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典诗词中四大伤心之最

 闲之寻味 2014-04-02

走进千年感伤

我国古代诗词中,大多以伤感、悲戚、苍凉为主题,也许就因为幸福多是肤浅的,痛苦才是深刻的,所以,这类主题的诗词留给人的记忆总是特别深刻。人们说,词言情,诗言志,通常词的悲情更重些,词在节律上的参差如垂柳拂水,变化多姿,更适合抒情。说起词的伤感,可以信手拈来,“一丝柳,一寸柔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心似双丝网,心有千千结”等等;而诗那严谨整齐的节律,如壮士踏行的脚步,更适于表现万丈豪情。如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直送诗情到碧霄”,李贺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当然,词中也有“大江东去”、“怒发冲冠”之豪情,就如大观园里遇侠客,又是别样逼人的英气。历时一百六十余年词作最昌盛的北宋时期,尽管有豪放词人的崛起,却始终是婉约派的天下。诗中也有如“举杯销愁愁更愁”、“相见时难别亦难”之柔肠,好比京剧同样有青衣、花旦,较之越剧却更适合表现武生、花脸。

古诗词中涉及的伤感内容各有千秋,那些伤感多是进得去、出得来,整体把握张驰有度。如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后,就有“青鸟殷勤为探看”,使悲情处峰回路转;如秦观的“忍顾雀桥归路”后,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使辛酸时柳暗花明;又如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黄滕酒”也是催人泪下,但毕竟是生离,不至于死别。经过这样的审选,我从古诗词中挑出四首最伤感之作,一次次泅渡其中。

一是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二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三是白居易的《长恨歌》。

四是《诗经》里的《蒹葭》。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人的一生能有几个十年,十年的岁月丝毫减损不了跨阴阳两界的绵绵牵挂,当岁月的流痕将牵挂刻为一道道心痕,所有人为的生日、死日、纪念日都变得多余,从来不需要想起,从来也不曾忘记,想你已成为我呼吸的需要,我没有一刻停止过呼吸,于是,我没有一刻停止过想你,只是有时候呼吸缓慢有时候急促而已。十年的漫长,千里的遥远,拉长的距离,蔓延的荒凉,一腔衷肠凭谁说!

离别的日子,枯槁的心态,尘封的记忆,憔悴的等待,纵然面对佳人,如何面对她茫然的目光?!无处寄托的哀思,无时不在地蔓延,也许在醒时,也许在梦中,夜游的人踏遍万水千山,回到你身旁。和从前一样,轻扶你双肩,看镜中你我成双,看佼人粉面红妆,是真也以为幻,是梦还感觉真,积攒千万个日夜的思念堵住了长久悲戚的咽喉,是惊?是喜?是忧?是痛?爱人,我还能说什么,还需说什么?你的眼是忧伤的导火索啊,不然,何以我一望着你,就沉溺在愁海里了呢?滴不尽的相思血泪已流成心河,渡我们下一个轮回再一同过!

下一个轮回,前身后世,明月清辉如追光灯般只照着心中那个圣洁的地方,那片松林苍翠的山冈,让所有的目光清晰地看到一个孤单灵魂断肠的悲伤。这是“西北望、射天狼”的苏子,这是“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千古风流人物”!英雄伤怀处,侠骨断柔肠,强烈的落差,使痛就痛到了谷底,巨大的忧伤如穿空乱石、拍岸惊涛,疯涌着撕裂了峰顶的尖锐,于是,百练钢也成绕指柔。

扬鞭策马是孤独的背影,忧伤的旋律在天地间飘逝……

我的剑为你挥,斩尽红尘伤悲,我的马为你追,踏遍千山万水,我愿流尽天下泪……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之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花秋月的美景,无尽无止的更替,在痛苦的往事中嘎然而止,东风唤回了记忆,唤不回明月清辉中亲亲的故国,吾国吾家,你在哪里?!曾经扶手的雕栏在否?曾经轻踏的玉阶在否?曾经心头的朱红在否?那一点赤痛,穿透遥遥的岁月,穿透更替的春秋,随落花和流水一泻千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伫立春江岸,我的眼,能望穿亘古的悲哀吗?

词技日趋成熟及至炉火纯青时期,李煜的作品便是在泪水中浸泡而成的,几乎铺纸带泪,动笔蘸血,满眼落花流水春去,无奈朝雨晚风,凄婉之极,孤寂之极。说到李煜,不由想到李清照。清照的词也多写于伤春季节,也有失国之痛,怀国之哀,“帘卷西风”、“花自飘零水自流”,“伤心枕上三更雨”、“欲语泪先流”,“此情无计可消除”、“怎一个愁字了得”。写尽女子细腻的悲哀与酸楚,愁红惨绿,怎经得苦雨凄风一浪高过一浪的侵袭,如何不教“人比黄花瘦”!然清照的词多从个人身世入手,将历史的悲剧隐于其后,这种间接的表现,总让人感觉是一种小凄惨,而作为国君的后主,亡国大耻甚至淡化了他词中、心中留恋的香艳脂气,承载着一种大痛。

说到《长恨歌》,白居易首先用大量的篇幅对唐、杨生前恩爱欢娱着力渲染,把随后的死别烘托得凄惨绝伦,直让人掩面而泣,不忍“回看血泪相和流”。写到生者对死者的日思夜想,魂牵梦绕,似乎写到尽头,然而……

思念的人停不下来——除非停止呼吸。停不下无边的妄想,解不开百结的柔肠,多少个夜晚,将“孤灯挑尽未成眠”,多少个黎明,看“耿耿星河欲曙天”,辗转反侧,诗里隐含的是你,画里走出的是你,柳叶眉里垂泪的是你,芙蓉花里开放的是你,初秋的夜,怎么这般刺骨的寒?你告诉我,“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矜寒谁与共”?想得痛心疾首,想得心痴神迷,是人,是鬼,是仙,是妖?来吧,一起来吧,我只是不停的寻找,找一种温柔为我疗伤。可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线索又断,又是绝境,又站在悬崖尽头,然而我不管,只是不停地寻找,怕什么“昭阳殿里恩爱绝”,总相信“蓬莱宫中日月长”!什么叫感天地、泣鬼神?谁在哭,谁在笑?脆生生的笑声伴佩环叮当的响,哦,终于,在虚无飘渺的海之角,在仙子云集的天之涯,我找到了你!这是第几个轮回?是哪一生,哪一世?我的长安殿呢?你的华清池呢?“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晨雾”,雾中的相逢,犹恐是梦中。为七夕一日的缠绵守寒暑一年的思恋,爱神,夜半无人时婉转悱恻的私语你可曾听见?为什么还让我带着遥遥无期怨恨……

没有那一首诗能像《长恨歌》这样把一种柔情描述得如此肌理细腻,千回百转。一百二十句的诗篇如同一百二十级的台阶,无论从那里切入,忧伤总是不断地聚结在一起,迎面袭来,我不得不一次次中断阅读,一次次停下手中的笔,停下惯性的思维,从愁海中抬起头,换一口气,甚至经历很久的恢复,才能沿“落叶满阶红不扫”的幽径断断续续地走下去。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全篇没有一个愁,没有一点忧,没有一滴泪,于是我不再沉溺水底,我已浮出水面,站在岸边,可是,直面极致的美丽,心常常会莫名地痛,正如面对娇艳的花朵不敢长久凝视又不忍匆匆离去,正如你笑得越无邪,我就越是心痛欲裂。古人说的“惊艳”,大概就是被炫目的美丽刺痛了心吧?

无边的衰草,在秋风中瑟瑟地飘摇,蒙蒙的露,迷离的霜,隐去了整个世界,苍茫天地间孤立的我,被荒凉一点点地吞噬。倘若彻底的绝望了,就赐我死去!可是我分明看见天水相接处那一袭霓裳,那一处向往,伊人眉目盼兮,巧笑倩兮,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端庄矜持,妩媚高贵,凌波踏水,烟散雾聚。我在迷雾中逆流而上,千山万水也阻隔不了,明明追到她驻足的地方,回首却见她在下游徘徊;我踏遍霜露,顺流而下,她却总在我目光之内、臂所不及的地方,总在氤氲缭绕的水中央!

这是不一样的忧伤。如果说苏子的伤痛有短松冈上的荒冢为托,李后主的凄惨有衰败的故国朱颜雕栏为依,长生殿的悲哀有记忆中“春风桃李花开日”相连,那么,这里的伤怀是一种抓不住、摸不着,求之不得的痛和无可依托的迷茫。蒹葭苍苍的背景,伊人的美丽,水雾霜露至柔至软的阻拦,金戈铁马一脚踏空的无奈,是让人欲哭无泪、彻心彻肺的悲凉。在凄美《蒹葭》中出没的是《楚辞》里的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子建心中戏于清流的洛神,她在“乍阴乍阳”的“离合神光”中,“束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那番令人“足往神留”,“夜耿耿而不寐”,“泪流襟之浪浪”的痴迷,牵得心一阵阵的紧,一阵阵的痛,这是我心中千古伤心之最,是我千百次企望走进又不敢走进的最凄美的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