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ntex 2014-03-28

【摘要】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为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10月~2009年2月门诊处方2 000张,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59.6%,头孢菌素类使用率最高,占处方总数的31.3%;其次为青霉素类,占处方总数的20.65%;再次为大环内酯类,占处方总数的6.8%。使用一种抗菌药物的处方占抗菌药物处方总数的68.37%,二联使用率为31.63%,无三联使用抗菌药物者。结论: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还存在不合理联用、用药起点高等现象,需加强临床用药指导和监督。


         

【关键词】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合理用药


 

近几年来,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率也不断上升,新药上市几年就开始耐药,多年不见的疾病又卷土重来。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已迫在眉睫。为促进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笔者对我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10月~2009年2月门诊处方2 000张。


  1.2 方法:记录患儿年龄、诊断、使用抗菌药物的通用名、用法用量、配伍使用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儿科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意见》[1]等评价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使用基本情况:抽查的2 000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处方1 192张,占处方总数的59.6%;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头孢菌素类626张,占处方总数的31.3%;其次是青霉素类412张,占处方总数的20.65%;再次是大环内酯类137张,占处方总数的6.8%;其他类17张,占处方总数的0.85%。


  2.2 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见表1。表1 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3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在1 192张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中,有523张属于不合理使用,占抗菌药物处方的43.9%。不合理使用情况见表2。表2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


  2.4 抗菌药物联用情况:在1 192张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中,有1 103张使用一种抗菌药物,占92.53%,其余的89张处方为二联使用,占7.47%,无三联及以上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但同一患儿口服和注射分别开药方,所用抗菌物搭配不合理者仍占很大比例。另外,抗菌药物与抗病毒药物联用处方有561张,占抗菌药物处方的47.06%。


  3 讨论


  3.1 抗菌药物使用率高: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9.6%,高于《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规定的<50%的标准,更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30%的标准。儿童抵抗力弱,病情发展快,家长和医生都希望尽快控制病情发展,门诊患者静脉滴注率高于成人,抗菌药物使用率也高。表1示临床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各有不同,急诊和内科使用率偏高(64.20%、66.12%),尤以静脉滴注为主,应加强管理,进一步明确适应证;儿童女科、口腔科使用率低(33.33%、36.00%),相对合理。


  3.2 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基本合理:调查结果显示头孢菌素类使用率最高(31.30%),这是因为头孢菌素类抗菌谱广,不良反应小,品种多,选择范围广,适合口服,尤其适于门诊轻症患者。由此可见,我院门诊用药品种选择大部分是合理的。青霉素口服品种少,使用受到一定限制,但因其低毒、价廉,在临床应用中仍占据重要位置。


  3.3 对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几点分析


  3.3.1 联合用药情况:单一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2.53%,二联使用率为7.47%,无三联使用抗菌药物。门诊患儿多为轻症,无三联用药指征,这一点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但是二联用药有许多不合理之处,如注射用氨苄青霉素与阿莫西林颗粒联用,疗效并不一定增加,因为二者竞争作用靶位而产生药理拮抗,使毒性增加;又如,口服克拉霉素,静脉滴注青霉素,因青霉素为杀菌剂,在细菌的繁殖期起作用,而克拉霉素是抑菌剂,抑制了细菌的繁殖,青霉素起不到杀菌作用,从而影响了疗效,还易引起细菌耐药。


  3.3.2 无指征或指征不明而滥用抗菌药物:诊断“发热待查”或“上呼吸道感染”,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大多由病毒所致,未作病原诊断而用抗菌药物治疗,只能增加不良反应,促使细菌耐药,同时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3.3.3 选药不当:门诊患者大多为轻、中度疾病,疗程短,多数根据经验选药,而个别医生直接选用了三代头孢菌素、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用药起点过高,抗菌谱过宽,影响了患儿的正常菌群平衡,容易造成二重感染。


  3.3.4 给药次数不合理:青霉素、头孢菌素等β-内酰胺类属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其血药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由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半衰期短,使用原则上应采用少量多次,即3~4个半衰期给药1次,日用总剂量分3~4次/d[2]。我院门诊应用此类药物通常为静脉滴注1次/d,口服1次/d,单次剂量加大,毒性增加,间隔时间长,有效抑菌浓度维持时间短,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改进。


  3.3.5 抗菌药物配伍不合理:抗菌药物与微生态制剂联用。微生态制剂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合用易灭活[3],二者应间隔2~3h使用。如青霉素钠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静脉滴注,青霉素遇到酸性的葡萄糖注射液易分解降效,应该用0.9%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


  综上所述,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偏高,还存在一些不合理联用、用药起点高等现象。为防止抗菌药物滥用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和耐药菌的产生,治疗中要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抗菌药物儿科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意见》,制定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的给药方案,同时,要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开展处方点评和不合理用药干预,指导、监督临床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儿科药学专业组.抗菌药物儿科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意见[J].儿科药学杂志,2005,11(6):42.



  [2] 戴自英,刘裕昆,汪 复.实用抗菌药物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9.



  [3] 王君耀,赵 峰.3种微生态制剂与常用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23(7):4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