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3个连锐减到5个连:红军炮兵的血泪长征

 笑熬浆糊糊 2014-03-28

 

炮兵,历来有“战争之神”的美誉。长征中的红军炮兵,开始有5个营,23个连,由于途中困难重重,战斗频繁,最后到达陕北只剩下5个连。但是,他们一面行军,一面作战,用火力支援步兵斩关夺隘,抢险飞渡,杀退万千追兵阻敌,对长征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长征中红军炮兵的编成及变化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建军之日起,就有了自己的炮兵。红军炮兵诞生后,一直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随军作战,损失是比较严重的,但随着红军的发展壮大,炮兵也得到了发展。

  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左”倾教条主义者错误的军事路线,红军未能粉碎国民党军的“围剿”,被迫开始长征。

  当时,红军炮兵的编成是:红一方面军有3个营,12个连,即中革军委红星纵队炮兵营,下辖3个炮兵连;红一军团炮兵营,下辖2个炮兵连;红三军团炮兵营,下辖3个炮兵连;红五军团迫击炮兵连;红八军团迫击炮兵连;红九军团迫击炮兵连;干部团特科营迫击炮兵连。共携炮弹2473发。红二方面军1个营,下辖1个山炮连和2个迫击炮兵连;红四方面军1个营,下辖5个迫击炮兵连。此外,红十军团和红十五军团也有部分迫击炮。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红军使用过的仿法国布朗德式82毫米迫击炮,是红军长征中最“重型”的武器

  长征开始后,由于战斗行动的变换,人员和火炮的减少,中革军委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决定把军直红星纵队迫击炮兵营第1、第2连调属红三军团。1935年2月,中革军委在鸭溪决定把红三军团炮兵营缩编成1个迫击炮兵连。

  8月,过草地后,又决定把红一军团炮兵营缩编成1个迫击炮兵连。10月,红一、红三军团2个迫击炮兵连随主力和陕北红十五军团会师。这时,中革军委决定把这2个迫击炮兵连合编成1个迫击炮兵连,归红一方面军直接指挥。

  1936年2月初,该迫击炮兵连随主力在毛泽东领导下,东渡黄河进入山西。3月,配合主力把国民党军阎锡山部独立第2旅包围在关上村一带。这时敌人企图向红军兵力较少的北部突围,被红军迫击炮兵连用火力压制在一座寺院附近,迫敌投降,其 中有敌1个山炮连。

  敌山炮连投降后,人员经过教育整顿,中革军委决定把它和红一方面军迫击炮兵连合编成1个炮兵营。5月,毛泽东、朱德率东征红军回师河西,发表《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

  接着,中革军委为打破国民党军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围剿”,对部队进行整编。在这次整编中,红一方面军炮兵营的迫击炮兵连调属红一军团,山炮连直属总部。

  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3月撤离川陕革命根据地。9月,由于张国焘继续实行分裂活动和退却逃跑主义,迫使红四方面军南下天全、芦山,遭到国民党军四川军阀刘湘部80多个团的围攻。

  在强敌阻挡下,红四方面军被围困在川康地区,不能前进,人员、火炮损失过多,遂决定把炮兵营缩编成1个迫击炮兵连,归红三十军指挥。

  红二方面军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时有部分迫击炮,1935年夏缴获敌军2门山炮后编成1个炮兵营。1936年3月,红二方面军炮兵营随主力在贵州乌蒙山与敌军进行了20多天的迂回战。

  乌蒙山上人烟稀少,气候恶劣,部队经常缺粮断水,生活十分困难,同时敌军又紧紧围追堵截。在这种情况下,红二方面军决定把部分火炮埋藏起来,把炮兵营缩编成1个迫击炮兵连。

  7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时,还保留下1门山炮和数门迫击炮。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陕北,长征结束。此时,红军炮兵共有5个连。

  即:红军总部特务团山炮连;红一方面军有2个炮兵连和1个炮兵排(红一军团迫击炮兵连,红十五军团迫击炮兵连,红二十八军迫击炮兵排);红二方面军有山炮1门、迫击炮数门;红四方面军有2个炮兵连及5个炮兵排(红三十军迫击炮兵连、红三十一军迫击炮连、红三十一军第11师第276、第277团迫击炮兵排,第93师第271、第274、第279团迫击炮兵排);中革军委后方办事处有3个独立炮兵排(红二十九军迫击炮兵排,红三十军迫击炮兵排,陕甘宁独立一师迫击炮兵排)。这些都是人民军队炮兵的种子。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炮兵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

红军炮兵在长征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一)协同步兵作战,发挥炮兵火力突击作用。

  红军在长征中,虽然炮兵无论在数量上、火力上、射程上,还是在机动性上都远不如敌军,但他们仍然克服重重困难,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密切协同步兵作战,从而对长征的进程、结局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如红三军团在1934年11月8日的汝城战斗中,为了掩护步兵冲锋,炮兵营在距敌300多米处射击,每2~3发炮弹就能摧毁敌1个碉堡。

  他们仅用不到100发炮弹就摧毁敌30多个碉堡,保障部队顺利通过了第二道封锁线。

  在突破敌第三道封锁线时,红三军团炮兵营配属红四师第11团攻打大来圩,军团长彭德怀亲自到炮兵营选择阵地,指挥射击,组织步炮协同,命令红十一团团长:炮兵一打中,步兵就往上冲。炮兵营由于打得准,打得狠,步兵很快攻下了大来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红军长征

  1935年1月2日,红一军团炮兵连配属红四团在江界渡口南岸占领阵地,掩护主力渡江。为查清对岸敌人的火力配系,炮兵连向敌阵地发射炮弹数发,实施火力侦察。

  尔后,以炮火支援该团第1营渡过乌江,抢占滩头阵地。正当该团第3营准备渡江支援第1营巩固渡口时,敌预备队赶到,将第1营压到了江边。

  在这危急时刻,红军炮兵连续向敌人发射5发炮弹,命中敌群,击毙敌营长赵宪群,将敌人压了下去。红军乘机组织反击,夺回了滩头阵地。为工兵架桥赢得了时间,保障了主力部队顺利过江。

  显而易见,在长征途中,如果没有红军炮兵密切协同步兵作战,红军步兵指战员还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牺牲。

  (二)关键时刻大显神威,充分发挥了炮兵的铁拳头作用。

  在强渡大渡河战斗中,英勇的红军炮兵以准确的射击,有力地打击河对岸的敌军,发挥了神奇的威力。

  大渡河是长江的一个支流,波涛汹涌,两岸高山峻岭,地势险要。在这里,敌有1个营的兵力驻守在河对岸安顺场,企图凭借有利地形阻止红军过河。

  红军在强渡中,红一军团炮兵营营长赵章成奉命掩护先遣部队红一团17勇士强渡大渡河。当时,红一军团炮兵营仅有31发炮弹,能否压制住敌在渡口处的火力,将直接影响17勇士渡河,关系到红军后续部队能否顺利渡河北上而不重蹈石达开的覆辙。

  赵章成在红一团团长杨得志的指挥下,进行直接瞄准射击。他只用28发炮弹,就摧毁敌碉堡,掩护17勇士强渡,占领了对岸的桥头阵地。

  随后,赵章成又用仅剩下的3发炮弹配合过河的红军打垮反击的敌人,为胜利突破大渡河天堑作出重大贡献,在红军史册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 (三)配合先遣部队开辟前进道路。

  红一方面军炮兵随主力渡过大渡河后,翻过终年积雪的高山,通过荒芜、泥泞、人迹罕至的草地,继续北上,进至天险腊子口。腊子口地形险要,从山下看上去,山口宽约30多米,两边是悬崖陡壁,周围是崇山峻岭,无路可通。

  山口下面是一条流速很急,深不见底的河流。河上横架一座木桥,把两山连接在一起。要通过腊子口必须通过此桥,再无别路。国民党军甘肃军阀鲁大昌部在木桥和山口处布置了2个营的兵力,并在桥头上筑有坚固的碉堡。

  此外,在腊子口后面,还有敌人的仓库,屯积着大批粮食和弹药。在这附近并驻扎着随时可以增援的敌主力部队。

  红军炮兵指战员在毛泽东的亲自指挥下,一部绕到敌后袭击敌人,一部集中火力向敌纵深射击,很快歼灭腊子口守敌,保障部队顺利地通过了腊子口。随后他们又随主力越过六盘山封锁线,经固原,出环县,到达甘肃吴起镇。

  1935年11月底,红一方面军炮兵参加直罗镇战役,在这次战役中歼灭国民党东北军1个旅,在黑水寺又歼东北军1个团,为中共中央把大本营放在大西北立了大功。

  1936年8月在西进迎接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时,红一方面军炮兵在碛口与黄河对岸的敌军进行炮战,有力地掩护了中央机关西渡黄河。

  综上所述,长征中的红军炮兵,虽然装备不良,数量不多,而且比较分散,但能积极地支援步兵作战,给敌以沉重打击。尤其是在开辟前进道路、拔除敌碉堡、据点的战斗中,作用更为显着。

  徐向前元帅在1986年给总参炮兵部的复信中曾写道:“那时,有几门迫击炮就相当了不起了。打敌人的据点,没有炮硬是攻不进去。如果有炮,打上几炮,部队就冲进去了。炮兵,在当时来说算是先进兵种了,是有其历史功绩的。”

  长征中红军炮兵的主要经验

  红军炮兵在长征中,尽管条件恶劣,火炮少,弹药缺,技术水平低,但他们不畏艰难,敢打必胜,携带笨重的火炮,开动两只脚,历尽千难万险,最后到达陕北。其主要经验是:

  (一)中革军委、方面军、军团和军首长对炮兵都非常重视和关心。

  中革军委及各级合成军队首长,对炮兵的特点,使用原则,合同作战中的作用都很了解。有时他们还亲自指挥炮兵营、连行军作战,帮助炮兵营、连选择发射阵地,修正射击诸元,搞步炮协同,使火力得到充分发挥。

  例如,彭德怀军团长几乎每次战斗都亲自到炮兵阵地作指示,有时还指挥射击。朱德总司令也曾亲自指挥山炮打击川军教导旅。

  各部如在战斗中缴获了火炮,中革军委都能很快抽调优秀的干部和战士去组建炮兵部队,即使在当时非常困难的条件下,也尽可能满足炮兵的要求。同时,中革军委对解放过来的敌炮兵人员也非常关心。

  阎锡山部独立第2旅山炮连解放过来后,到达陕北瓦窑堡,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首长接见并宴请他们。周恩来在宴会上讲话,勉励大家安心工作,为建设人民炮兵而努力。

  解放过来的人员,在中革军委首长的亲切关怀下,经过宣传教育,都自愿参加红军炮兵,并逐渐成长为坚强的革命战士,其中还有很多成长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炮兵各级领导干部。  (二)充分发扬人民军队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中的红军炮兵和步兵一样,他们转战在艰难崎岖的地区,一面行军,一面作战。如此险恶的战争环境,可以说极不适宜炮兵的行军作战,但英勇的红军炮兵,以惊人的毅力,在长征路上克服各种艰难险阻,配合步兵战胜敌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夹金山,终年积雪,海拔4000多米,气候严寒,空气稀薄,无路可走。红军炮兵指战员就用人推,肩扛,棍抬,把火炮带下了夹金山。

  过草地时,红军炮兵指战员抱着迫击炮,背靠背的坐在潮湿的草地上,支撑起破单衣挡雨遮露,燃起半明半暗的篝火,抵御严寒。

  红军炮兵指战员正是在这种异常恶劣的条件下,团结一心,忍饥挨饿,顶风冒雨,坚韧不拔地带着火炮,踏着烂泥行军,终于走出这个被敌人称为绝境的草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三)充分发挥红军炮兵作战的传统战法。

  长征中的红军炮兵与敌人相比,悬殊是相当大的,在数量上是敌多我少,在火力上是敌强我弱,在射程上是敌远我近,在机动上是敌快我慢。

  鉴于这种情况,红军炮兵充分发挥传统战法,在战斗中采取直接瞄准,抵近射击,尽可能地以集中、短促、突然的炮火杀伤敌人。此外,英勇的红军炮兵还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巧妙的克敌致胜的战法,重创国民党军。

  如在宜章战斗中,红三军团炮兵营没有发射药,营领导就发动大家出主意想办法,让大家把一些零星发射药收集在一起,装在打过的药筒里;药筒底火不够,就叫大家把步枪底火锯下来当药筒底火使用。

  红三军团炮兵营就是使用这种自己改造的14发炮弹摧毁敌碉堡,及时支援步兵占领了宜章城。

  又如1935年在攻打娄山关的战斗中,由于高山悬崖,迫击炮不能射击,红军炮兵指战员就用手甩迫击炮弹来杀伤敌人,支援步兵打退了敌人的反冲击。这些巧妙的炮兵战法,使红军炮兵克服了技术低、器材不精、弹药少的困难,发挥了自己的长处。

  (四)正确处理走和打的关系。

  红军炮兵在长征路上无论是走和打,都是为了更好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其中,走是主要的,是第一位的;打是次要的,是第二位的。打的目的就是为了走,所以打要服从于走;有时为了走,能不打就不打,实在不打不行,打完了马上就走。

  正因为这样,红军炮兵在突破敌人4道封锁线之后,尽量轻装,甚至把没有弹药的火炮都埋掉,不带“光杆炮”行军。如红一方面军炮兵在广西中洞就埋藏1门山炮,到土城又把1门山炮和6门迫击炮沉在赤水河里。


  长征中的红军炮兵是随步兵前进的,步兵缩小它缩小,步兵扩大它扩大,步兵变换它变换,虽然到达陕北只剩下5个连,但在关键时刻,炮兵用火力支援步兵歼灭敌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