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聚焦课改前沿,引领教师成长”

 半荷 2014-03-29

    ■本报记者 杜悦

    2013年已经过去。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方兴未艾,很多方面正在步入改革的深水区。在这一年中,一方面,教师周刊围绕“聚焦课改前沿,引领教师成长”的办刊理念,一方面关注教改与教学现场,深入剖析并呈现名师与课改的典型案例;另一方面,努力为教师提供一个展示与交流的园地,让教师畅谈课堂教学经验、体会与成长,或针对当下热点的教育教学问题发声。

    1.聚焦评价改革 寻求减负之道

    2013年年初,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万里行”活动,随后各大媒体持续关注“如何走出减负困局”、如何避免“越减越重”等问题,教育部也发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并向社会征求意见。在这个大背景下,周刊从关注减负困局的实践破解之道出发,报道了一些学校课堂减负的成功经验。为了更贴近读者,引导教师将减负理念与自己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周刊还开展了“我的减负妙招”征文活动,刊发了数十篇一线教师的来稿,来稿从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甚至评语等具体环节入手,为读者提供了更具操作的经验。

    学业质量评价是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瓶颈之一。本刊以问题聚集与主题探讨的形式,连续刊发了专题报道与讨论,内容涉及学业测量的前沿与趋势,我国学业测量的现状与问题,同时也包括一些促进评价制度转向科学、有效的具体改革案例。以此引导读者更加关注学业评价,同时,也是一次评价理念与技术的唤醒与普及。

    2.走进名师课堂 再现教改现场

    教师是课程与课堂改革的具体实施者,过去一年,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改革范例,为一线学校与地区提供课改经验,也是周刊致力呈现的内容之一。

    为此,周刊开设了名师栏目,推出一些在教学实践中有着自己特色的思考与实践名师,其中既有一些年纪大的名师,更多的是处于成长期的新型名师。贺千红、王春易、韩兴娥、陈秀征、冯旭初等一些教师的独特探索走近了读者。

    除了关注名师的教改实践,本刊还关注了一些学校实践样本,如中关村一小的教学改革、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推广“先学后教,反馈矫正”教学改革实验纪实等一批鲜活的教改经验,希望能呈现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教改实践路径。

    3.关注教师成长 提升教师素养

    偏远地区的教师专业成长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2013年新年伊始本刊既刊出了“为偏远教师素质提升寻一剂良方”的主题引领性文章,在后续的版面中,一些教研员与教师深入剖析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症结所在,并给出了自己的观察、思考与建议。

    周刊也关注了一些富有成效的教师培训案例,如一些地区的名师工作室、一些学校主题驱动与合作研修,等等。关注教研转型,如一些县级教研室工作重心下移,到基层学校实行“订单式”教学指导,引领专家开展“蹲点式”教研,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实实在在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同时,周刊还关注教师成长中的问题,针对问题组织相关讨论,提供相关经验,为教师成长提供理念与方法。

    4.大胆质疑既定成见 鼓励教师独立思考

    让教师展示自己的观点,发出自己的声音,为此我们开辟了“锐言”与“我见”等言论栏目,刊发一线教师的观点性文章。鼓励教师对“既定真理”进行质疑,比如,课堂改革中讨论热烈的“生本”课堂广受青睐,但一位教师敏锐地指出,热闹未必深刻。同时鼓励教师对教育热点问题发表看法,如央视的“汉字听写大会”引发了许多教师的感慨:有的教师说,学生写错字责任在教师;有的教师则说,教师没有必要为写错字感到羞耻。同样,对于赏识教育、翻转课堂等新生事物,一些教师也持有自己的意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