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更穷胜赏上山亭——钱锺书书法

 率我真 2014-03-31

   

更穷胜赏上山亭——钱锺书书法更穷胜赏上山亭——钱锺书书法
更穷胜赏上山亭——钱锺书书法

 眼下颇流行的一词是:“粉丝”(Fans),意即对某偶像的崇拜者。如果学者专家都明星化的话,那么,说起来我也不无自豪一下,十多年前我就曾当过钱锺书先生的“粉丝”呢。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钱锺书热”先从海外开始,然后迅速走红大陆。一时国内好似重新发现了一位学界泰斗、小说大师,于是,钱锺书先生写于四十年代的小说、散文都纷纷找出重印,尤其是那本《围城》,成了家喻户晓的畅销书。我也就是在那时读了《围城》之后,大为服帖拜倒,故毅然加入了“钱迷”之列,随后又四方搜求,几年内几乎买来了当时所出版的全部钱著系列,手不释卷,力求做个认真彻底的好“粉丝”。
    看多了钱锺书先生的作品,对他的书法自然也相当熟悉,因为在众多的作品集中,都能欣赏到钱锺书的墨迹手稿、诗作、信札以及题签等书法作品。钱先生学贯中西,虽然他曾就读的是清华大学外文系,在国外留学所研究的也是英法文学,但他传统国学素养却十分的博大精深,我们在读他的《谈艺录》、《管锥编》时,就能充分感受到他探幽入微融会古今的博学多才。钱钟书1910年生于江苏无锡,儿时的他读书主要受伯父和父亲的影响。他的大伯父钱基成是个前清秀才,膝下无子,所以祖父按家族里的传统规矩,就将钱钟书过继给他。尽管钱锺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是个颇有声名的国学家,经史子集了然于胸,并以文言著有《现代中国文学史》等,但钱锺书早年的识字开蒙都是由其伯父主要负责,直到进入东林小学读书时,其伯父病逝,钱锺书才回到父亲的督教之下。父亲的教育方式显然比伯父要严厉得多,据说一次暑假中钱锺书由于一篇作文不佳,被父亲痛打了一顿,从此他用功读书,作文水平大长。发展到后来,当钱穆的一部《国学概论》向钱基博先生求序时,出于对儿子的信任,钱基博竟让十多岁的钱锺书代了笔,且读后大为满意,一字未改地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不过可以看得出,学问创作之余,钱锺书是非常喜欢弄墨飞翰、写写书法的,他时常也会书录一些自己的诗作在好友间应酬唱和。而他和夫人杨绛之间,更是夫唱妇随琴瑟相谐。杨绛专长于外国文学翻译,也擅小说散文并爱好书法。我还发现他们夫妇俩一个恩爱有趣的现象,就是互为对方出版的新书题签,比如,钱钟书出版的《围城》、《谈艺录》、《管锥编》、《七缀集》、《槐聚诗存》等都是夫人杨绛题写的书名,而杨绛的《干校六记》、《洗澡》、《将饮茶》等又均由夫君题签。钱锺书所用的都是他惯常的行草书,而杨绛则是一律的正楷,夫妇俩一真一草,相映成趣。有一次采访散文家黄裳先生,我曾与黄先生聊起钱氏夫妇的书法,黄裳先生说,杨绛的书法就是在钱锺书的指导下日课而成。这话听起来我还稍有点不服呢,因为我觉得杨绛先生的书法,取自晋唐,写得方正严谨,一笔不苟,而且我还觉得杨绛的字清纯脱俗,可能是写的较少的缘故吧,似乎反而耐读一点。
    当然,这样说不是判断孰高孰低的问题,而是觉得各有特点,并非一脉相承。钱锺书的行草书法,主要得自二王,参以苏黄,其书结体丰腴、线条灵动潇洒,如行云流水。从经常所见的墨迹来看,钱锺书似乎不以楷书及大字见长,于北碑也未下多大的苦功,所擅者,书札体也。这一点他自己也颇有自知之明,所以,当著名史学家陈寅恪的后人当年曾想请钱锺书为墓碑上题写“陈寅恪先生之墓”七字时,钱锺书当即复信婉辞了。而且,钱锺书在信中写了一段有关书法的独到见解,其博识妙喻,令人叹赏。信中曰:“弟不工书,寻常献丑,不过尺牍、笔札,所谓帖体,而非碑体。重诸金石,字必端正。……以董玄宰书之秀媚而大字辄作颜平原体,即此意耳。况小字放大,终如小婢学大夫人,纤足放成大脚,贻笑识者,玷辱贞珉。至弟忝窃虚名,抚躬自渐之不暇,而何敢厚颜奋笔为标榜之资乎?” 尽管擅长并喜好书法,但又有如此卓远之识见清醒之头脑,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在十年动乱时期,钱锺书寡语默言不问政治,闭门谢客埋首书斋,终于完成了煌煌130万字的学术巨著《管锥编》,是著为作者研读《周易》、《毛诗》、《左传》、《史记》、《楚辞洪兴祖补注》、《太平广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等十多种古籍时,所作的札记和随笔的总汇。钱锺书自谦为“以管窥天,以锥测地”,虽说该书以考论词章义理为主,但其中偶尔也有涉及到古代书论的片段,钱锺书都能掉鞅今古娓娓而谈,并提要勾玄,剖而析之。比如《管锥编》(卷三)中,他就在读《全晋文》的笔记中谈“二王法帖文体”、谈卫恒《四体书势》、张伯英的“匆匆不暇草书”,还有在读《全梁文》的笔记中谈“庾元威《论书》”等等。而且钱锺书论学纵横捭阖、无所不谈,其间多有新说创见,皆发前人所未发者,读之颇开世俗之眼界,拓万古之心胸。从中也可见出钱锺书对古代书论具有非常独到而精深的研究。
    钱锺书被誉为是中国文化的昆仑,在上一世纪末,他曾被视为“国宝级”的学者大师,许多国外记者甚至说,“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然而这些传到钱锺书的耳中,他都一笑置之。他对读了他的书而想认识他的客人有一句著名的调侃语:“你吃了一盘味道不错的炒鸡蛋,难道还有必要再去认识一下那只下蛋的母鸡吗?”
    钱锺书做事为人都十分低调,即使写书法赠人,他也仅限于相当熟悉的同道亲友之间,从不随意纷送。如图一幅书法,是钱锺书录自己1962年写的《松堂小憩同绛》诗,应该说不能算是钱锺书书法中上好的作品,但也代表了他基本的风格,因其中有“共试中年腰脚在,更穷胜赏上山亭”句,故我借来为文章作题。
    然而,钱锺书过于低调洒脱的做派也显示了孤傲不羁的品性,加之他语言幽默刻薄,有时又难免会因此而得罪周围的朋友。据说在钱先生八十寿辰前,朋友同事都张罗着想为他大大操办一下,以示庆贺。不料钱先生却再一次地加以婉拒,并幽默地说:“所谓庆贺之事,无非是请一些不三不四地人,说一些不痛不痒地话,花一些不明不白的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