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糖尿病治疗需要“一体化”模式

 陕西西安熊先生 2014-03-30

(转载)糖尿病治疗需要“一体化”模式  

 

糖尿病是大家所熟悉的代谢综合征,在近年来发病率更是猛增。在2009年公布的数据中,目前中国的18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患者人数比例已经达到9.7%,糖尿病前期人数比例达到16.2%。而就在去年最新公布的一次调查结果中,中国糖尿病患者和前期患者人数更加惊人,几乎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人,不是糖尿病患者,就属于糖尿病前期人群。

 

提及糖尿病的治疗,许多人都听说过“五驾马车”这个老说法,不过如今,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上,我们更希望患者能够了解和接受一体化治疗模式。那么什么是“一体化治疗”呢?

 

说白了,就是从饮食、运动,到药物、胰岛素应用甚至外科手术治疗,中医中药治疗以及健康宣教、自我管理和心理治疗,我们都要全部跟上,这样才能让一个糖尿病患者最大限度控制好病情,获得一个良好预后。

 

不过事实上,许多患者对于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饮食控制还比较熟悉,对于其他的就一知半解了。就让我们来详细分说一下。

 

■饮食控制与运动康复

 

作为一个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的患病与肥胖关系密切,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减重,降低体脂特别是减少腹部、内脏的脂肪囤积,从而减轻胰岛素抵抗现象,无论对糖尿病的预防还是治疗,可都是非常重要的。

 

说到这里,许多患者可能会说,“我们都知道,不就是少吃多动吗?”

 

问题当然没这么简单。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需要控制,但饮食控制并不等于节食,更不能让患者因此面临吃不饱、营养不良甚至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这些都需要足够的营养知识支持。可许多患者本来就缺乏这些专业知识,所以才“管不住嘴”,这就需要内分泌科和营养科医生的共同介入。在营养科医生的严格监督下,我们甚至可以通过“限食”的方法来快速控制病情和体重,但这些绝对不是患者可以自行随意开展的。

 

再说运动吧。糖尿病患者科学运动当然可以获益,但许多患者本身肥胖,如果运动方式不当就可能发生运动损伤,有些患者还可能在运动中出现低血糖表现;有些患者光注意运动不注意控制饮食,结果运动完胃口大开,虽然运动量上去了可血糖控制还是一塌糊涂;更有一些患者因为患糖尿病,心脑血管已经受损,要是运动不当引起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突然发生,那就真摊上大事儿了。所以糖尿病患者需要运动,但一定要在运动康复专家的指导下,根据运动处方进行。

 

■内科治疗与外科治疗

 

有些糖尿病患者在经过生活方式干预后,血糖就能稳定在正常水平,这些患者往往只要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定期随访,并不需要刻意再使用药物。但更多的患者即便在生活方式干预后,也需要通过口服药物等方式来控制病情,这时候就涉及了糖尿病的内外科治疗。

 

糖尿病的内科治疗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包括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治疗。可虽然熟悉,但其中认识误区依旧存在,最典型的就是在胰岛素应用方面,往往存在“两极化”表现。有的患者特别怕胰岛素,什么“用了胰岛素就会上瘾”的说法虽然医生反复辟谣但依旧有人念念不忘;还有些患者则是“偏爱”胰岛素,甚至在胰岛素抵抗情况很严重的情况下,一味加大剂量。这显然都是存在问题的。

 

现在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口服药物,有控制血糖的,有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这些都应该由医生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来决定用药;在胰岛素应用上,由医生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短期强化治疗,能帮助许多患者获得长期病情稳定控制。

 

特别要提一下的是,现在内分泌科和普外科专家已经达成共识,并在中华医学会权威医学杂志上发表了相关共识。所以现在糖尿病患者在符合适应症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来治疗糖尿病,同时有效减重。另外,适当的中西医结合介入,也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控制病情。

 

■西医治标和中医固本

 

糖尿病治疗需要坚持“相对健康,绝对快乐”的理念,让这个慢性疾病的患者能够享受高质量的长寿生活是管理糖尿病的关键所在。

 

要解决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病人的寿命,短期目标就是控制血糖,而长期目标则是延缓或遏制并发症合并症的发生与进展。前者可以采用有效的西药,适当联合中医中药,其中,西药的优势显而易见。然而,对于并发症与合并症而言,中药具有独特的优势,而且,对于消除糖尿病患者的不适症状,中医中药也有自己的重要地位。

 

因此,一个优秀的糖尿病管理团队,一定不能缺乏出类拔萃的中医师和西医师,最好拥有一批学有建树的中西医结合领域的专业人才。

 

中西合璧,医药互补,可以让糖尿病患者享受相对健康而绝对快乐的生活。

 

■健康管理和心理干预

 

作为一种慢性病,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非常重要。其实我们前面提到的饮食、运动方面的内容,虽然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但在实行上就属于健康自我管理的范畴。一个对糖尿病有所了解、能够良好进行自我管理的糖尿病患者,他的预后肯定要优于那些疏于管理的患者。而这些都需要患者通过正规渠道、获得正确知识,并实践到位,才能真正让患者收益。

 

而心理干预更是现在越来越引起内分泌科医生关注的内容。事实上,有相当部分的糖尿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严重者甚至可能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说起来很复杂。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病情波动会影响到患者心情,想到未来的并发症和健康问题更会焦虑不安;有些患者还很年轻,就要注射胰岛素,难免显得有些“另类”,这容易让他们感觉不适甚至产生自卑情绪;有些患者长期治疗,因为经济负担等因素而压力山大;甚至,糖尿病本身作为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也可能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影响,甚至增加一些心理情绪障碍的发病风险。而这些,当然需要专业心理医生的介入。

 

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治疗不只是到医院里抽抽血、吃吃药那么简单,这需要多个科室介入,才能在“一体化”治疗中,让患者获益更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