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全生产培训经验交流材料

 赵各庄子 2014-04-01

全国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座谈会

经验交流材料之六

强化全方位安全培训

培养本质安全型员工队伍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7927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开滦矿务局,是中国国有特大型煤炭企业,至今已有129年开采历史。目前,已形成了以煤炭为主,集煤焦化、煤电热、物流、建筑建材、建筑安装、机械制造、电信、商贸、酒店旅游为一体的多元化产业集团的发展格局。2006年,全公司生产原煤2889万吨,营业收入121亿元,实现利润2.5亿元,安全生产实现了控制目标,百万吨死亡率为0.173

几年来,我们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以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和本质安全型员工队伍为目标,把安全培训作为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完善安全培训体系,强化培训基础管理,加大员工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的安全技术素质,为企业改革发展、构建和谐矿山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主要做法是:

 

一、构建体系,整合资源,为安全培训工作创造条件

一是建立了四级安全培训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坚持统筹安排,从集团公司、专业公司,到三级单位、基层区科,自上而下地建立了由行政正职负总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安全培训责任保障体系,把安全培训的管理职能统一归口到各级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安全培训工作的协调领导、计划组织、监督检查和考核激励,形成了“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协调配合、运转高效”的四级员工安全培训管理体系。二是合理整合培训资源,构建完备的安全培训实施体系。为了提高培训资源的利用率,2004年以来,我们对矿区范围内的培训资源进行了整合,按区域组建了1个国家二级资质煤矿安全培训中心、3个三级资质煤矿安全培训中心和6个四级资质煤矿安全培训中心,累计投入800多万元,加强了各级安全培训中心的硬件设施建设。按照专业化、特色化的原则,设置了采掘、机电、通风安全、洗选、管理等五个实物培训基地,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安全技术培训网络。三是建立制度,健全了安全培训的工作机制。先后制定出台了《企业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安全培训工作管理规定及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规定,通过定期召开安全培训工作会议、交流研讨会、检查督导、总结表彰等形式,加强了对安全培训工作的检查、指导和考核。同时,建立健全了安全培训的激励约束机制,全面推行了“先培训后上岗”的岗位准入制度和安全结构工资,将安全培训与奖金分配挂钩,对安全培训成绩优秀及利用所学知识在工作中解决安全问题者给予奖励,对不合格人员进行相应处罚,调动了员工学技术、保安全的积极性。

 
 

二、把握重点,分类实施,增强安全培训的针对性

首先,抓关键,突出培育企业领导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定期召开各级安全领导小组会议,不断强化各级班子及其成员的安全责任意识。把煤矿单位安全情况、安全培训开展及培训效果作为领导班子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了“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对煤矿负责人及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实行轮训和调训,分期分批地选派参加安全技术资格培训。为了更好地开阔眼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每年都安排相关人员到其他先进单位进行学习培训,先后选派近200人到西方发达国家进行安全方面的培训考察,选派113人赴日本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组织340多人在国内接受日本专家的安全技术培训;先后组织80余人赴德国鲁尔集团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组织40多人赴波兰进行“矿井灾害与应急救援”技术培训。同时,加强了出国培训成果的推广应用。如学习借鉴日本先进的煤矿安全理念、技术和经验,重点研究和实践了“危险预知、安全确认”等安全管理新方法,全面推行了 “手指口述”、“系统追问”安全管理方法,规范员工操作过程,推进员工安全行为养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次,以培养本质安全型队伍为目标,突出实施全员、全面、全方位系统培训的战略。一是塑造“本质型安全员工”、全面宣传灌输安全理念,使安全理念内化到员工心灵深处,转化成员工的安全行为,形成共同的安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二是把安全培训工作的重心下移,突出抓好区科一级的日常安全培训工作。要求区科做到“五个必须”,即每班必须有班前会安全提醒,每周必须组织一次群众安全活动,每月必须进行一次作业规程培训考核,每季度必须进行一次操作规程的考试,每半年必须进行一次本岗位安全操作应知应会的培训考核。三是抓关键岗位,突出抓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在内部培训上,针对2万多名特种作业人员的实际,全面推行了“四个一”制度,即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旬一例(案例),每月一考,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在外部培训上,克服工种繁杂、人员众多等困难,以实现全员持证上岗为目标,严格执行了调训制度,分期、分批地输送相关人员参加安全操作资格培训,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达到100%第三,以农民劳务工为重点,突出抓好岗前培训,预防在先。对每年招收和引进的新员工,坚持了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都要安排为期一个月的入矿教育。近年来,变招工为招生,对从社会上招录的高职技工等新工人进行为期1-2年的安全技术培训,经培训考试考核合格,并取得相应的安全技能资格后,方能录用上岗。把占生产一线作业人员50%以上的农民劳务工作为重点,着重解决存在的文化素质偏低、纪律性较差、短期思想严重等问题。一是提高了招收准入门槛,要求必须具有初中以上毕业证书,一些现代化程度高的煤矿要求必须高中毕业;二是将培训关口前移,农民工在入矿前就由县区劳动主管部门进行2-3个月的安全及技能培训,经考试合格后再正式入矿使用;三是采取“四步曲”的方法,对农民劳务工入矿后继续培训:第一步:军事化训练,增强组织纪律观念,消除散漫性;第二步:安全思想灌输,以矿史、事故案例、“一通三防”教育为主要内容,增强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思想;第三步:规程培训正规化,到区队生产单位后由工程技术人员对他们进行“三大规程”的培训,掌握安全操作知识;第四步:技能提高日常化,师傅带徒弟,传、帮、带,提高农民劳务工抵御各种灾害事故的能力。

 
 

三、改进方式,加强管理,提高安全培训质量

为了保证安全培训工作的效果,提高培训质量,我们突出抓了三个环节:一是不断改进和创新安全培训的方式和内容。2004年,我们依托企业局域网,开通了“开滦培训网站”,为广大员工搭建了网络培训平台。2005年以来,在国家安监总局培训中心的指导下,结合企业实际,引进了网络版多媒体培训教学系统软件,主要包括以下五大部分:①适用于安全培训机构教学和基层区科进行日常安全技术培训的“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多媒体教学系统”;②适用于培训管理部门业务信息网络化管理的“煤矿安全技术培训管理系统”;③即时互动式的培训教学的“VOD视频点播教学系统”;④基于有线电视网络,通过专门的培训播放频道将安全技能知识和安全理念送入千家万户的“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有线电视播放系统”⑤在煤矿井口、更衣室、食堂等员工经常驻足的公共场所安装了以播放安全知识和政策信息为主的“煤矿安全培训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上述系统的推广使用,基本构成了一个优势互补、全方位覆盖、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式培训信息化平台。这种集动画、图、文、声于一体的教学手段和灵活直观的表现形式,给一线员工带来了全新的感受,取得了传统培训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二是加强教学管理,严格培训考核。坚持“培训一个,安全一个,保证一个”的目标,把加强各级培训机构基础建设作为保证培训效果的源头来抓,建立健全了教学教研制度,推行了“四严”教学教管法,即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注册,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教学,严格考试,严格发证;建立了教师集体备课、调研、公开课等制度,坚持了教学大纲、教材、教师教案、教学进度计划的四统一,实行了教考分离,保证了培训的严肃性,提高了培训质量。三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建设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一方面,采取组织选配、公开招聘等手段,将一些管理能力较强、业务素质较高的工程技术人员调整充实到各级安全培训机构担任专职管理人员和教师。另一方面,通过组织评选和专家审核的形式,在公司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技师、高级技师中选聘了6大专业系列、60多个工种,总数达300人的安全技术培训兼职教师队伍,并制定了兼职教师选聘、调用和考核激励制度,全体师资人员在全公司范围进行调用,实现了教师资源的共享,为搞好安全技术培训奠定了基础。

我们的工作与上级部门的要求、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经验和好做法,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安全培训工作水平,为实现本质型安全生产目标,促进企业的健康安全发展而继续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