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物流:下一个高地

 shgwxj 2014-03-30

农村物流:下一个高地

Z--中国交通报        20120301
 

    山东莱阳通过市交通运输局与市供销社的紧密合作,把农村交通运输网络与供销社农资和农产品经销网络有机统筹、协同完善,实现了两种网络资源的互利共享。  图为农村物流为农资连锁店提供门到门的服务。


     陕西省大荔县农村物流货运班线服务车。 

 

  在山东莱阳,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20强的龙大集团将115辆货车全部卖掉,所有物流运输业务全部交付给莱阳交通物流中心运作。2009年—2011年,知名食用油生产企业鲁花集团通过莱阳交通物流中心共发送货物200余万吨,节省物流费用5000余万元。3年间,莱阳交通物流中心共为企业节省直接物流费用1.2亿余元,为广大农民节省物流成本5000万元。
  在陕西大荔,参与农村物流的企业已达52家,参营车辆达3200余辆,通过农村三级物流网络发布有效物流信息6800余条,直接和间接运销农产品和工业品30余万吨,各类商品成交额达3.5亿元,为农民和企业增收减支、节省货运成本达3000万元以上。
  ……
  今天,类似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各地交通运输部门积极开展农村物流试点,大力发展农村物流业,初步形成了纵向延伸、横向覆盖的市、乡、村三级物流网络模式,搭建起了农副产品上行进城、生产资料出城下乡的“绿色桥梁”,走出了一条发展农村物流、推动行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农业发展。
  落后是现状
  时至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九年聚焦“三农”问题,我国“三农”面貌也发生了可喜变化。但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和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制约,我国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农村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由于长期投入不足,我国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整体落后,致使部分农产品、农资循环周转不畅,运输组织缺乏固有场所,物流资源缺乏集聚基地,不利于效率提高和成本节约,部分农产品因不能得到及时妥善保管而损失了使用价值。
  农村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缺失。由于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加之企业规模小、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导致现阶段我国农村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严重缺失,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农村物流运作水平的能力很低。
  车辆装备等技术水平低。在广大农村地区,运货车辆的整体技术水平很低,大量农用车、改装车、濒临淘汰的老旧车辆跑运输的现象屡见不鲜,车辆厢式化、专业化、标准化程度极低,导致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大、效率低、安全差。
  农村物流龙头企业缺乏。目前农村物流的参与主体主要是中小型企业和广大的运输个体经营业户,资源集中度、运输组织化程度低,缺乏能够整合资源集约发展、引领物流规范运作、促进信用经营优质服务的龙头骨干企业。
  试点来引路
  面对农村物流发展的滞后,近年来,交通运输部门认真履行物流发展职责,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认识到发展农村物流对繁荣农村市场、搞活农业经济、降低流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作用,创新发展理念、完善政策举措、积极探索路径。按照交通运输部的部署,各级交通运输部门把促进农村物流发展作为践行行业“三个服务”宗旨、转变行业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并先后组织开展了农村交通物流专项试点。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2008年印发《开展农村物流试点工作方案》,分三批在41个县开展了农村交通物流试点工作。各地交通部门和相关企业依托农村集贸市场或乡镇企业聚集带,投入大量资金,采取多种形式,新建改建了一批农村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截至2011年年底,41个试点县(市、区)共投资38亿元,建成或在建县级分拨中心40处、乡镇物流站627个、农村物流点9616处,投入运行车辆2.2万辆。初步在试点地区形成了层次较分明、功能较完整的三级物流设施网络体系和信息网络体系。
  陕西省交通运输部门为了进一步深化“三农”服务,依托大荔县的独有优势(全国农业基地、交通区位要冲、全省运输大县),支持该县于2009年启动农村三级物流网络建设,即县城设物流中心,镇设物流站,村设物流点。迄今已建成集信息整合发布、运力统筹调配、货物定向配送、综合协调服务于一体的农村物流服务中心1个、区域物流综合服务站4个、镇点货运集散中转站6个、村级物流信息服务点260个。同时,在县物流服务中心建成一个链接全国、覆盖全县、辐射秦东的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并开通4条连接各物流站点的农村货运班线,货运配送业务已覆盖全县80%的镇和40%的建制村,初步实现了城乡货运物资“门到门”、“点对点”的直供式服务。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运管局于2008年组织开展了农村交通物流试点工作。围绕五种服务形态,即围绕农产品生产基地、围绕农产品批发市场、围绕乡镇工业产品基地、依托农村客运网点、围绕特种农用物资和农村消费品,分别组织开展物流服务;三个保障重点,即保障农副产品进城、保障农用物资下乡、保障农村生活用品供求,先后选择了43个项目试点。在试点基础上,又优选出20家单位作为农村物流示范点挂牌示范。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把推进农村物流发展作为全省大物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加快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先后组织了14个省县共建农村物流配送试点,并重点建设40个农村货运站。同时要求各市开展1—2个农村物流配送试点工作,建设2—4条县(市、区)到乡镇、专业市场的优质农村配送通道,依托站场网点、信息平台,培育形成1—2家管理集约化、网络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的农村物流龙头企业。
  通过实践探索,目前全国已经形成了一些颇具特色的农村交通物流发展模式,为下一步深入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如山东莱阳通过市交通运输局与市供销社的紧密合作,把农村交通运输网络与供销社农资和农产品经销网络有机统筹、协同完善,实现了两种网络资源的互利共享;陕西大荔在推进三级物流站点建设和信息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开通了农村零担货运配送班线,方便了广大农民群众。江苏省围绕农村物流的五种基本形态,注重运输组织和供应链管理,在试点基础上形成了一些各具特色的示范推广模式。
  经验最可贵
  促进了农村商品流通,提高了物流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将农副产品辐射到更大范围,促进了货畅其流,创造了运输和时间价值,增加了农民收入;进一步推动了农村交通物流企业与工商企业的良性互动,提升了经济运行质量……通过试点,农村物流对促进“三农”发展的作用初步显现;通过试点,又可归纳出未来农村物流发展经验——
  依托交通运输行业抓物流,是最有效的载体和切入点。只有紧紧依靠交通基础设施的网络优势、运输组织管理的资源优势、沟通货运供求信息的平台优势,发展农村物流才能找到切实可行的抓手。
  政府重视、部门联动,是抓好农村物流工作的基础前提。农村物流虽然需要依托交通运输,但不能仅靠交通运输一个部门解决所有问题。从试点情况看,各地都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大多数试点所在地方政府成立了以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牵头,商务、发改、农业、财政、公安、国土、住建、地税、供销等部门参与的专门组织协作机构,形成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资源充分共享的推进合力。
  完善网络、夯实基础,是促进农村物流发展的重要条件。从试点反映的情况看,绝大部分首先立足于加强农村物流网络体系的建设,包括农村物流实体网、信息网两个部分。实体网一般按三级站场框架搭建:县(市)分拨中心作为农村物流的集散中枢,乡镇物流站作为农村物流的中间层节点,村设物流点作为农村物流的基层末梢。信息网则以建设农村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主要手段,通过三级分层建设、部门联通、吸引供需各方,解决农村物流信息共享问题。
  整合资源、规范运作,是提升农村物流水平的关键举措。各地都在整合社会零散运输资源上花了很大工夫,如通过物流中心建设集聚物流业户,通过培植龙头企业支持连锁经营,通过开通货运班线连贯站点网络,通过平台搭建整合信息资源,通过部门协作整合行政资源等。同时,探索规范农村物流服务的各个运作环节,如统一服务承诺、建立经营公约、规范业务流程,甚至统一车型和标识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