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登山,恐怕没人能解释清楚,马洛里说过一句登山名言“因为山在那里”。登山是一个魔咒,明知 ![]() 法国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登山家之一。继2004年12月登顶西夏邦马峰之后,他已经成功登顶14座8000米山 ![]() 美国最著名的登山家。曾独自攀登过世界三大陡壁,技术精湛,勇不可当,被称为登山天才。他多次攀登 ![]() 上个世纪辉煌的登山时代实际上开自英国人乔治.马洛里(George Mallory)。马洛里是喜马拉雅攀登时
期的先驱,更是一个多彩的传奇。1921,1922,1924马洛里三次随英国登山队尝试珠峰,这也是人类对珠 峰挑战的开始。1924年那次,一个随队记者追问马洛里为什么还来珠峰,不耐烦的马洛里留下了他的传世 名言"因为山在那里"(Because it is there),然后掉头而去。 1924年6月8日,英国登山队在队长弗.诺顿带领下,沿北坡攀登珠峰。当探险队到达北坡“第二台阶”之下 、海拔8572米附近时,由于氧气不足被迫下山,放弃了这次尝试。 然而队员马洛里和欧文坚持继续前进 。随后消失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中。 山田升 ![]() 。从28岁开始,他已经10次登上了7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山,被人称作“喜马拉雅山人”。1983年冬天, 他从东南山脊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两年后,1985年的秋天,他再一次从相同路线无氧登顶成功。 1989年在攀登北美最高峰麦金利的时候不幸遇难。 植村直己
![]() 所有最高峰;他单枪匹马漂流南美洲最大的亚马孙河,历时2个月,行程6100公里;他从日本最南端的鹿 儿岛出发,沿着铁路线步行到最北端的雅内,历时52天,行程3000公里;他孤身驾驭狗拉雪橇穿越北冰洋 ,到达北极点,历时103天,行程3000多公里;他只身一人驾驭狗拉雪橇进入南极极地。 植村直己在1970年8月就登上了北美洲最高峰麦金利山的顶峰。1983年,他有了新的想法,决定在最寒冷 的冬季,再次攀登麦金利山。植村登顶的那天,刚好是他43岁的生日。可是人们再也没见到他回来。行家 们认为,麦金利山从4200米到5100米之间的900米距离,正是麦金利山最陡峭最危险的地段,冬季,猛烈 的大风使这段路更加难走。植村很可能在这段路上遭到不测。 Wanda Rutkiewicz ![]() Wanda生于1943年,当时尚隶属于波兰的Plungiany(二次大战结束后改隶于前苏联共和国立陶宛)。 Wanda已经完攀8座8000米巨峰,但死于她的第九个目标: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加(8586M),依据最后报 告,她极可能已经完成第9座8000米巨峰的攀登。 Wanda Rutkiewicz 死于1992年5月12日或13日,当时她与另一位登山家Carlos Carsolio结伴攀登世界第 三高峰干城章加。1992年5月12日凌晨3点30分,他们两人从7950M的四号高地营出发,准备登顶,当天路 线上大部分都积了一层深厚的雪,大约12小时之后,Carlos登上干城章加峰顶;当Carlos下山时,在大约 8200M至8300M之间,他遇到了还未登顶的Wanda,由于时间已晚,Wanda决定紧急露宿,第二天早上登顶再 下山;在没有食物、无法煮食、没有足够装备的状况下,这是一个极为大胆的决定..就这样,再也没有人 见到这位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女登山家。 艾莉森·哈格丽芙斯(Alison Harg-reaves) ![]() SOLO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女性登山者,她被认为是最具有才华的女子登山家,她和旺达是世界上仅有的两名 登顶K2、珠峰和干城章嘉的女人,即使爬了这3个高峰的男人,当时世界上也不过5个。 1995年9月13日傍晚,接近K2顶峰了,而乌云已在北方凝聚,这是天气变坏的征兆,但她继续选择往 上冲顶。在下午6:45分,艾莉森终于站在世界第二高峰之颠。但在下山的路上,她与两位同伴,及其他 三位西班牙登山家,被恐惧的飓风卷起来抛到空中,然而被抛弃冰崖之下,狂风的力量如此恐怖、如此巨 大,竟然将她的外套、安全带、甚至一只登山鞋都刮剥掉了,她的遗体掉落1000多米的悬崖下,再也寻不 到踪影。 仁那 ![]() 5月27日,西藏登山探险队一行11人在前往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准备攀登位于喀喇昆仑山区的世界第十一高峰迦舒布鲁姆I峰时,一辆载有4名队员的吉普车突遭滚石袭击,主力队员仁那受重伤,经抢救无效不幸遇难。 本帖转自山伍成群-户外资料网 注:原文无照片,转发者在网络搜寻后配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