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医堂:(《道医·第三章》第三节:道医对方药的认识)

 gudo_ng 2014-03-27

三、道医对方药的认识

古代人们对药的认识,主要是在与饥饿作斗争的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人不食无法维持生命。于是就有人慢慢的试用草木、动物的尸体,很多时候出现了中毒事件。后来出现了一位圣人——神农氏,尝百草而作本草,授汤液于尹伊。终于创造了可以食用的药物和可以药用的食物。食药同源就此诞生。而蚩尤部落则精于法术,不需服药,运用特异功能便可治病,亦能使沉疴顿愈。

此法几经演变,后世参透其中玄机,悟出八卦掌。运用人气感应(人是一个场,有电、有磁,能发射、传输、接收、处理、反馈信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都存在信息同步和灵犀感应),吸药于掌中,施予患体,其效甚佳。

道医对药的认识和运用不仅只限于丹药、玄空(主要是通过咒语来治病的)。民间亦有端工、道士,运用阴阳理论,用宗法自然的方法为患者解除病痛,堪称奇效。桃弓柳剑,画符佛(音fèi)号,咒语呢喃,动物、植物、矿物一齐运用,此谓神药两医。道家强调阴阳二同,认为有些人所患疾病是因为做了亏心事、损了阴德所致,其心神不宁的症状,谓之失魂落魄,必须要招魂安魄。法术毕,药食进,则安矣,这其实是一种心理治疗法。

道医所用之药除了方术之外,也还是用动物、植物、矿物的药用成分。只是强调三大观念:一是审证求因,找到诊断疾病的最佳方案;二是法宗自然,打开人体自愈功能的开关;三是神药两医,因人施治。

(一)本草

古之神农传本草,本草者,草本类药物之所属也。古人用草类之效,自有一脉家法,古曰:“神农尝百草。”商尹伊作《汤液》,此中转折千年。至秦汉张仲景论广而为《伤寒论》,汉书《艺文志》载:古之医经七家,经方十一家,此皆因秦变之焚书而毁。至若民间隐仕,若有以传承未绝者,尚未能闻其佳音。古人以气论治,以咒为用,何以用此草木之食而教民利害休咎?

此其古人大有深意存也。盖人禀形神两端,形之形见,故触可及,形中禀神,觉之可会也。古人知此大意,故形神皆未偏执。盖气化成形,运藏灵点而禀乎于其中矣!如草本之属,各有性味,例如人之性情不一,形貌各样,乃气之不一,灵之各异。人若摄中一二精华,或若口服,或若采灵,皆其所旨也。

以此可知,天下之物,气气不一,采之炼之。皆以补人体不足之精脉。后世中医用药之法,实脱乎于此。然若以吾人气灵感应,吸药于手,而施于患体,其效力可以验也。如若见一物,以手测其磁质,手必附有其“精灵”也,再以手施于患病之人,则用之疗疾。此乃谓之“八卦神力掌”也,有刚、柔两种掌法。刚法杀人,柔法救人。

(二)方药

远古无方,《黄帝内经》也只有十三方也。东汉张仲景化古法而为一百三十三方。三百九十八法。是故一方之中,药有君臣,所谓君臣者,诸药合成方剂,分量各有重轻,重者主病以为君,轻者为臣而佐助,立方之法,仿此才灵。往往明医,不逾矩度。如解利伤风,风宜辛散,寒宜甘发。

然方药之规,总以治病为先,万千法门,总不出此阴阳大纲,凡治病开方,执此阴阳二法,于医方之剂,以略此大半矣!

阴阳二法者,法则天地群情,会悟于一心而有灵。病之多端,不出阴阳二因,治病开方,不出阴阳二法。若能知常达变,举一反三,其于医道,则有不可之精陈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