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出徽州的女人【4】——一生痴情教育的程侠

 默灵馆 2014-03-25
  程侠(1894~1985年),徽州休宁县城文昌坊人,出生于一个新安中医世家;不幸幼年丧父,就跟着祖父祖母在南昌生活。她天资聪慧,从小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后进入南昌义务女校新式学堂就读。她学习勤奋、品学俱优,深受老师和校长的赏识,因此越级升入高小。毕业后,校长蔡敬特保荐并送她去景德镇崇文女校当见习教员。

  1914年4、5月间,时任江苏省教育司司长的黄炎培一行来皖浙赣三省考察教育。程侠有幸结识了大名鼎鼎的教育家黄炎培,他们因教育情结而相逢如故人。程侠正值豆蔻年华、风姿绰约、开朗气华、谈吐文雅,还能赋诗作画。黄炎培对她很是欣赏,特为她的画作题诗六首,以资奖掖勉励。这次相遇,与教育前辈们倾心交谈后,程侠深受黄炎培的教育思想影响,激发了她投身教育的热情,坚定了终身奉献教育的信念。

  一年后,程侠考入九江诺立书院深造,毕业后留校任教习,后应上海伯特利中学之聘,担任国文老师。程侠来到大上海后,视野开阔了,觉得自己在学识上是个“小家碧玉”。为了学有专长,把自己的绘画兴趣提升为特长,她又考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在名满沪上画家刘海粟的亲授下画艺日长。美专毕业后,她回到伯特利中学任美术教师。

  由于她受到“五四”新思潮的影响,她不仅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都很新潮时尚,而且还积极鼓励并支持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活动,遭到校方的责难和传统旧势力的排挤。因此被学校视为另类,被同事孤立。她性情本来就比较激烈,便愤然辞职。后经挚友李翠芳(中华女校老师)相邀远赴印度尼西亚,在华侨开办的中华女校任教8年。期间,她目睹我印尼华人备受荷兰殖民主义的欺凌,深受当地居民的排挤,进而怀念故土,思念乡亲,感到他邦不是久留之地,遂于1934年春天返回祖国家乡。

  回到家乡休宁后,看到家乡面貌依旧,农村破烂、城市萧条、教育落后,大批儿童不能上学,于是就决定自己创办一所小学。她倾其所有积蓄租赁民房、购置设备、选聘教员,几经艰难,终于在这年秋季创办了私立德智小学。

  她办学不为赚钱,收费低廉,且对寒门子弟一律免收学费。她办学认真,有自己一套教育思想,坚持德育为先,把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贯穿每个教育环节。每天早上学生一到校就清扫校园、教室,然后晨读半小时,课间出操、练习太极拳。教学上开设国文、算术、英语、音乐、美术、手工、体育等11门课程,特别重视外语教学与健康卫生教育。程侠除给孩子亲授国文、英语、美术、音乐外还给他们作生理、心理卫生辅导。她采用西式教学方法,循循善诱、师生互动、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特别重视学生动口、动手能力的训练,教学生天天写日记,每日必须练习大小楷各一张;每周举行一次演讲。学生轮流上讲台,或演说、或讲故事。学校时常带学生走进大自然郊游、写生和野炊。教室后辟有“学生园地”,张贴学生作文、日记、书法、美术等。校园内挂满学生的绘画习作,走廊边摆放学生种养的花卉,把个校园点缀得红红绿绿,生机黯然,清雅芬芳。由于她办学理念先进,让学生在游戏里、在兴趣上、在竞赛中快乐学习、幸福成长,因此在社会上声誉渐隆。

  辛劳办学15载,迎来桃李满园。遗憾的是这么一所深受学生喜欢的学校随着休宁的解放而解散。

  呜呼! 孑然一身为哪般?情迷一生做园丁。风暴夭折心中花,苍天有眼把泪洒!

  默灵写于2014、3、25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