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風因素致空氣質量東好西差

 棋中王 2014-03-31

海風因素致空氣質量東好西差

專家解析10個空氣質量監測國控點:站點數據與區域空氣質量不能簡單畫等號

 

2014年03月31日08:40   來源:解放日報

原標題:海風因素致空氣質量東好西差

近日,我國北部不少城市空氣重度污染,令人們再次將視線聚焦至PM2.5。不少人發現,本市現有的10個空氣質量監測國控點中,上午7時青浦澱山湖站點的數據多次位居“最高”,桂林公園邊的徐匯上師大站點“最高”的頻率也不少,而處於市中心區域的普陀站點,屢獲“最低”……監控點數據高低究竟有何“道道”?未來安家,我們是否需要“擇低而居”?

澱山湖空氣反而臟?

數據顯示,本月20日至27日,8天內上午7時本市各國控點中,青浦澱山湖站點PM2.5數值四次“奪冠”,徐匯上師大站點和楊浦四漂站點各有兩次顯示為“最高”。事實上,自本市開始監測PM2.5濃度數據以來,這已非偶然現象。僅2012年6月28日至11月15日這130多天內(2012年11月16日起本市開始試點發布涵蓋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臭氧等多種污染物監測數據的AQI指數,而非單獨發布PM2.5相關數據),青浦澱山湖站點上午7時數據“最高”的有74天,徐匯上師大站點“最高”有13天,普陀站點“最低”有33天,浦東張江站點“最低”23天。

數據差別懸殊,原因何在?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楊新教授指出,本市市域內空氣質量從年平均情況來看,區域性的分布上確實是“東邊好一些,西邊差一些”。“這其實很好理解,因為東邊靠海,有海風,有利於污染物的擴散和排出,”他說,“而青浦澱山湖等位於上海偏西部的站點,也有其特殊性。冬季西北風向帶來區域輸送性污染氣團,夏季東南風向則吹來了市中心區域產生的有機物、氮氧化物顆粒,它正處於一個交匯的位置,因此PM2.5監測數據上可能在各國控點中偏高。”

上海環境監測中心對此解釋,青浦澱山湖遠離市區且周邊無明顯工業源排放,因此十多年前被選作清潔對照點,作對比參考,並不參與空氣質量評價。但近年來隨著周邊發展,污染物濃度有所升高,逐漸失去清潔對照功能。環保部門正研究重設清潔對照點。

數據低普陀最宜居?

值得一提的是,地處市中心又不依山傍水的普陀站點多次“最低”,引起了市民和環境專家的關注。許多人好奇,這是不是意味著普陀的空氣質量更好些呢?上海環境監測中心的專家表示,監測點某一時段數據的 “最低”,與區域內空氣質量,兩者不能簡單畫等號。雖然國控點有嚴格統一的設計安裝要求,如採集設備須架設在離地面15米左右高度等,但各點“小環境”也有不同,處在住宅區還是工業區、周邊車流量大小等,都可能是決定監測數據的因素之一。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現有的10個空氣質量監測國控點,主要功能是跟蹤上海空氣質量長期的變化及發展趨勢,將其作為一個“整體樣本”進行觀測記錄和研究,它的數據對於某一區的空氣質量情況並不具有很大意義。去年起,本市在17個區縣推進空氣質量分區評價監測點建設,這些分區評價點承擔的功能,就是為各區縣空氣質量做一個“體檢”,方便管理者了解該區域主要需控制哪些污染源,促進市政精細化管理,也可基本滿足當地居民希望了解所在區縣環境空氣質量的信息需求。

哪裡PM2.5指數低,就往哪裡跑?復旦大學大氣化學研究中心主任庄國順教授坦言:大可不必。已有研究表明,PM2.5顆粒物可在空氣中存留7至10天,因為體積小,普通風力下移動速度相當快,從上海到北京隻需短短幾小時。“一個點的PM2.5,可能瞬時濃度會很高,但在風的傳送下,各處很快就會達到相對平衡,即使有高低,差距也不會太大。”(記者 彭德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