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侨联网

 书童追梦 2014-04-01
清明,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风之后第15天,《易通挂验》中说,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因此这个节气叫“清明”。今年4月5日为清明节,正值春光明媚的星期日,福清侨乡随处可见祭墓扫墓的簇簇人群。
  清明扫墓祭祀活动发端于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当时,晋国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重耳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的时候,流下感激的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晋文公重赏了当年追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大家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点好行装后,同母亲悄悄地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率人请介子推。可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于是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大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
  晋文公见状,放声恸哭。后来,人们在树洞里发现一封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竟然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诏谕天下,把寒食节的第二天定为清明节。
  从寒食节到清明节,从纪念介子推到祭祀祖先,这是儒家文化参与的结果。做两种人:忠臣、孝子,至今依然被广大民众所推崇。福清人称“扫墓”为“祭墓”,因为福清人在扫墓祭祀活动中更重视于祭祀,并把地方文化融入其中。比如,福清人祭墓所用的供品丰俭不拘,但有两样东西不可少,一是光饼,二是蛎饼。这两样东西都与消灭倭寇的民族英雄戚继光有关,光饼是戚继光部队奔袭倭寇用的干粮,蛎饼是福清人民当作下油锅的倭寇,光饼夹蛎饼象征着戚继光消灭了倭寇,以此来纪念这位民族英雄。改革开放以来,福清人祭墓悄悄发生了新的变化,有的人家糊了家电和轿车烧给先人,所用的冥钱还增加了美元、港币,希望已故的先人也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当今买鲜花祭墓,也成了不少人家新的时尚。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在清明祭墓的大军中,有许多海外乡亲和港澳台同胞,他们不辞千里,携家带眷,漂洋过海回到家乡祭扫祖墓,其意义不同寻常。他们通过清明祭墓活动,让生在外面长在外面的第二三代乡亲,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深的认知,从而增进他们对家乡的感情。正如著名侨领林文镜先生,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在家乡溪头村动建园林式大型陵园,称之“洪春松涛园”,不仅把他母亲的灵柩安葬在这儿,还把他父亲的骨灰从国外迁回来。从此,每年清明节,林文镜先生都带着兄弟姐妹和妻儿老少回来扫墓,以实现他在松涛园里的亲笔题词:“家乡水永不息。”还有林学善先生,临终时嘱咐,要把自己安葬在家乡高山镇西江村。于是,今年清明节,他的四个儿子都带着妻儿回来扫幕。真格是:
清明时节话祭墓,
千年历史情如故,
薪火相传永不息,
只缘果出同根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