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懒人稻

 燕儿cf 2014-03-29

1 水稻简介

  懒人稻

  “懒人稻”是马灌镇村民对越年再生糯稻的俗称,属全国甚至全世界唯一。越年再生糯稻种植方法已获得国家专利,发明人胡代书是马灌镇大凡村村民。他说,该品种目前已在全国11个

  省市100多个县进行试种,累计种植面积达到2万余亩,亩产在600公斤上下,比常规杂交稻略高。

  这种做的饭,又香又和,糯糯的,有点像东北大米。忠县马灌镇大凡村村民张明文说,他家种了5亩多水稻,既有常规杂交稻,也有“懒人稻”,家里人吃的都是“懒人稻”打的米。

  在马灌镇,农民种植的“懒人稻”随处可见,东一块西一片镶嵌在常规杂交稻田中间。较常规杂交稻,“懒人稻”生长周期要长近一个月,如今刚吐穗不久,青色一片。 张明文从米缸中舀出两盅大米对比,“懒人稻”米颗粒较小,椭圆形,色白。

2 试验过程

  懒人稻

  “懒人稻”能实现多年收割,关键在于突破了植株的越冬问题。因为少了耕田、播种、栽秧等环节,每亩地每年能节省500元左右。

  1982年春,胡代书去梁平县走亲戚,在途中的精华山上发现一片植物,他怀疑是野生稻,拔回4株回家栽种,存活两株。随后,胡代书在屋边的三分水田里,利用两株野生稻的花粉,先后与数种水稻品种杂交,希望培育出能越冬的水稻。

  1989年,试验终于成功,胡代书为杂交成功的水稻取名为“89-1”号越年再生稻。次年试种,实现亩产550公斤的奇迹。《中国当代发明家大辞典》记录,2000年1月2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授予胡代书“越年再生稻”发明专利权,颁发专利证书,权限20年。

3 水稻主人

  68岁的胡代书只有初中文化,他总结自己获得重大发明专利的原因,“我是个懒人,不爱干活儿,所以啥事都想琢磨个方便出来。”

  胡代书老伴介绍,上世纪60年代初,别人出门要饭,丈夫却琢磨专种南瓜、红苕,个个肥大,吃不完就拿来喂猪。大集体时候,胡代书为了逃避干农活,长期在外当木匠。1979年土地承包到户,他才回家种地。

  胡代书说,他观察发现靠田边秧苗长势好,谷穗饱满,分析原因是光照充足,于是他发明了宽窄行插秧法,并在稻田中掏沟养鱼。因为效果很好,全国先后有50多位书记、县长前来他家取经。

  1982年,胡代书注意到报纸在大力宣传发现野生稻有奖,并介绍了野生稻的重要特性,加之他不能忍受弯腰插秧之苦,于是一直琢磨解决办法。发现野生稻时,他眼前一亮,对越年再生稻长达20多年的研究由此开始。

4 推广上桌

  最近几年该县“懒人稻”年产量20吨左右,除农民自己消费部分外,其余大多被县城居民收购作为礼物馈赠亲友。“懒人稻”打出的米市场价格每斤2.5~3元,高过普通大米近1/3,仍供不应求。

  最近,忠县龄童米业集团公司向忠县政府打报告,称经检测越年再生稻蛋白质含量为8.7%,而普通大米不到8%;出米率72%,超过普通稻谷平均67%的出米率。该公司愿以高出普通稻谷0.2元/公斤的价格广泛收购。

  胡代书说,目前他和该公司的协议已经拟好,只待落笔签字。龄童米业公司希望年收购量能达到2万吨,深加工后,打造一个像泰国大米那样的品牌,向国内外销售。胡代书说,“懒人稻”米大批量上市民餐桌,明年就可能实现。 
四川楗为县午云乡双桥村五组:18728897056鲁礼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