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注意力缺失儿童所呈现的问题

 南北科普 2014-03-25

    人类的信息处理能力有限,所以需要注意力,这是普遍的说法。注意力有助于管理我们有限的资产,时时留意我们不太注意到的重要事物。注意力的演变过程使我们的行为组织化。由此可知,人类可以执行很多不同的活动。人们需要一个核心的单位,依目标、顺序、事件进行管理。针对这点有五项前提:不容许执行未经协议的行为,必须经由抑制行为的生理或心理机制停止“未经协议”或“非意图”的行为(如优先寻找特定的目标);人们可经由练习而不受干扰地执行具竞争性的行为,如开车、谈论暂学议题等。因此,必须充分练习重要的行为不受阻碍地加以执行;个体必须产生适当反应的预备动作,以便有目的地响应周围的刺教,其前提为调节心理、生理的兴备程度.一方面可通过生理过程,另一方面则通过自我的影响来促成,如预备驱动力的能量、自我教导。

    选择一个有意义的环境刺激为目标,并以其中特定的刺激信号来控制行动,这种选择性的注意力过程将受到目标计划、经验模式的影响,选择控制行为的信息。现有的技能于行动时将形成新模式。所以,计划是这种目标取向的行为前提,而单一的技能被综合成更为复杂的行为序列。因此,注意力不是执行事情的元素,而是复杂的行为。最后,注意力被视为能力,依循目标,并有充分的稳定度与精确性,而不关心其他的事物与活动。这个观点获得神经心理学方面研究的支持。显然.大脑有不同的专司部门来产生注意力,边缘系统区域负责记忆、感官印象的评估、做决定及行为方式的接收与回应。 

注意力缺失儿童呈现的特殊问题,在于处理特定要求时的方式。这些孩子常表现出的行为,明显与同龄的孩子不同。他们在处理上面提及的习题时会“简化”解题过程,几乎不花时间去理解习题,无法有系统地导出解答,同时检查一下,他们的行为与要求不符,不会去考虑眼前的问题结构,也不会引导适当的过程和采取有利的进行方式。人类的行为能力表现在能预先计划活动,并且配合行为来掌控过程,心理学称为“后设认知”。简单地说就是:行动者在思考上呈现具体的行动过程;采取客观的”第三者”立场;站在另一角度观察自己的行径。举例如下:向自己的行为提问题(如我还在追寻目标吗);在执行时体验感受(如我觉得很奇怪.到底哪里不对劲);描述问题特质及检视已知的内容(如我的工作是什么?我已经知道什么?我还应该知道什么);引导出适宜的进行方式,决定行为的计划(如我该如何进行);监督、检主及对运用技巧的影响做最终评估(如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我还可以应付吗)等等。

    如此的思考方式影响了行为的组织(计划、技巧的运用、部分过程的协调)以及行为的掌控(如审视自己的行为,行为中的意识与意志的控制),它们最终持续参与并形成目标取向的行为,在研究上称为“执行功能”。注意力常被视为选择性的注意力,不管历程中的先决条件如何,它决定什么与要求有关,因此值得重视。注意力并非由刺激物的特质控制,而是由行动者主动建立(焦点注意力),这符合行为组织及控制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