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充溢智慧,生命享悦幸福

 平平网 2012-07-11
课堂充溢智慧,生命享悦幸福
——义务教育阶段区域课堂教学改革探析
【浏览字体: 】      发布时间:2012-06-10      来源:重庆九龙坡实验区

姓名:江 涛 

  单位:重庆市九龙坡区教师进修学院 400050

  【摘要】

  文章就区域课堂教学改革近四年的实践研究,对开展课改的缘由、历程、成效几方面进行了总体描述,在实践研究与理性思考的层面进行探析,着重从区域课堂教学改革的“文化引领、内涵研究、系统构建、问题反思”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了区域课堂教学改革的“生命、智慧、幸福”的课堂文化,“以生为本、减负提质”的课堂内涵,从目标、机制、行为三个系统的构建,提出了“135”整体实施区域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还对目前研究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

  【关键词】区域;课堂教学;探析

  【作者简介】江涛,女,汉族,重庆九龙坡人,现任职于重庆市九龙坡教师进修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中学高级教师。

  【题记】

  重庆市九龙坡区积极实施“以生为本,减负提质”课堂教学改革,让教师走下讲台,从控制学生转变到依靠学生,让学生走上讲台,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带着问题到课堂来交流学习,教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讲多学、不教而教”,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人民日报》2010.1.30

  九龙坡区教委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师德师能,实现科学育人。同时带来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新探索,教学更加关注让孩子学会表达、倾听、反思和合作,营造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品质的生态环境。——《中国教育报》报道

  近四年来,九龙坡区的课堂教学改革受到主流媒体的极大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中央媒体对九龙坡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以生为本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集中报道,在市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反响。

  【正文】

  教育改革是国家意志,又是民生需要,更是人才培养的迫切任务。九龙坡区位于重庆市主城区都市发达经济圈,作为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先行示范区,城乡二元结构突出、教育发展极不均衡(表一:九龙坡区区域总体情况)。随着全区“五化建设”工程的全面落实,城乡办学的硬件条件差距已经逐步缩小,阻碍教育均衡发展的人才培养和学校的内涵发展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提出开展区域义务教育阶段“以生为本,减负提质”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下文缩减为“区域课堂教学改革”),重点从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的基本态度、良好习惯上下工夫,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合作交流、探究创新、实践操作等多方面能力培养的场所,真正做到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促进全区城乡教育协调发展。表一:

全区面积:432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

98万(中小学生20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约8万)

普通中小学校:70

(中学28,小学42

城市化

农村形态

城镇

农村

城镇60%

农村40%

82平方公里

350平方公里

76

22

42(中16、小26

28(中12、小16

  区域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活动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自发实验阶段。2008年,以部分学校为代表,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着力从时间和教师角色两个维度,探究“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二是试点推动阶段。2009年,区教委确立了30所课改实验基地学校,明确提出“以生为本,减负提质”课堂教学改革主题,坚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不教而教”四原则,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三是整体推动阶段。2010年,全区70所中小学整体参与课改实验。行政部门建立课堂教学改革经费保障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以“四个一批”为策略,以“深化生本课改,构建高效课堂”为重点,围绕“四个问题”展开研究,做到“五个结合”,探寻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与策略,区域整体推进,形成了“多元课堂,精彩纷呈”课改格局。四是深化提升阶段。2011年以来,,按照“高位策动、高端搏动、高质行动”工作思路,全区课改以提升学生学习力和提升教师教学力为核心,以“五项行为常规”为保障,以片区、区级和市级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为展示平台,精心培育“品质课堂”,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提升教师善教、学生乐学、家长满意的幸福指数。

  区域课堂教学改革促进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变化。学生自信、快乐,学习热情高涨,参与意识强烈,学习力显著提高(爱阅读、善思考、重实践、勤交流、敢表达)。教师乐教、善教,逐步从“前台”转向“后台”,由“主宰者”转向“服务者”,基本做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彻底转变了教学方式,教师教学力明显提升。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彰显,学校课改已步入整体实施阶段,形成了系列成果,涌现出一批特色明显、育人质量优异的课堂教学改革示范学校。

  一、文化引领:课堂教学改革之魂

  新课程改革就是对我们传统的不适应人的发展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学习方式、教学行为等的更新和改革,所以,我们需要重构新的教学价值观、学习价值观、教师和学生价值观等观念。新课程改革本质上讲就是一种价值取向,是一次文化的变革。课程文化的构建需要有课堂文化、教研文化,管理文化等作支撑。课堂作为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文化的重建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魂魄。

  在经历了近四年的实践和研究后,我们认为,良好的课堂教学文化是确保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保障条件,课堂教学改革需要营建“生命、智慧、幸福”三种课堂教学文化。“生命”课堂教学文化,即让课堂成为充满生命激情、焕发生命活力的地方,让师生在课堂能够充分感悟生命的价值所在,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智慧”课堂教学文化,即让课堂成为充满智慧、生长智慧的源地,让师生均能够在课堂启迪智慧和增长智慧,从“单一的传授式”教学转变为“多向的对话式”教学,从“记忆型教学文化”转变为“思维型教学文化”;“幸福”课堂教学文化,即让课堂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田园,成为提升教学品质的庄园,成为师生生活的家园。(学生80%的在校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教师80%的在校时间也都在与课堂打交道,课堂和师生相生相依。)归结起来讲,构建“生命、智慧、幸福”三种课堂教学文化,就是使课堂教学走向变教师“好教、低效的课堂”为学生“乐学、高效的课堂”,从而提升教师善教、学生乐学以及家长分享课改成果的幸福指数,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重庆市天宝实验学校的“生本导学”课堂提出了“让学于学生”的课堂文化,把教学的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自主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领导能力和审美能力”六种能力。重庆高新育才学校的“行知课堂”提出了“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课堂文化,从关注学生的生存、生活、生命状况出发,使每一个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实践探索中,先学后教,先行后知,主动建构知识能力的体系;它关注学生的全面深度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生成、生动、生效的学习中成为课堂的主体。高新第一实验小学的“美的课堂,各美其美”提出了美的课堂是以美的教育为境界,以“三美”为理念,即“师生关系和谐美——教与学的灵动美——交流与评价的生动美”,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和素养,达成美的教育目标。田坝小学的“探索课堂”提出了“以探索之教,育探索之人”的课堂文化,是以有价值的问题为基本对象,以探索式学习为主要形式,以教师有效指导为根本保障,在课堂教学中要发现和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教给学生探索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的能力和习惯。区实验一小的“阳光课堂”,提出培育具有“思维之灵性、表现之个性、情感之人性”三性的课堂文化,关注人的需求、人的发展。金凤小学的“智慧课堂”提出了“生长智慧、生成智慧”的课堂文化。

  二、内涵研究:课堂教学改革之本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课程目标的设计理念一栏提出:教育要坚持以育人为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是围绕人的培养来设计课程总体目标和6大具体目标。区域课堂教学改革针对全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单一、教师讲得过多、学生主动学习不够、学习方式单一、学习时空不够充分、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不佳、课堂教学效率低效或无效等”各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到广东、山东、浙江等地学习经验后,以及结合郭思乐、魏书生、陈大伟等专家到区举办课堂教学改革的专题学术报告的学习,2009年,我们提出了“以生为本、减负提质”课堂教学改革主题,并开展内涵研究和实践。

  我们认为“以生为本”是一种理念,就是指在杜威的生活教育理论,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马斯洛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教育理论指导下,课堂教学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将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快乐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需要为本,以学生个体差异为本。教师的关键之处在于:教师既不能“越位”,以师道尊严,居高于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又不能“缺位”,谈到“以生为本”,就迷失了教师的角色定位。可以确定的说,新课程改革是一场关于重新认识教育中人的思想变革。

  “减负提质”是课堂教学要追求的目标,是基于学科教学“三维目标”达成过程中,做到“四减”“一提”:减少学科课堂教学中带来的学生“不想学、不会学、学不会”以及教师“不想教、不会教、教不会”的心理和行为负担;减少学生课内无效、低效学习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减少学生课外超量的、机械重复的作业;减少教与学的不良行为等,全面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和效益,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总体而言,区域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内涵应落脚在培育品质课堂,优化每一节课,使每一位学生都“乐学、会学、学会”,每一位教师都“乐教、会教、教会”,使每一节课都成为有质量和效益的课堂,促进学生和教师可持续发展。

  三、系统构建:课堂教学改革之策

  在诸多影响课堂教学改革的因素中,我认为,除了要构建课堂本身这个系统以外,还需要系统构建影响课堂改革的目标系统、机制系统和行为系统等。为了确保课堂教学改革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了“135”课改策略,从目标、机制、行为三个方面构建课改推进的三大系统,整体实施区域课堂教学改革。

  核心目标构建。1”是指一个核心目标。即,区域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着力点是提升“两力”。一是提升学生“阅读、思考、实践、交流、创新”五种学习力。英国启蒙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指出,“阅读能使人丰富,交流能使人敏捷,写作能使人严谨”。我们认为,思考能使人深刻,实践能使人求真,创新能使人自信。二是提升教师“自主学习与研究、教学设计与操作、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教学创新”五种教学力。在影响课堂教学的几种要素中,人是最为核心的要素,所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着力点必须落脚在提升教师和学生的能力。“以生为本、减负提质”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变教师“好教、低效的课堂”为学生“乐学、高效的课堂”,充分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才是品质课堂所追求的境界。

  管理机制构建。3”是指三个层面。即,区域课堂教学改革需要“行政推动,教研带动,学校行动”三位一体的整体协调推进。

  行政推动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持久的动力。教育改革是国家意志,区教育行政部门要负责区域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组织、规划、协调和考核工作,为推动课改提供政策、经费保障和人力、物力支持。一是建立了管理机制,先后下发了关于开展“以生为本,减负提质”课堂教学改革的通知与指导性意见;制定并执行教学管理的两个“六认真”;开展中学小学每周一次的教学视导;命名30所课改实验基地学校。二是建立了投入机制,区教委每年安排专项经费,重点支持课改课题研究。三是建立了激励机制,将学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列为学校办学水平考核的重点指标考核,并纳入对校级干部年度业绩考核;开展“表彰课改先进学校、评选课改先进校长和标兵教师”三个一批评选活动。

  教研带动为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无限的活力。区教科所带头开展实践和研究,加强对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培训和指导。一是培训带动,坚持“送出去、请进来”等多样化培训,三年培养课改骨干教师600余名,2000余名校级课改骨干教师。二是研究带动,教科所申报了“区域推进‘以生为本,减负提质’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市级重点科研课题;立项一批学校的区级课题;组织全区性的课堂教学改革展示活动和课题研究活动;坚持开展教研月活动;坚持教研员蹲点学校制度;坚持开展课改主题教研活动;三是竞赛带动,每年组织学科教师赛课或教学技能竞赛活动。

  学校行动为课堂教学改革呈现了多元的魅力。义务教育阶段各实验学校在区教委与区教科所的管理指导下,组建团队: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制定方案:制定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研究方案,实践探索: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大胆探索;物化成果:不断总结提炼具有本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与成果。

  经过近四年的实践,全区探索出多元化的课堂教学形态近30余种。

  如:谢家湾小学的对话课堂、高新实验一小的美的课堂、森林小学的生态课堂、区实验一小的三性四步阳光课堂、铁路小学的行知课堂、区实验二小的生本课堂、铜罐小学的自主课堂、杨家坪小学“三点五步”课堂、田坝小学的探究课堂、天宝实验学校的自信课堂、辰光学校的志趣课堂、杨家坪中学的自主课堂、铁路中学的星光课堂、田家炳中学的幸福课堂、田坝中学的策动课堂等,成为九龙课改的一大亮点和特色,促进了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变革,“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生机与活力。

  如:区实验二小的生本课堂基础模式重形神兼备。课堂“形”主要是学生的四个学习活动:个体先学、小组交流学习、全班交流、总结提升(老师在学生的学习环节中起定向、帮学之作用)。课堂“神”,主要有三点:一是体现“以学定教”;二是课堂学生有思维交流与碰撞(包括多个维度:与人对话,即师与生、生与生,与自己对话,即自我反思,与有文本对话,即阅读文本);三是体现学科特点(语文抓住阅读,数学抓住思维,英语等学科课抓住活动)

  行为策略构建。5”是指五项行为策略。即,规范学校干部管理行为、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优化教学媒体资源管理和应用,发挥评价监测导向和激励作用。我们认为,区域课堂教学改革不能只就课堂本身而改革,还需要从影响课堂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所以,在经过实践和论证之后,我们研制出了“九龙坡区课堂教学改革五项常规管理要求(试行)九研发〔20123 号”。具体指《管理行为常规》《教学行为常规》《学习行为常规》《教学评价和学业监测要求》《教学媒体资源管理和应用要求》,作为整体推进全区课堂教学改革的五个抓手和保障,着力提升“两力”,让每一节课都成为有品质的课堂。

  四、问题反思:课堂教学研究之力

  随着区域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思考,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我认为,要持续推动区域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还需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理性思考和实践。

  学校层面:对课改缺乏深度思考。学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校长,校长对课改的思考和认识直接影响课改的成效。有些学校的课改停留在“形似”阶段,照搬、模仿,没有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创新课改思路,缺乏特色和亮点。有些学校对课改理念、目标、内容、思路等几个方面的内涵和外延挖掘提炼不够,课改主题不明确,目标定位不准确。有些学校的课改没有从全局和系统上思考,没形成整体联动,只在个别学科个别班级试点,课改推进力度不够。

  教师层面:教学行为与课改理念不一致。教师是课堂教学改革最直接的操作者,教师的观念、教学力等是课堂成败的关键。有的教师开展了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忽略学科本质,为活动而活动,活动背后缺乏学科能力的培养,导致课堂效率不高。有的教师存在着“重课堂教学的短期功利,轻学生能力的长远发展”的不良倾向,教师掌控课堂,学生学习被动,学生无“存在感”和“成就感”,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有的教师缺乏学科内力。教师对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指导无力,对知识的提炼和提升能力有待加强。有的教师缺乏教学反思力,有的教师没有把教学反思化为自觉行为,只停留在自我检讨式的层面上,缺乏理性分析与思考,也没有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积极探索。

  教研层面:校本教研制度不落实。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实际的一种有效教研活动,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开展有效的校本教研作支撑。有的学科教研组不能依据学科特点,研究本学科的课堂操作模式,导致教学不能体现学科特点,效率不高。有的学校导学案的编写质量,还需要提高,如何有效运用导学案,还需思考。有的学校集体备课注重研究教材内容,忽略研究提升思维能力与学科能力的方法与活动设计。

  科研层面:课改研究力量薄弱。人员配备不足,疲于应付,没有精力与时间去思考学校课改问题中的症结和应对措施。各个层级的评价体系研究不完备,课堂教学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提炼,学科教学操作模式还需要落实和细化。

  评价层面:评价标准模糊,评价功能缺失。教师对学生的即时评价手段单一,语言贫乏。课堂评价仍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评价的状态,忽略学生自评、互评能力的培养。2.学生互评和自评时,教师没给出相应的评价标准,评价带有随意性和盲目性,导致评价的导向功能、发展功能和激励功能的缺失。

  课堂层面:低效和无效教学行为影响了教学质量。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理论指出: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是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不是某些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情景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2.用好教材而不能是“孤立”文本。3.落实“三维目标,并非是淡化”双基。4.自主学习,不能是放任自流。5.合作学习,不能是人和物简单的组合、拼凑。6.探究性学习不能泛滥,接受学习并非过时。

  区域“以生为本,减负提质”课堂教学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困难需要面对,如何让课堂飘洒智慧,让生命享悦幸福,形成区域教育“公平、个性、卓越”的教育特质,需要教育工作者继续探行。

  [参考文献]

  1.陈旭远.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 [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谢国平.要关注课堂文化的建设.中国现代学校制度网(www.xdxx.com.cn [日期:2009-08-04]

  3.周彬.叩问课堂.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袁振国.教育新理念.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005重印)

  5.罗明.陶行知文集. [A].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6.钟及龙,江涛.生本课堂,幸福教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