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业:数字出版如何赚到“真金白银”

 芬芳初夏 2014-04-02

数字化大潮中,传统出版社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升级压力。数字出版已经成为传统出版业新的方向和共同期待的业绩成长点。但业内很多人都在感叹,目前来说,数字出版实现真正盈利仍然困难。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批行业先行者们通过积极摸索,建立营销模式,还是走出了一条自己独特的道路。数字出版如何赚到了“真金白银”,第九期博雅论坛将揭开他们成功的秘诀。

大众出版社:纸电同步 多线推广 跨品类营销

据中信出版社电子书中心总编辑黄一琨介绍,中信出版社的数字出版业务在2013年取得了近2000万收益。这对于正处转型期和观望数字出版趋势的出版社无疑是一件利好的消息。黄一琨道出了中信拓展数字出版的决心,“我们将数字出版业务作为战略性的业务来考虑。在其他出版社考虑是否要单独成立数字部门的时候,我们已经成立了公司独立运营”。

黄一琨还分享了他做电子出版的心得体会,“书并不天然是纸书”。传统出版将书与纸书等同,但纸书其实只是书的一个阶段性的形态呈现。电子书并不是仅仅是纸书的电子化。“如果只是换了一种介质,多卖一种版本,那么电子书的的增长将会非常有限。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电子书已经开始扮演互联网入口的角色,已经成为互联网的流量代码”。

黄一琨认为电子书有纸书不可比拟的优势,因为电子书能够让出版社真正接近读者,让读者有参与感。他还透露,纸电同步,多平台推广、跨品类营销与限免活动等多种模式的结合让中信出版社的电子书营销取得了快速发展。

专业出版社:坚持"内容为王" 配套专业服务

人民卫生社电子音像出版中心主任石雄分享了卫生专业出版社的探索实践。他表示,人民卫生出版社专注于打造垂直化的医学内容系统,将重心集中在学校、医院的机构和个人用户。凭借多年积累下来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素材,人卫社围绕核心用户开发了医疗考试培训服务、医学教学素材库、医学数据库、网络增值服务等诸多产品。

石雄强调,数字出版仍然是出版,依然“内容为王”。现在许多产品的数字化是交给技术公司来做,但技术公司缺乏相关的学科知识,对于内容的把控力不足。挖掘产品并设计与之相配套的专业服务必须将技术与学科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否则无法吸引固定的专业用户群体。“所以对于专业出版社来讲,做好优质的内容是生存发展的关键”,石雄说 。

“不转型必死,转型不一定死”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的数据,2013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产值逼进2000亿元。互联网广告、手机出版、网络游戏分别以753.1亿元、486.5亿元和569.6亿元占据前三位。仔细观察不难发现,除去手机出版之外,其他两项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出版范畴。虽然数字报纸、电子图书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但在整体份额中仍然占比很小。即使是手机出版,以中国移动阅读基地为代表的运营商凭借渠道优势占据主动,作为内容提供商的传统出版商们能够实际分成的收益份额也很有限。可以说,传统出版商想要在数字时代迎来新生,道阻且长。

数字出版在线联合发起人任殿顺认为,一方面,传统出版社仍然需要继续体制机制改革,降低组织内巨大的交易成本。建立内部有效的沟通机制是转型的必经之路;另一方面,传统出版虽然强调“目标读者”的概念,但传统出版的根本问题在于不知道自己的读者到底在那里。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大环境中,能够实现对每一个人的精准定位,对读者的特性了如指掌。因此,传统出版只有真正抓住用户才能生存,才能谈真正的转型。

虽然现在传统出版数字化转型困难重重,但只要“勇于探索,还是能够摸索出一些门路来”。“不转型必死,转型不一定死”,任殿顺说。

(来源:新华悦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