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书业订货会的狂欢,注定将被逆袭!︱声音

 師無成 2016-01-13
商务君按

北京图书订货会刚落幕不久,关于这场一年一度的出版业盛会的思忖接踵而来,如何看待图书订货会的发展态势,各人自有见解。

如果你以为人头攒动的2016年图书订货会,表明传统出版依然走在一条欣欣向荣的大道上;如果你以为前两年还兴致勃勃的数字出版商纷纷退出订货会,表明数字出版最终无法撬动这个行业……那你就错了。

作为中国书业三大盛会之一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其实已经逐渐走向衰弱。当它最重要的订货这一功能丧失主导地位的时候,作为全年重磅产品发布以及引领书业全年发展方向的功能也正在逐渐朝着数字出版倾斜。或许这是传统书业订货会繁华渐退的写照。未来,它或将被颠覆。

这种颠覆,不在于你看到的热闹,而在于那些悄无声息的渗透。是的,数字出版已经不再需要图书订货会的展位来展示自己的存在感,它早就已经渗透进了这场盛会的每个角落。


高层论坛的主题变幻:图书订货会正走向变革

2014年图书订货会的高层论坛主题是“新形势·新变革·新融合”,2015年的主题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的主题是“下一个五年,出版改革发展理念与路向”。2015年图书订货会馆社高层论坛的主题是“数字资源建设与馆配转型”;2016年的主题是“创新发展与文献资源建设”。

这是北京图书订货会最具代表性和风向标意义的两大论坛,包括主管部门、行业大佬在内的人士都是常客,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出版行业未来的一种声音。这几年,无论是高层论坛还是馆社高层论坛,都在努力向数字出版、新媒体、数字资源建设、转型与改革的方向靠拢。也可以说,这就是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发出的声音:出版行业的数字化革命早就已经开始,无论你愿不愿意,大家都必将捆绑着一起前行。

但这种声音显然与图书订货会会场中熙熙攘攘的人群和一摞摞的纸书没有太大的关系。前者代表了趋势,后者代表了现实。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年复一年的订货会,人越来越少、热闹越来越少,而前者在这个略显冷清的会场内外,正在找到更多的支持者。


数字出版产品抢占纸书盛会高地

在展馆内,虽然纯粹的数字出版商已经为数不多,但传统出版商们却正在将更多的数字出版产品带入这个属于纸书的盛会。无论是中国出版集团这样的航母,还是六号馆里那些专业性更强的出版社如人民卫生出版社等,数字出版的相关产品都已经占了一席之地,且重要性毋庸置疑。

在很多出版社的展位上,这两年都摆上了印着二维码的易拉宝。有人经过,只要用手机一扫,关注一下账号,就可以获得一本纸书或者别的小礼品。这是出版社拉拢用户的手段之一,这些用户来自于新媒体、着眼的是移动阅读。你可以看作是出版社接触新媒体或移动阅读的一种手段,也可以看作是出版社数字出版部门为获得用户开展的一种层次不高的营销活动。

掌阅作为2015年数字出版领域最耀眼的企业之一,成为今年订货会上的代表。但他们绝不是来简单推广自己的客户端,掌阅科技与全球著名的出版集团达成签约合作,举行数字阅读论坛倡议纸电同步……传统出版正积极地与数字出版紧密结合,纸书或许将不再成为二者之间的障碍。

作为传统出版社市场化的代表,中信出版社并没有在今年的图书订货会设置展位,但他们绝对不会放弃这个对外推广自己的数字出版项目和进展的机会。在某个会外论坛上,中信联合云科技公司总经理姜峰就表示,中信出版社的纸电同步品种已经占到60%,“读者都在手机上、微博上、微信上、QQ上思考了,而我们的出版业还在‘纸上做书’”。可谓掷地有声。


数字出版成为三大电商的重要版图

在北京图书订货会正式开幕之前,京东和亚马逊已经率先借着行业精英齐聚帝都的机会召开了供应商大会。在两场大会上,数字出版的话题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被列入议程中。

而两年前,在同样的两场大会上,数字出版的议程还只是附加品,可有可无。今年不仅仅被证实列入议程,还增加了数字出版的颁奖环节,优秀发行经理、战略合作伙伴等等原来属于纸书的奖项,已经在数字出版的品类中一一呈现。

唯一让人意外的,是本来被寄予厚望有可能塑造“中国亚马逊”的当当,从2015年初提出的宏伟的数字出版计划,到年底该计划的悄无声息,再到供应商大会上依然宣称通过电子书向纸书导流……牛皮依然再吹……这一系列举措,更像是某些传统出版机构垂死的挣扎,想革命却又没有勇气,只好通过不断的放炮来刷一下存在感。

作为书业的三大网络渠道,数字出版虽然无法与纸书的销售额相提并论,但确实已经成为其版图的组成模块之一。数字出版业务在渠道中的分量正越来越重,短期内可能不会影响到纸书业务,但长期来看,天平必然会向数字出版更多地倾斜。


传统出版人与数字出版人的隔膜渐消

订货会上的酒还在喝、饭还在吃,但饭桌上的人群已经涌进了数字出版的群体。今年的图书订货会,有组织的、没组织的各个数字出版群体都在呼朋唤友地吃饭喝酒聊天。以前订货会上喝酒,为的是来年的新书征订能够更加顺利。而如今这些数字出版人喝酒,则更多是为了沟通一下信息、分享一下经验、畅想一下未来、吐槽一下现实……

你可以把订货会看作是一种官方组织的展会,但如今大家私下的非官方聚会却越来越频繁,包括这种酒桌上的觥筹交错,尤其是对于不再把上会作为任务之一的数字出版业务。即便是传统的纸书业务,真正的大型活动,也早就游离在展馆之外,出没在各大豪华酒店之中。

或许更让人意外的是,在数字出版的这个群体中,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出版人转型而来,更多来自于原创网络文学的人士已经逐渐渗透进入。前两年,原创网络文学基本不会参与到订货会中来,更不用说大规模地参与到各种论坛、活动、饭局中。

但今年,你随处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传统出版人与原创网络文学之间的隔膜,正在被打破。来自于互联网、电商等其他行业的力量,因为2015年的IP热,正在通过各种方式,渗透进出版业,进入数字出版的圈子。IP这个词,并没有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大放异彩,但无疑他已经植根在这个行业所有人的心中。或许有一天,他们也将是颠覆这个行业的力量之一。


图书零售现状不尽人意

作为书业最权威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机构,开卷公司在今年的2015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分析报告中,首次将移动阅读纳入了自己的数据分析中。据报告,2015年移动阅读市场规模达108亿元,同比增长22%。移动互联网应用中阅读领域渗透率高达60%。

事实上,2015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的表现还不错,同比增长12.8%。实体书店零售市场继2014年实现3.26%增长之后,2015年继续保持增长,同比增长0.3%。实体书店渠道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一线城市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但实体书店渠道的连续增长真的是靠图书零售吗?

就在上周末,我去了一趟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让我很诧异的是,书店地下一层本来经营音像制品的区域,已经完全成了饮食广场,呷哺呷哺、杨国福麻辣烫俨然在列。而在其卖书的楼层,也并没有看到往日周末拥挤的人群。这里是北京市新华书店旗下三大门面之一,位于北京最繁华的街道口,尚且如此……

就在图书订货会如火如荼般进行时,还有一条被淹没了的消息(也可能是人家自己选择了低调):1月8日,多家评测网站都挂出了一则关于“当当国文电子阅读器”的评测报告。报告中指出,当当国文电子阅读器由当当网和杭州国文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发布,售价仅599元。

后者的介绍显示,国文科技公司致力于以Eink终端为核心的数字阅读系统研发、生产与运营,与E-ink公司等深度合作,是国内数字阅读专用终端软件、硬件与集成、生产的全产业链企业。还真是佩服国庆总的执着,经历了都看的失败后,还要在阅读器上站起来。

订货会的热闹也就持续了三四天。当然不能指望一场书业盛会就拯救处于下坡路上的传统出版业,毕竟出版业自身都需要转型和革命。出版业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形态,不同的形态需要不一样的展会。

2016年注定还会是数字出版继续发力前行的一年,或许在这一年的各种展会上,数字出版依然不会是主角,因为他们有属于自己的阵地和场合。而属于传统书业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也将迎来属于自己的颠覆。

这是一场注定要来的颠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