼痛、肿胀,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风偏胜者,加秦艽、独活,寒偏胜者,加苡仁、车前子、泽泻;热化火伤津者,加生地、玄参、麦冬,湿热下注者,加防已、萆藓、海桐皮;胸胁满闷者,加柴胡、黄芩,口渴欲饮者,加石斛、天花粉。

 

 

追风丸【方剂来源】现代·《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组成与用法】胆南星30,防风100,制川乌50,当归 100,制白附子25,石膏50,川芎100 制草乌50,白芍100,白芷50,炙僵蚕100,桂枝40,雄黄粉25天麻100,制半夏75,荆芥100,地龙50,甘草25,橘络7.5,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每服1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

【功效与主治】功能祛风散寒,舒筋活血,豁痰通络。主治肩臂或腰背疼痛,筋骨软弱,手足麻木,舌淡,苔薄白,脉细紧滑等。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颈臂痛,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应用要点】主要用于治疗病情陈久的痹痛痼疾。方用川乌、草乌,荆芥、防风等散寒祛风,合以南星、白附子;半夏、僵蚕、地龙等豁痰通络之品,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活血,且少佐石膏清热以为反佐,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病情经久或经年举发,难以清彻的肩臂或腰背筋骨软弱、手足麻痛,为其辨征要点。本方药力较为峻猛,孕妇忌用。药后症情有所转机,当稍以补益气血之品配合使用,以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 市售追风丸的药物组成,各地产品颇不一致,用者注意。

 

 

防风汤

【方剂来源】金·《宣明论方》。

【组成与用法】防风30,甘草30,当归30,赤茯苓30,杏仁30,桂枝30,黄芩9,秦艽9,葛根9,麻黄15 ,上药研末。每用15,加大枣3枚、生姜5片,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功能祛风通络,散寒除湿。主治行痹,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关节伸屈不利,或见恶寒发热,苔薄白或腻,脉浮。

【现代临床】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等病症。

【应用要点】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方用防风、秦艽祛风除痹,佐以麻黄、葛根发散风寒,当归活血利痹,有助于祛风除湿,更佐以黄芩,使无伤阴之弊,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关节痹痛、游走无定,或有恶寒发热,为其辨证要点。临床如见游走周身,加威灵仙、防已、络石藤、桑枝;发于上肢,加羌活、姜黄;发于下肢,加独活、牛膝;恶寒发热、身有汗出者,去麻黄,加芍药。

历代方书中与本方同名者,尚有:

(1)《千金方》防风汤,由防风、秦艽、麻黄、独活、芍药、当归、人参、甘草,远志、防已、黄芩、升麻、石膏、生姜、半夏组成;功能祛风通络5主 治虚风发热,肢节不随,脚弱无力。

(2)《千金方)引甄权方防风汤,由防风、川芎、白芷、牛膝、狗脊、萆藓、白术、羌活、葛根、附子、杏仁、麻黄、生姜、石膏、苡仁、肉桂组成;功能补益肝肾,通利经络;主治偏风。

(3)《本事方》防风汤,由防风、川芎、桂枝、独活、麦门冬、石斛、熟地黄、杜仲、丹参组成;功能祛风养血;主治中风内虚,语蹇脚弱。

(4)《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防风汤,由防风、秦艽、独活、麻黄、半夏、升麻、防己、白术、石膏、黄芩、芍药、甘草、当归、远志、人参、生姜、麝香组成,功能益气血,祛风;主治风虚发热,项背拘急,肢节不随,及脚气缓弱。

 

 

薏苡仁汤

【方剂来源】清·《类证治裁》。

【组成与用法】薏苡仁、当归、川芎、生姜、桂枝、羌活、独活、防风、白术、草乌、川乌、麻黄,水煎服。原书未著用量,可根据常规剂量应用。

【功效与主治】功能祛风除湿,散寒通络。主治湿痹,关节疼痛重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或有麻木不仁,舌苔白腻,脉象濡缓等。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又有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者。例如:腰椎问盘突出症本方加细辛、狗脊、牛膝等为基础方,加减治疗59例属慢性期者,并配合手法治疗。结果:优良率(症状、体征完全或基本消失,可恢复原来工作)88.1(《中医杂志》1981年第12 )

【应用要点】主要用于治疗湿痹关节疼痛。方用白术、苡仁除湿利痹,合以羌活、独活、防风祛除风湿,川乌、草乌温燥寒湿,全方以除湿为主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湿痹疼痛、痛有定处、重着麻木、舌苔白腻为其辨证要点。方中可加用防己、萆薢,以加强祛湿利痹之功。局部红肿、舌苔黄腻,甚则发热者,忌服。

薏苡仁散(《本事方》),即本方去生姜、桂枝、草乌,加干姜、甘草、官桂、茵芋、人参组成;功能法风除湿,活血止痛;主治风湿痹痛,周身酸痛,四肢不利,或指趾肿痛,屈伸不利。

历代方书中与本方同名者,尚有《张氏医通》薏苡仁汤,即本方去川芎、羌活、独活、防风、川乌、草乌,白术改用苍术,加甘草组成;功能除湿利痹,主治湿痹关节烦痛。

 

 

五加皮酒

【方剂来源】唐·《千金要方》。

【组成与用法】五加皮500,炒枳刺2 猪椒(即两面针)根皮 250,丹参250,薏苡仁250,川芎150,炮姜150,白鲜皮120,秦椒120,通草120,炮天雄120,火麻仁3官桂90,甘草90,当归90,上药共研粗末,用酒15千克,浸泡4-7日。每次饮酒15-30毫升,日服1-2次。

【功效与主治】功能温散寒湿,活血止痛。主治筋痹,四肢拘挛。

【现代临床】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陈旧性损伤等病症。

【应用要点】主要用于治疗筋痹拘挛疼痛。方用五加皮祛除风湿,合以天雄、官桂、秦椒温经散寒,佐以当归、川芎、丹参活血通痹,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寒湿痹痛、拘挛不利、遇寒加剧,为其辨证要点。

本品药性辛燥温热,非届寒湿者,或阴虚火旺者,不宜服用。孕妇忌服。

历代方书中与本方同名者,尚有《全园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五加皮酒,由五加皮、当归、青风藤、海风藤、川芎、红花,威灵仙、木瓜。

 

 

桂枝芍药知母汤

【方剂来源】汉·《金匮要略)

【组成与用法】桂枝9,芍药9,知母9,麻黄9,生姜 3,白术9,甘草6,防风9,附子9,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通阳行痹,祛风逐湿。主治肢节疼痛,身体羸弱,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舌偏红苔白,脉濡数。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坐骨神经痛,腰腿痛;又用于治疗麻疹并发肺炎,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深部组织炎等。例如:

(1)类风湿性关节炎 治疗32例。发热,加生石膏、苡仁;血虚肢节肿大,加鸡血藤、鹿含草、白芷,湿盛关节肿大,加萆藓、泽泻、汉防己,气虚,加生黄芪。结果:痊愈14例,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有效病例中类风湿因子转阴性,抗“0滴度下降,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均明显下降,但血沉未见明显下降。平均服药21.6(《中医杂志》1981年第1)。本方以川乌易附子,去生姜,加两面针、青风藤为基础方,治疗28例。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加秦艽、穿山甲;关节红肿,加生石膏、黄柏;肢端麻木,加细辛、巴戟天,关节变形,加蜂房、全蝎,体虚,加当归、牛膝。结果;显效12例,有效16例;疗程最短22天,最长154(《福建中医药》1990年第4)。治疗23 例。遇寒冷掣痛难以屈伸者,倍附子、麻黄,加全蝎、姜黄;肢节发热疼痛者,加生石膏;肢体重着肿胀者,倍白术、甘草,加防己。将各药研成细末,每服5,日服2次,以当归生姜羊肉汤150毫升送服。结果:临床治愈12例,显效6例,好转3例,无效2(《湖南中医杂志》1989年第5)

(2)风湿性关节炎 本方加味,治疗103例属寒热错杂痹,症见关节肿痛、遇冷加重者。结果:痊愈36例,显效S6例,进步31(《新疆中医药》1989年第3)

(3)痹证 本方加减治疗40例。寒偏胜者,去知母,加细辛、威灵仙、秦艽,湿偏胜者,去甘草、知母,加苡仁、木瓜、防己、地龙;气血两亏者,去麻黄、附子,加人参、黄芪、当归;肾虚者,去麻黄、知母,加桑寄生、续断、杜仲;有瘀血者,去麻黄、附子、甘草、芍药,加赤芍、桃仁、红花、茜草、牛膝、姜黄;湿热者,去麻黄、附子,重用知母,加延胡、苡仁、木瓜;有结节红斑者,加连翘。结果:基本痊愈24例,显效7例,进步8例,无效 1例。(《辽宁中医杂志》1966年第5)

(4)坐骨神经痛 本方加减治疗30例。寒偏胜者,重用附子;湿偏胜者,加苡仁、木瓜,蚕砂;热偏胜者,减附子量,加黄柏;阳虚者,加仙茅、巴戟天;阴虚者,加石斛、天冬、龟板;气虚者,加黄芪、党参;血虚者,加当归、首乌、鹿角胶;有瘀血者,加乳香、没药、桃仁、红花、苏木。结果:痊愈18例,好转10例,无效2(《湖北中医杂志》1989年第4 )

(5)麻疹并发肺炎 本方去生姜、白术、防风,加五味子,前胡、麦冬、茯苓、山药、党参,治疗小儿麻疹并发肺炎。结果:服药3剂后,症状减轻,原方去知母、附子,前胡,加谷芽、地骨皮,再3剂后痊愈(《陕西中医》1982年第3)

(6)气管炎 本方去生姜、防风,加厚朴、莱菔子、杏仁、半夏、苏子、白芥子治疗。结果:服药3剂,诸症消失(《陕西中医》1982年第3 )

(7)肺源性心脏病伴心力表竭 本方去防风,加防己、大腹皮、秦艽、葶苈子治疗。结果:服药3剂后,诸症减轻;原方加桑白皮、五加皮,服药1个月而愈(《陕西中医》1982年第3)

(8)深部组织炎 本方去附子、生姜,加白芥子、银花、天花粉、当归、半夏、茯苓治疗。结果:服药5剂后,诸症消失(《陕西中医》1982年第3)

【应用要点】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流注筋脉,日久化热伤阴,肢节疼痛。方用桂枝、麻黄祛风通阳,附子温经止痛,合以知母、芍药养阴清热,清热与温经同用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关节疼痛、肿胀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风偏胜者,加秦艽、独活,寒偏胜者,加苡仁、车前子、泽泻;热化火伤津者,加生地、玄参、麦冬,湿热下注者,加防已、萆藓、海桐皮;胸胁满闷者,加柴胡、黄芩,口渴欲饮者,加石斛、天花粉。

 

 

追风丸

【方剂来源】现代·《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组成与用法】胆南星30,防风100,制川乌50,当归100,制白附子25,石膏50,川芎100,制草乌50,白芍100,白芷50,炙僵蚕100,桂枝40,雄黄粉25,天麻100,制半夏75,荆芥100,地龙50,甘草25橘络7.5,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每服1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

【功效与主治】功能祛风散寒,舒筋活血,豁痰通络。主治肩臂或腰背疼痛,筋骨软弱,手足麻木,舌淡,苔薄白,脉细紧滑等。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颈臂痛,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应用要点】主要用于治疗病情陈久的痹痛痼疾。方用川乌、草乌,荆芥、防风等散寒祛风,合以南星、白附子;半夏、僵蚕、地龙等豁痰通络之品,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活血,且少佐石膏清热以为反佐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病情经久或经年举发,难以清彻的肩臂或腰背筋骨软弱、手足麻痛为其辨征要点。

本方药力较为峻猛,孕妇忌用。药后症情有所转机,当稍以补益气血之品配合使用,以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市售追风丸的药物组成,各地产品颇不一致,用者注意。

 

 

防风汤

【方剂来源】金·《宣明论方》。

【组成与用法】防风30,甘草30,当归30,赤茯苓30,杏仁30,桂枝30,黄芩9,秦艽9,葛根9,麻黄15 ,上药研末。每用15,加大枣3枚、生姜5片,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功能祛风通络,散寒除湿。主治行痹,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关节伸屈不利,或见恶寒发热,苔薄白或腻,脉浮。

【现代临床】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等病症。

【应用要点】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方用防风、秦艽祛风除痹,佐以麻黄、葛根发散风寒,当归活血利痹,有助于祛风除湿,更佐以黄芩,使无伤阴之弊,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关节痹痛、游走无定,或有恶寒发热,为其辨证要点。临床如见游走周身,加威灵仙、防已、络石藤、桑枝;发于上肢,加羌活、姜黄;发于下肢,加独活、牛膝;恶寒发热、身有汗出者,去麻黄,加芍药。

历代方书中与本方同名者,尚有:

(1)《千金方》防风汤,由防风、秦艽、麻黄、独活、芍药、当归、人参、甘草,远志、防已、黄芩、升麻、石膏、生姜、半夏组成;功能祛风通络;主治虚风发热,肢节不随,脚弱无力。

(2)《千金方》引甄权方防风汤,由防风、川芎、白芷、牛膝、狗脊、萆藓、白术、羌活、葛根、附子、杏仁、麻黄、生姜、石膏、苡仁、肉桂组成;功能补益肝肾,通利经络;主治偏风。

(3)《本事方》防风汤,由防风、川芎、桂枝、独活、麦门冬、石斛、熟地黄、杜仲、丹参组成;功能祛风养血;主治中风内虚,语蹇脚弱。

(4)《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防风汤,由防风、秦艽、独活、麻黄、半夏、升麻、防己、白术、石膏、黄芩、芍药、甘草、当归、远志、人参、生姜、麝香组成,功能益气血,祛风;主治风虚发热,项背拘急,肢节不随,及脚气缓弱。

 

 

薏苡仁汤

【方剂来源】清·《类证治裁》。

【组成与用法】薏苡仁、当归、川芎、生姜、桂枝、羌活、独活、防风、白术、草乌、川乌、麻黄,水煎服。原书未著用量,可根据常规剂量应用。

【功效与主治】功能祛风除湿,散寒通络。主治湿痹,关节疼痛重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或有麻木不仁,舌苔白腻,脉象濡缓等。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又有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者。例如:

腰椎问盘突出症 本方加细辛、狗脊、牛膝等为基础方,加减治疗59例属慢性期者,并配合手法治疗。结果:优良率(症状、体征完全或基本消失,可恢复原来工作)88.1(《中医杂志》1981年第12 )

【应用要点】主要用于治疗湿痹关节疼痛。方用白术、苡仁除湿利痹,合以羌活、独活、防风祛除风湿,川乌、草乌温燥寒湿,全方以除湿为主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湿痹疼痛、痛有定处、重着麻木、舌苔白腻为其辨证要点。方中可加用防己、萆薢,以加强祛湿利痹之功。 局部红肿、舌苔黄腻,甚则发热者,忌服。

薏苡仁散(《本事方》),即本方去生姜、桂枝、草乌,加干姜、甘草、官桂、茵芋、人参组成;功能法风除湿,活血止痛;主治风湿痹痛,周身酸痛,四肢不利,或指趾肿痛,屈伸不利。

历代方书中与本方同名者,尚有《张氏医通》薏苡仁汤,即本方去川芎、羌活、独活、防风、川乌、草乌,白术改用苍术,加甘草组成;功能除湿利痹,主治湿痹关节烦痛。

 

 

五加皮酒

【方剂来源】唐·嚷千金要方》。

【组成与用法】五加皮500,炒枳刺2,猪椒(即两面针)根皮 250,丹参250,薏苡仁250,川芎150,炮姜150,白鲜皮120,秦椒120,通草120,炮天雄120,火麻仁3,官桂90,甘草90,当归90,上药共研粗末,用酒15千克,浸泡4-7日。每次饮酒15-30毫升,日服1-2次。

【功效与主治】功能温散寒湿,活血止痛。主治筋痹,四肢拘挛。

【现代临床】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陈旧性损伤等病症。

【应用要点】主要用于治疗筋痹拘挛疼痛。方用五加皮祛除风湿,合以天雄、官桂、秦椒温经散寒,佐以当归、川芎、丹参活血通痹,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寒湿痹痛、拘挛不利、遇寒加剧,为其辨证要点。

本品药性辛燥温热,非届寒湿者,或阴虚火旺者,不宜服用。孕妇忌服。

历代方书中与本方同名者,尚有《全园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五加皮酒,由五加皮、当归、青风藤、海风藤、川芎、红花,威灵仙、木瓜.牛膝、菊花、陈皮、党参、姜黄、独活、川乌、草乌、肉豆蔻、白豆蔻、檀香、丁香、木香、砂仁、肉桂、玉竹组成,功能祛除寒湿,活血除痹;主治风湿痿痹,手足拘挛,腰膝酸痛,以及肾囊湿冷,妇人阴冷等症。

 

 

除湿蠲痹汤

【方剂来源】清·《类证治裁》。

【组成与用法】苍术6,白术3,茯苓3,羌活3,泽泻 3,陈皮3,甘草1.5,姜汁3(),竹沥3(),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功能健脾利湿,通痹止痛。主治着痹,身重酸疼,痛有定处。

【现代临床】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等病症。

【应用要点】主要用于治疗着痹疼痛。方用羌活、苍术祛风除湿,配以白术、陈皮健脾燥湿,更用茯苓、泽泻利水渗湿,加强除湿之功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痹痛有定处、身重、苔腻为其辨证要点。

本方祛风湿,除痹痛力较弱,用时可适当加用猪莶草、木防已,以助羌活之力。此外,临床如见寒邪,加川乌、附子、桂枝;热邪,加木通、忍冬藤,发于上肢,加姜黄、桂枝,发于足膝,加牛膝、苡仁。

 

 

乳香定痛丸

【方剂来源】明·《古今医鉴》。

【组成与用法】苍术60,川芎30,当归30,川乌30,丁香15,乳香9,没药9,上药研细末,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闩服2次。亦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

【功效与主治】功能祛除寒湿,活血止痛。主治寒湿痹阻,关节疼痛,屈仲不利。

【现代临床】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病症。

【应用要点】主要用于治疗寒湿痹阻,瘀滞疼痛。方用乳香、没药活血止痛,合以苍术、川乌温散寒湿,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关节痹痛、时作刺痛、遇寒加剧、苔白腻、舌质黯或有瘀斑或瘀点,为其辨证要点。临床如见湿重苔腻,可加白术、茯苓;遇寒痛剧,加附子、桂枝,疼痛较甚,加全蝎、蜈蚣;痛在肩臂,加羌活、姜黄;痛在膝部,加牛膝,独活。方中药偏辛燥,阴虚者忌用;性能活血、祛瘀,孕妇忌服。

乳香定痛散(《张氏医通》),即本方去苍术、川乌、丁香、当归,加生地黄、牡丹皮、赤芍药、白芷、甘草组成;功能活血止痛;主治跌仆伤筋。

乳香散(《太平圣惠方》),即本方加木香、吴茱萸、桂心、硇砂组成,功能散寒理气止痛;主治心腹痹痛。

乳香寻痛丸(《奇效良方》),即本方去苍术、丁香、川芎、当归,加五灵脂、白胶香、地龙、干姜、半夏、五加皮、赤小豆组成;功能活血通络;主治中风瘫痪,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乳香趁痛散(《仁斋直指方》),即本方去苍术、丁香、川芎,加虎骨、龟板、血竭、赤芍药、防风、自然铜、白附子、肉桂、白芷、苍耳子、骨碎补、牛膝、天麻、槟榔、五加皮、羌活组成;功能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主治跌仆伤痛。

 

 

身痛逐瘀汤

【方剂来源】清·《医林改错》。

【组成与用法】秦艽3,川芎6,桃仁9,红花9,甘草6,羌活3,没药6,当归9,五灵脂6,香附3,牛膝9,地龙6,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功能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主治气血痹阻肩痛,臂痛、腰痛,或周身疼痛,口久刁不愈,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涩弦。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腰扭伤,脑外伤后综合征;又有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雷诺氏症,末梢神经炎等病症。例如:

(1)坐骨神经痛 以本方去五灵脂,加伸筋草为基础方,治疗36 例。其中寒湿型14例,瘀血型16例,气虚血瘀型6例。风寒胜者,加川乌、桂枝,湿热者,加苍术、黄柏;气虚者,加黄芪,疼痛剧烈者,加蜈蚣。结果:痊愈(症状、体征均消失,恢复原工作)29例,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劳累后有轻微症状)6例,好转(症状、体征均减轻,劳累或气候变化时有症状)1例;疗程最短7天,最长45(《四川中医》1985年第11)。本方加减,治疗67例。病情迁延日久,加赤芍;偏湿热者,加丹皮、黄柏;病久体虚者,加黄芪、鸡血藤;偏寒者,加桂枝;肾阳虚者,去桃仁、红花,加附片、肉桂;肾阴虚者,去桃仁、红花,加杜仲、枸杞、桑寄生、熟地。结果:治愈53例,好转9例,无效5(《湖南中医杂志》1987年第l)。本方加减,治疗140例。气血虚弱者,去五灵脂、香附,加黄芪、熟地;脉数微热者,去羌活,加黄柏;脉浮风重者,加防风,脉紧寒重者,去秦艽,加桂枝;脉缓湿重者,加苍术。结果:治愈96例,好转32例,无效12例,治愈时间6-50(《黑龙江中医药》1988年第1 )

(2)痹证 以本方去红花、地龙为基础方,治疗67例。寒盛者,加附子、细辛、威灵仙,热胜者,去羌活,加忍冬藤、生石膏、黄柏、苡仁;筋急者,加白芨;风胜者,加白花蛇舌草、乌梢蛇,旭痹者,加昆明山海棠片。结果,痊愈50例,显效14例,无效3例,疗程最短2天,最长10(《云南中医杂志》1989年第3)

(3)腰扭伤 本方加减,治疗15例。正气不足者,加黄芪、党参;疼痛较剧者,加延胡、七叶莲。结果:治愈8例,显效3例,好转3例,无效1(《广西中医药》1987年第2)

(4)脑震荡后遗症 本方去红花、五灵脂、牛膝,加乳香、赤芍、炙全蝎、炙蜈蚣、葱管治疗。结果:服药5剂后,诸症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陕西中医》1985年第5)

(5)面神经麻痹 本方去五灵脂、牛膝、甘草,加白附子、白僵蚕、鸡血藤、全蝎治疗。结果:服药5剂后,口眼稍正;原方加黄菊花、黄芪,再服10剂后痊愈(《陕西中医》1985年第5)

(6)三叉神经痛 本方去秦艽,加桂枝、白芷、全蝎、蜈蚣、乳香、细辛治疗。结果:服药2剂后,症状减轻;原方去乳香、没药、五灵脂,加车前子,服药12剂后,诸症消失(《陕西中医》1985年第5)

(7)末梢神经炎 本方去没药、香附、甘草,加桂枝、延胡,赤芍治疗。结果:服药24剂,诸症消失(《中医药信息》1986年第3)

(8)雷诺氏症 本方去秦艽、没药、五灵脂、牛膝、甘草,加跗子,肉桂、独活治疗。结果:服药54剂后,症状缓解(《中医药信息》1986年第 3)

(9)丘脑综合征 本方加僵蚕、穿山甲、全蝎等治疗。待症状减轻后,加黄芪、白芍、龟板、熟地等。结果告愈(《中医药学报》1989年第3)

(10)泌尿系结石 以本方加荐草、石韦等为基础方,治疗68例。血尿重者,加紫珠草;结石不移动,加炙甲片;肾阴虚者,加生地;肾阳虚者,加附片。结果:结石排出、阴影消失50例,结石位置下移3例,结石位置无变化15例;疗程最短4天,最长150(《浙江中医杂志》1985 年第3)

【应用要点】主要用于治疗瘀血痹阻经脉,肢节或周身疼痛。方用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五灵脂活血化瘀,配以秦艽、羌活、地龙通络宣痹,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肢体或周身痹痛、曰久不愈、舌质紫暗或有瘀斑,为其辨证要点。

 

 

豨桐丸

【方剂来源】清·《集验良方拔萃》,又名风湿豨桐九,制片,名豨桐片。

【组成与用法】豨莶草、臭梧桐叶 上药各等分,共研细末,制为丸剂。每服6-9,日服3次。片剂,每片约含生药1.25,每服4片,日服2次。

【功效与主治】功能祛风湿,利筋骨。主治风湿痹痛,腰膝痠软,步履不健。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性关节痛,骨关节炎,又用于治疗高血压病等病症。例如:

风湿性关节炎 治疗15例。结果;临床症状消失9例,显著好转 5例,无效1(《中医杂志》1957年第11)

【应用要点】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方用猪莶草、臭梧桐叶均能祛风湿、止痹痛,两药相须为用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风湿疼痛、腰膝酸软、下肢筋骨痹痛、步履不健为其辨证要点。

豨莶丸(《济生方》),又名九制稀莶丸,由单味稀莶草制成丸剂,功效、主治与本方同。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水煎剂或醇浸剂按20/(千克体重.)灌胃,与西药水杨酸钠300毫克/千克体重腹腔注射比较,疗效相似。

 

 

桑枝虎杖汤

【方剂来源】现代·《方剂学》。

【组成与用法】桑枝30,虎杖根15,金雀根30,臭梧桐 30,红枣10枚,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功能祛风湿,通经络,止疼痛。主治风湿或劳损,关节肌肉痹痛,手脚麻木,动作不利。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痛,劳损性肌肉或关节痛,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肩臂痛,腰腿痛等病症。

【应用要点】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和劳损疼痛。方用桑枝、臭梧桐祛风湿、利经络,虎杖根、金雀根祛风利湿、活血通脉,配以红枣滋养,能补正气之虚;药性乎和,无寒热之偏,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感受风湿或气候转换时显现疼痛,以及劳累后肌肉关节疼痛,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偏寒者,加桂枝、细辛,偏热者,加知母、石膏,体虚者,加黄芪、防风。

原注称:桑枝用“新鲜者更好,可用至60”,“还可再加乌梢蛇肉同煎,或酒没服,效果更佳”。

 

 

加减苍术石膏知母汤

【方剂来源】现代·《中医方剂临床手册》。

【组成与用法】羌活9,独活9,鸭跖草30,赤芍15苍术15,石膏30,知母9,防己9,西河柳15,生甘草9,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功能祛风化湿,清热止痛。主治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发热,口渴,舌质红,苔腻而润,脉数。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又有用于治疗痛风,劳损性腰背痛等病症。

【应用要点】主要用于治疗热痹疼痛。方用白虎加苍术汤清热化湿为主,配以羌活、独活、西河柳、防己祛风除湿,赤芍凉血,鸭跖草清退邪热;以臻祛风除湿,凉血清热并重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局部关节红肿热痛、全身有发热口渴症状、舌质红、苔腻而润、脉数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局部掀红,加牡丹皮、紫草、地骨皮以凉血清热;高热,加金银花、连翘、黄连以清热解毒,高热汗多、正气已虚,加黄芪、太子参、当归、生地等补养气血药;疼痛明显,加重防已、甘草用量;病在上肢,加桑枝、姜黄,病在下肢,加牛膝、黄柏、米仁。

 

 

宣痹汤

【方剂来源】清·《温病条辨》。

【组成与用法】防己15,生苡仁15,滑石15,蚕砂9,连翘9,山栀9,赤小豆皮15,半夏9,杏仁15,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清热祛湿,宣通经络。主治湿热痹证,骨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或兼有发热恶寒,小便短赤,舌苔黄腻。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也可用于治疗湿热下注的脚膝肿痛,下肢结节病,肠粘连等病症。例如:

(1)湿热痹证 本方加减,治疗57例,结果:有效49例,其中31例无复发,18例有轻微复发;疗效不显8例。服药最少11剂,最多百余剂,一般30剂左右(《江西中医药》1985年第4)

(2)肠粘连 本方加木香、槟榔,治疗结肠肝曲部癌肿术后肠粘连。结果:服药5剂后,诸症消失(《福建中医药》1982年第6)

【应用要点】主要用于治疗湿热痹证。方用山栀、连翘等清热泻火,配以苡仁、滑石等除湿利痹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骨节疼痛、局部红肿,或有发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为其辨证要点。

本方虽名“宣痹”,但通利经络作用稍逊,如疼痛较甚,可加用桑枝、虎杖、徐长卿、海桐皮;湿热下注、脚膝酸痛,合二妙散(黄柏、苍术)同用。

 

 

大秦艽汤

【方剂来源】金·《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与用法】秦艽90,甘草60,川芎60,当归60,白芍60,石膏60,独活60,羌活30,防风30,黄芩 30,白芷30,白水30,生地30,熟地30,茯苓30,细辛15,上药研为粗末。每服30,水煎服。现多用饮片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减。

【功效与主治】功能祛风养血,清热通络。主治风邪初中经络,口眼喁斜,舌强不能语言,手足不能活动,烦热,口苦、苔黄者。

【现代临床】可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脑血管意外轻症,风湿性关节炎,腰背部劳损等病症。例如:中风 本方加减,治疗37例。风邪夹热留窜经络者,去白术、熟地、独活,加红花、丹参、僵蚕、川牛膝、菊花;风邪夹寒留窜经络者,加桂陵、木瓜、全蝎、僵蚕;体虚邪中者,去羌活、独活、细辛、生地、石膏,加黄芪、党参、鸡血藤、天麻、杜仲、枸杞、川牛膝;风邪夹痰、留窜经络者,去熟地、生地,加半夏、全蝎、天麻、僵蚕、地龙、川牛膝。30剂为1疗程。危重急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情好转后投本方。忌食油腻及有碍血液循环的食物。结果:痊愈19例,基本痊愈15例,无效3例。部分患者有轻度药物反应,如腹泻、全身瘙痒等,服药6剂后自然消失(《中成药研究》1989年第5)

【应用要点】主要用于治疗风邪初中经络,口眼喁斜,手足不利,或风寒入络,风湿痹痛。方用秦艽、羌活、独活、防风、白芷、细辛温散风邪,合以当归、白芍、川芎、生地、熟地养血柔筋,且减风湿之燥,少佐黄芩、石膏寒凉清热以除风邪之热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风邪初中,口眼喁斜、肢体不利,具有烦热口苦、苔黄等热象为其辨证要点。

原书注称:如遇天阴天寒,加生姜片煎。如心下痞,加枳实3煎,春夏时,加知母2。”现临床如见无热证,去黄芩、石膏;主要表现为口,眼喁斜者,加全蝎、僵蚕,筋脉拘挛为主者,加木瓜、威灵仙。

 

 

大活络丹

【方剂来源】明·《奇效良方》,又名大神效活络丹、大活络九。

【组成与用法】白花蛇60,乌梢蛇15,麻黄60,细辛30 ,全蝎45,两头尖60,赤芍30,贯众60,防风75,葛根45,没药30,血竭23,朱砂30,乌犀屑15,地龙15,炙甘草60,丁香30,白僵蚕30,乳香30,麝香15,片脑4.5,官桂60,草豆蔻60,川羌活60,虎胫骨30,玄参30,牛黄7.5,威灵仙45,天麻60,藿香60,天竺黄30,败龟板30,人参30,何首乌60,白芷60,乌药30,安息香30,青皮30,黑附子30,香附30,白豆蔻60,骨碎补30,黄连60,茯苓30,黄芩60,白术30,熟地黄60,松香脂15,大黄60,当归45,木香60,沉香30,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金箔为衣,如弹子大,约重4.5-6。每服1丸,黄酒化服,或温开水送服,日服1-2次。

【功效与主治】功能祛风化湿,舒筋活络。主治风湿痹痛,跌仆伤痛,中风后四肢痿痹,步履困难。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风寒湿性关节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肩臂痛,腰腿痛,伤筋骨折的中后期及中风后遗症等病症。例如:

(1)慢性风湿病 治疗134例。配合矿泉水疗及蜡疗。结果: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ESR下降,ASLO 400单位以下者占97.9(《吉林中医药》1987年第3)

(2)癫痫 治疗26例,结果:显效(观察1年以上,基本停止发作或发作次数显著减少,症状明显减轻)7例,有效15例,无效4(《广西中医药》1988年第2)

(3)阳痿 治疗证属风痰阻络,而见舌淡、苔白滑、脉濡滑者。结果:服药1月后取效(《新中医》1984年第10)

【应用要点】主要用于治疗风湿、劳损、损伤所致的四肢痊痛痿弱和中风后遗症。方以蛇、蝎、羌活、威灵仙祛除风湿,佐以赤芍、乳香、没药、麝香活血通络,人参、白术、熟地黄、何首乌补益气血,扶正祛邪并投为其配伍特点。

临床应用以风湿、瘀血阻滞经络,痹痛、痿弱、日爽不愈为其辨证要点。孕妇忌服。市售“大活络丹”,各地产品,组成颇不一致,用者注意。

舒筋活络丸(《上海市药品标准)),即本方虎骨易豹骨,天竺黄易人工竺黄,牛黄易人工牛黄,去犀角、人参、全蝎、两头尖、贯仲、葛根、草豆蔻、乌药、安息香、青皮、附子、黄芩、松香、金箔组成,功效、主治与本方同。

历代方书中与本方同名者,尚有《兰台轨范》大活络丹,即本方去朱砂、天竺黄、草豆蔻、白芷,加草乌、天南星组成,功效、主治与本方同。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对猫有降压作用,增加兔耳、狗脑血流量,对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能增加蟾蜍腓肠肌的收缩力.有短时间的抗炎作用。对神经系统则无作用。

 

 

小活络丹

【方剂来源】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又名小活络丸。制片,名小活络片。

【组成与用法】制川乌180,制草乌180,制南星180,地龙180,乳香66,没药66,上药研为细末,酒面糊为丸。每服1(3),片剂,每服3-5片。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亦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减。

【功效与主治】功能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主治风湿痰瘀,痹阻经络,筋骨'疼痛,肢体麻木,关节屈伸不利。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饬筋或骨折后期,中风后肢体失用,又有用于治疗肠胃功能障碍等病症。例如:

(1)肩周炎 本方治疗患者左臂不能抬举,着衣梳头困难,入夜痛不能眠,舌苔薄白,舌质淡润,脉细弦。结果:服药1周,获愈(《中成药研究》1985年第4)

(2)十二指肠壅积症 本方治疗患者形体消瘦,上腹部有压痛及振水声,舌淡有齿痕,中有薄腻苔,边尖略暗红,脉沉细稍弦,证属脾胃虚寒,瘀阻胃络。结果:服药4天后,疼痛大减;再服3天,诸症俱消,续以补中益气丸扶正,终得康复(《中医杂志》1985年第3)

(3)中风后遗症 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半身不遂,有一定疗效(《中国基本中成药》人民卫生出版社)

【应用要点】主要用于治疗痹阻经络所致的病症。方用草乌、川乌逐风邪、祛寒湿,配以乳香、没药活血止痛,南星、地龙化痰通络,全方祛风湿,化顽痰,行瘀血,止痹痛,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筋骨疼痛、痛处固定或走窜、肢体麻木、关节活动牵强,为其辨证要点。

改作汤剂,临床如见偏风盛者,加防风或合大秦艽汤;偏寒盛者,加附子、桂枝,偏湿盛者,加苍术、防已、米仁;疼痛较甚者,加全蝎、细辛,肝肾气血俱亏者,合独活寄生汤。

孕妇忌用。体虚者不宜单独使用。阴虚有热及血虚者慎用。方中川乌、草乌炮制不严则有毒性,过量服用可导致窦性心动过缓、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伴频发室早及不完全房室分离,可用银花甘草汤或生姜红糖水、苦参30,水煎服解救,纠正心律失常.

 

 

回生再造丸

【方剂来源】近代·《丸散膏丹集成》。又名人参回生再速丸。

【组成与用法】水安息120,人参60,蕲蛇120,当归60 ,川芎60,黄连60,羌活60,防风60,玄参60,藿香60,白芷60,茯苓60,麻黄60,天麻60,川萆藓60,姜黄60,甘草60,肉桂60,白蔻仁60,何首乌60,琥珀60,黄芪60,大黄60,草豆蔻60,雄鼠粪60,熟地黄60,穿山甲60,全蝎75,威灵仙75,葛根75,桑寄生75,细辛30,赤芍30,乌药30,青 皮30,於术30,僵蚕30,乳香30,没药3 0,辰砂30 ,骨碎补30,香附30,天竺黄30,附子30,龟板30 ,沉香30,丁香30,胆星30,红花24,犀角24,厚朴15,地龙15,松香15,木香12,冰片7.5,牛黄 7.5,血竭2.4,虎胫骨1对 上药共研细末,炼蜜和匀为丸,每丸重3,金箔为衣。每服1丸,生姜汤送服。

【功效与主治】功能祛除风痰,活血祛瘀,通利经络。主治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足拘挛,筋骨疼痛,步履艰难等。

【现代临床】可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应用要点】主要用于治疗中风偏瘫,痹痛日久之症。方用羌活、防风、威灵仙、附子、蕲蛇、姜黄、萆藓祛风湿、利经络,胆星、僵蚕、全蝎祛风痰、止疼痛,合以人参、熟地、何首乌、虎骨、骨碎补、桑寄生益气血、补肝肾,赤芍、穿山甲、乳香、没药活血祛瘀;共奏气血兼顾,肝肾并补,祛风痰,去瘀滞之功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半身不遂、关节酸痛、日久不治而见疲乏无力、脚膝痿弱为其辨证要点。

人参再造丸(《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又名再造丸,即本方去水安息、白蔻仁、琥珀、雄鼠粪、胆星、红花、厚朴、木香,加党参、白附子、菊花、山羊血、麝香组成;功效、主治与本方基本相同。

参桂再造丸(《上海中成药临床应用手册》),由红参、肉桂、甘草、熟地黄、麻黄、大黄、防风、姜黄、独活、乌梢蛇、白芷、玄参、青皮、苍术、乳香、香附、桑寄生、冰片、厚朴、苦参、仙鹤草、没药、毛姜、乌药、草豆蔻,赤芍、蚕蛹、萆藓、丹参、葛恨、穿山甲、关川附、红花、威灵仙、狗脊、巴戟天、地龙、鸡血藤组成;功效、主治与本方基本相同。目前市售同类产品,尚有回天再造丸、华佗再造丸等,组成有所不同,功效主治大致相同。

 

 

愈风丹

【方剂来源】金·《儒门事亲》。

【组成与用法】芍药15,川芎15,炙僵蚕15,桔梗15,细辛15,羌活15,麻黄30,防风30,白芷30,天麻 30,全蝎30,甘草9,制南星15,朱砂15,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6)。每服1丸,开水送服。亦可改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减。

【功效与主治】功能祛风化痰,解痉止痛。主治痹痛寒热交作,筋骨疼痛,手足拘挛,麻木不仁,中风口眼喁斜,半身不遂。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血管神经性头痛,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也用于治疗破伤风,神经炎,神经损伤,风寒湿性关节痛,肩臂痛,腰腿痛等病症。

【应用要点】主要用于治疗痹痛,中风。方用防风、羌活,麻黄祛除风湿,南星、僵蚕化痰,川芎、芍药和血脉,全蝎、细辛止痹痛;标本兼顾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痹痛走窜不定,或有拘挛麻木、中风半身不遂为其辨证要点。现市售成药“愈风丹”的组成,均与本方不同,用者注意。

 

 

独活寄生汤

【方剂来源】唐·《千金要方》。

【组成与用法】独活9,桑寄生9,杜仲9,牛膝9,细辛3,秦艽9,茯苓9,桂心1.5,防风9,川芎6人参9,甘草6,当归9,芍药9,干地黄15,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功能补肝肾,益气血,祛风湿,止痹痛。主治肝肾两亏,气血不足,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肢节不利,或麻木不仁,舌淡苔白,脉细弱。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腰背或四肢的慢性劳损,关节痛,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又有用于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下肢象皮肿,脊髓灰质炎等病症。例如:

(1)坐骨神经痛 以本方去桂心、干地黄、茯苓、芍药,加狗脊、菟丝子、川断、黄芪、稀莶草、红花为基础方,治疗19例。外伤痛甚者,加乳香、没药;腿沉重者,加生苡仁,麻木者,加木瓜、黑木耳;畏寒者,加桂枝。结果:均获满意疗效(《辽宁中医杂志》1982年第8)。本方加味,重用桑寄生、牛膝、杜仲,治疗100例,结果:2临床治愈87例,显效7例,好转3例,无效3(《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0年第1)

(2)腰椎骨质增生 本方加减,治疗110例。其中属退行性病变者48例,外伤性62例。腰部冷痛者,加重桂心用量;腰部热痛,加薏苡、桑枝,腰痛甚、转侧不利,加狗脊、乌蛇;腰痛致行走困难,重用芍药、甘草,并配合乳香、没药、生川乌、白芥子等醋调热敷。结果痊愈(症状消失,腰部活动自如,1年后随访未复发)67例,有效(症状消失,部分活动受限,1年内有复发,用原方仍有效)41例,无效2(《河北中医》1990年第1)

(3)脊髓灰质炎 本方加减,治疗20例。发热口渴者,加钩藤、知母;湿热偏盛者,加苍术、黄柏,病久气虚者,加黄芪、党参;上肢瘫痪者,加羌活,下肢瘫痪,加续断,患肢肤色苍白、隐青、肤冷者,加红花、桂枝、鸡血藤。结果:治愈。(瘫痪消失,行动自如)15例,好转(瘫痪好转,已能活动,但稍跛行)4例,无效1例。治愈时间12-52(《浙江中医杂志》1983年第3)

(4)颞颔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本方加减,治疗40例,结果:痊愈38例,稍留症状2(《浙江中医杂志》1981年第3)

(5)下肢象皮肿 本方加减,并用曼陀罗花30或凤仙花120煎水外洗,治疗8例,结果:患者的下肢寒冷感、疼痛均消失,象皮肿消退(《浙江中医杂志》1959年第3)

(6)输精管结扎术后的痛性结节 本方加桃仁、红花、淫羊藿、枸杞子,治疗12例,结果:临床痊愈(症状消失,硬结显著缩小)8例,显效(硬结缩小,疼痛减轻,其余症状消失)3例,有效(硬结未缩小,劳动后仍胀痛,腰膝疼痛好转)l例:《浙江中医杂志》1987年第3)

【应用要点】主要用于治疗肝肾不足风湿痹痛。方用桑寄生、杜仲、牛膝补益肝肾;当归、川芎、干地黄、芍药、人参(今用党参)、茯苓益气养血,又用独活、细辛、防风、秦艽等祛风利湿,通络止痛,攻补兼施,标本同治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腰膝酸软、肢体麻木、疼痛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肢体麻木者,加天麻、白附子,关节肿胀者,加防已、车前子;疼痛甚者,加延胡索、制川乌、乳香、没药,病程日久者,加丹参;畏寒者,加附子、干姜;气血不虚者,去人参、地黄等。

独活寄生丹(《沈氏尊生书》),即本方干地黄改用熟地黄,去桂心、川芎,加生姜组成;功能、主治与本方同。

三痹汤(《妇人良方》),即本方去桑寄生,加黄芪、续断、生姜组成;功效、主治与本方略同。

 

 

大防风汤

【方剂来源】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与用法】川芎45,附子45,熟地黄60,白术60,防风60,当归60,白芍药60,黄芪60,杜仲60,羌活30,人参30,甘草30,牛膝30,上药研细末。每服15,加生姜7片、大枣1枚,水煎服。也可用饮片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减。

【功效与主治】功能补气血,益肝肾,祛风湿。主治痢后脚痛痪弱、不能步履,鹤膝风,附骨疽等病症。

【现代临床】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应用要点】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脚膝痿弱。方用防风、羌活、附子祛风胜湿、散寒止痛,合以人参、黄芪、熟地、当归补益气血,杜仲、牛膝补益肝肾、祛邪扶正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痹痛日久、气血亏损、脚膝乏力为其辨证要点。

历代方书中与本方同名者,尚有《千金要方》大防风汤,由防风、麻黄、当归、白术,甘草、黄芩、干地黄、山茱萸、茯苓、附子组成;功能疏风祛邪,除湿止痛;主治发热无汗,肢节烦痛。

 

 

虎骨木瓜酒

【方剂来源】清·《胡庆余堂丸散膏丹全集》(原书有名无方,现录《赵翰香居验方类编》)

【组成与用法】虎胫骨30,川芎30,天麻60,川牛膝120 ,当归120,甘松60,川断30,红花30,桑寄生30,玉竹120,山栀60,木瓜90,桑椹子60,上药用高梁酒15千克,浸半月,加冰糖15千克、蜜1.5千克。每服1520毫升,日服2次。

【功效与主治】功能祛风散寒,活血定痛。主治筋骨拘挛,四肢麻木,筋骨酸痛,腰膝酸软,苔薄白腻,脉细弦。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颈臂痛,腰腿痛,风寒湿性关节痛等;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病症。

【应用要点】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或劳损筋骨酸痛。方用虎胫骨、木瓜、牛膝祛风湿、强筋骨,合以当归、川芎、红花活血通络,又用玉竹、桑椹子滋补养阴以为反佐,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四肢疫痛、腰膝痿软,为其辨证要点。素体阴虚有热,或不能饮酒者,不宜服用。

现市售“虎骨木瓜酒”,各地产品组成各有差异,如《上海市药品标准》虎骨木瓜酒,即本方虎胫骨改用虎骨胶,去桑椹子、川断、天麻、甘松,加羌活、独活、千年健、秦艽、五加皮、陈皮组成;功效、主治同本方。

木瓜酒(《上海市药品标准》),即本万去虎胫骨组成;功效,主治同本方。

 

 

史国公药酒

【方剂来源】明·《证治准绳》,原名史国公浸酒方。

【组成与用法】当归60,虎胫骨60,羌活60,炙鳖甲60 ,萆薢60,防风60,秦艽60,川牛膝60,松节60,晚蚕砂60,枸杞子150,干茄根240,上药装入绢袋,用酒5千克浸没,10日后取饮。每次10-15毫升,或随量饮服,日服2次。

【功效与主治】功能祛风除湿,活血强筋。主治风湿阻络,血不养筋,筋骨疼痛,腰腿酸楚,俯仰屈伸不利以及中风后舌强语蹇,四肢麻木,手足不遂,骨节酸痛,瘫痪痿痹。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腰腿痛,风寒湿性关节痛,骨关节炎及中风后遗症等病症。

【应用要点】主要用于治疗风湿阻络,筋骨痠痛,或中风后四肢不遂。方用羌活、防风、秦艽以祛风湿,合以当归、柯杞、牛膝养血荣筋,虎骨壮健筋骨,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筋骨酸痛伴筋脉拘挛、肢体不利,为其辨证要点。阴虚有热者忌用。

历代方书中与本方同名者,尚有《成方切用》史国公药酒,由本方加苍术、杜仲、白术组成;功效、主治与本方相同。

 

 

冯了性药酒

【方剂来源】现代·《上海市药品标准净。又名风痛药酒。

【组成与用法】丁公藤19.2千克,麻黄3.2千克,桂枝1.6千克,白芷1.6千克,威灵仙1.6千克,青蒿子1.6千克,羌活1.2千克,独活1.2千克,小茴香1.2千克,防己1.2千克,五加皮1.2千克,当归1千克,川芎1千克,山栀1千克,上药切碎或打成粗末,浸入50度白酒192千克内,14日后过滤澄清,瓶装备用。每服15-20毫升,日服2次。

【功效与主治】功能祛风除湿,迩络止痛。主治风湿骨痛,四肢麻木及劳损腰背疼痛,骨节酸软,苔薄白,脉弦。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风寒湿性关节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背部劳损等病症。

【应用要点】主要用于风湿骨痛和劳损疼痛。方用丁公藤、羌活、独活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配以当归、川芎活血,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筋骨酸痛,肢麻软弱而属风湿劳损所致,诸如有劳动汗出当风,坐卧寒湿之地等病史,骨节酸痛每遇节令更换或气候变化时加重,为其辨证要点。

服后出现出汗、涎多、皮肤红痒等为药物反应,属正常现象,停服后可自行消退。阴虚有热者及不善饮酒者忌用。

 

 

四斤丸

【方剂来源】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又名虎骨四斤丸。

【组成与用法】木瓜(去穰)500,牛膝(去芦、锉)500,天麻(去芦、细锉)500,苁蓉(洗净,切,焙干)500,附子60,虎骨(涂酥,炙)60,将木瓜、牛膝、天麻、苁蓉用酒5,浸3-10日,取出焙干,再入附子、虎骨,上药共为细末,用浸药酒打面糊为丸。每服3-6,日服 2-3次,温开水或盐汤送服。

【功效与主治】功能补肝肾,祛风湿。主治肝肾两虚,或风湿日久,腰膝酸痛,脚弱少力,步行艰难,筋脉拘挛等症。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例如:

四肢麻木 本方加减,治疗阴虚风动所致之四肢麻木。有效(《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应用要点】主要用于治疗肝肾两虚、风寒夹湿所致的腰膝痹痛。方用虎骨、木瓜、牛膝补益肝肾、祛风通络、强筋健骨,附子祛逐寒湿、利痹止痛,助以苁蓉益肾填髓,诸药合用,既能补肝肾,又能祛风湿,扶正祛邪,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腰膝痛痛,步履无力、筋脉拘急,为其辨证要点。

丸剂效缓,需较长时间持续服用.筋骨痿软、步履少力属湿热者。不宜应用。

加味四斤丸(《济生方》),即本方去附子,加川乌、乳香组成,功效、主治与本方相同。

大四斤九(《仁斋直指方论)),即本方加当归、麝香、乳香、没药、五灵脂组成,功能强壮筋骨,调和气血,疏经通络,主治风寒湿痹,血气阻滞,筋骨缓弱,四肢酸痛。

 

 

疏风养血汤

【方剂来源】清·《伤科补要》。

【组成与用法】荆芥9,羌活6,防风9,川芎9,天花粉9,白芍9,秦艽9,薄荷3,红花3,当归9,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功能疏风养血,舒筋通络。主治损伤创伤或风邪袭络所致的筋肉酸痛,骨节牵强,肢体拘挛,体弱少力。

【现代临床】可用于破伤失血后的调养,伤筋中后期,腰部劳损以及关节炎等病症。例如:

腰椎管狭窄症 治疗50例急性发作期风胜型者。结果:治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已恢复工作)19例,显效(症状改善,能胜任轻便工作)18例,好转(症状好转,能从事轻便工作,但需间断休息)8例,无效 5(《辽宁中医杂志》1983年第6)

【应用要点】主要用于治疗损伤或感受风邪所致的酸痛牵强,筋骨少力。方用疏解风邪的荆芥、防风、羌活、秦艽、薄荷,合以养血活血的当归、白芍、川芎,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中轻度的损伤,无论有否创口,以及风邪入络见诸筋肉酸痛、牵强少力,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破伤严重、气血大伤,或伤后形肉瘦削,加黄芪、党参、白术、熟地,并重用当归、白芍,以增强益气血的功效,肢体拘挛不用,加桂枝、术瓜等温经舒筋之品,体疲腰膝酸软,加杜仲、川断、牛膝、桑寄生等。

 

 

舒筋保安散

【方剂来源】宋·《三因极一病证方》。

【组成与用法】虎骨30,萆薢,30,五灵脂30,牛膝30,续断30,白僵蚕30,松节30,白芍30,乌药30,天麻30,威灵仙30,黄芪30,当归30,防风30,木瓜 150,用酒5千克,浸上药,紧封扎。14日后,取药焙干,捣为细末。每眼6,用浸药酒调下,酒尽,用米汤调下。也可改用饮片作煎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减。

【功效与主治】功能益气血,壮筋骨,祛风湿,通经络。主治风湿搏结,气血.下足,筋脉拘挛,骨节酸痛,腿脚无力,身体不遂,舌淡脉细。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骨关节炎,风寒湿性关节痛,又有用于治疗伤筋骨折后期,腰背部劳损,中风后遗症等病症。

【应用要点】主要用于治疗风湿阻络,气血不足,筋脉不利,骨节酸痛。方用虎骨、木瓜强健筋骨,佐以防风、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黄芪、当归补益气血;扶正祛邪并进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正气渐见虚象的筋脉拘挛、骨节酸痛、病程较长,或老年骨关节炎、骨折伤筋后期为其辨证要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