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球溪河鲶鱼,美味闻名遐迩。而今,球溪河鲶鱼正游向更远的地方和更广阔的市场。
一位厨师出身的资中人,因为与水产专家的一席闲谈,萌生了成立专业合作社,以餐饮业带动鲶鱼养殖的想法。去年,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户均纯收入8.3万元,辐射带动球溪周边783户养殖户实现产值上亿元。
□本报记者 邹渠
鲶鱼市场有多大?成都日批发量在4万公斤以上
9月初,收割完稻谷,资中县球溪河三江鲶鱼渔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刚就忙着一件事:在球溪镇的甄子坝村和高楼镇发展2000亩稻鱼轮作。“只要50-80公分深的水就够了。种一季稻,再养一季鱼,一亩田至少增收500元以上。”
三江鲶鱼合作社已有养殖水面1万余亩,产的鲶鱼连自己的连锁餐馆都满足不了供应。
张刚厨师出身,最擅长的就是做家乡鲶鱼这道菜。一次,他在成都认识了一位水产专家,专家说,球溪河鲶鱼是个好品牌,可惜大家都在乱打招牌,无人来做品牌。
“我收集了一下资料,全国打球溪河鲶鱼招牌的餐馆至少有1万多家,哪怕每家店每天营业额只算100元,一天就是100万元,一年营业收入就有三四亿元。”张刚告诉记者,他到成都的水产品市场调查过,每天鲶鱼的批发量至少在4万公斤以上。于是,干脆回到家乡搞养殖。
鲶鱼链条有多长?卖鲶鱼开出16家加盟连锁店
2006年,张刚联合8位水产养殖户成立了球溪河三江鲶鱼渔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餐饮业带动鲶鱼养殖。
“做球溪河鲶鱼,要靠自身的品质好,养生态鱼才有竞争力。”张刚说。
在池塘中搞纯天然饲养,一亩塘一年只能产几十斤鱼。合作社请来省水产校的专家,解决了技术问题。“鱼苗在1斤重前用饲料喂养,1斤后就用杂鱼喂养。这样一亩可产1000多斤,肉质还好多了,市价比一般的鲶鱼高出一倍,但仍受欢迎。”
合作社社员集资390万元建成一座“资中球溪鲶鱼原良种场”。合作社内有分工,有专门养鲶鱼的,也有养饲料鱼的。现已有社员316户、8个养殖示范基地。每条鱼都要挂上印有防伪码的小标牌。目前,合作社产品正在申请绿色食品标识。
合作社的餐饮链条也迅速延伸,成立了资中球溪张妈鲶鱼有限公司,拥有了16家加盟连锁店、40家直营店。“我们的连锁店和直营店已开到了北京、广州和拉萨等地,每天将自产的鲶鱼用飞机发过去。我们还在搞深加工。这样,从鱼苗到成鱼到餐饮到深加工产品,这条链条拉伸了。”张刚说。
近年来,随着环境治理,球溪河的水质和沿岸的生态环境在逐步好转,有25公里水域被纳入我省水产资源保护区。“资中鲶鱼”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鲶鱼引发的财富梦想“将合作社打造成上市公司”
“我们合作社的机制好!”合作社副理事长、养殖大户王昌友说,他养殖的水面有600亩。
合作社实行的是苗种、渔需物资、技术、疫病防治统一提供,所产的鱼也统一回收。“我们的鱼一般回收价在12元/斤,养殖户的成本一般在每斤7元左右,社员每斤鱼可获利5元左右。合作社把鱼卖给连锁店和直营店,每斤有2元利润。”张刚介绍,这两元的利润,60%以上进行第二次分配,返给合作社成员,剩下的作为风险金和发展公积金。
2010年,合作社对全体成员二次返利达到38.87万元。
去年,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户均纯收入达8.3万元,辐射带动球溪周边783户养殖户实现产值上亿元。
“我的梦想是将合作社打造成为一个上市公司。”张刚对记者这样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