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看了电影《一天》,1988年7月15日,一所大学被毕业生的狂热所充盈。凭借这股躁动,轻浮的德克斯特穿过层层人墙,寻找可以与之共度这最后狂欢与浪漫之夜的尤物。他将目光锁定在艾玛身上,一个来自普通工薪家庭的聪慧女孩。然而短短的交流过后,他们之间什么也没发生,却又注定改变了彼此的一生。在之后的岁月里,两人以友人知己的身份时聚时散,彼此分享着人生的苦辣酸甜和各种感悟。德克斯特经历着事业和婚姻的起落,艾玛品味着底层人生的辛酸。他们是远在天边心也紧紧相连的知己,是深锁心中最为笃真却相隔最远的爱恋。最后艾玛和德克斯特修成正果,可是在一场车祸中去世。 关于高帅富的男主角走马观花的频繁地换着女友,每天和不同的女人上床调情,这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玩世不恭的他身边每天都是新鲜的女人,而唯一十几年不变的是在最脆弱的时候还是会想到艾玛。直到这段感情的主动权发生了变化,男主角深深爱上女主角,女主角得以如愿。这部影片该让所有女人学习的重点在于,艾玛在这些年,渐渐活得精彩,变得独立坚强而美丽,越来越成功。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极有名气的儿童作家,并且一直过的很充实,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一直以积极地姿态去应对,去奋斗。而毛羽稀疏的德克斯特由之前的不屑到后来的不舍得,再也不能够飞走,他变得颓废,一无所有,家庭事业全部都一片废墟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最需要的是艾玛,回头寻找艾玛。这时候的艾玛成长了,超越他了,她变得那么耀眼,原本是远远地瞻仰这个心中的偶像,可是现在的她亭亭玉立,功成名就让他不远万里寻找她。他还留在原地,越混越像个人渣,或者该说是因为她把他远远超过了,所以他渺小了。 如果他们在生命的这个阶段相遇,她根本不可能爱上他。可是没有办法,她早就爱上了,在她只是一个羞涩女孩的时候她爱得刻苦铭心,并且依然那么爱他,还要继续这样爱下去。即使她剪了利落的短发,穿上漂亮的裙子,在最文艺浪漫的城市生活,有了自己的房子,出了书,实现了梦想,那么独立,那么耀眼,甚至不再孤独了,找到了另一个文艺青年。可她还是放不下他。但是令人欣慰的至少最后他回到她的身边,他再也离不开她了。 如果说一开始选择待在朋友的位置是因为自卑,因为太重视而害怕失去,后来是因为成长了独立了,所以爱情不是必需品了,而且亦渐行渐远成了两个世界的人了,可是到最后你发现这些理由都失效了。在漫长时光里他们的相互陪伴,开始于她一往情深的坚持,却由不得她说结束了,他早已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他的一部分,是一个始于少女时代的情结,更是一个躲不掉的劫。到最后他什么都没有了,只有她了,才意识到她的重要,跑来找她,要跟她在一起。故作坚强,却还是没有办法拒绝他,没有办法拒绝那个少女时代的自己曾做过的最闪亮的美梦。而艾玛选择了最最理智的做法,远观他的生活,并且不断使自己完美而优秀。 当喜剧演员对男主角说出那句“你不配”时,我想是说出了许多观众的心声。可是文艺女青年们总能因为一些最不起眼的开端而产生出最深刻的爱情。因为能力和各种或细腻或宏大的感情,正是她们所最不欠缺的。只要给她们一个目标,她们就能一直和自己恋爱下去。她们天生擅长暗恋单恋苦恋异地恋旷日持久希望渺茫地,恋下去。 其实最真实的感受就是自己和自己来了那么一场旷日持久的恋爱,并且还“乐在其中”无怨无悔。 最后看到她被车撞到的那一幕我还是狠狠地难过了,差点尖叫起来,艾玛苦等那么多年的幸福就此成了泡沫。补胎的戏码,熟悉伤人,竟然还非常的无国界。原来全世界的姑娘都一样,总有那么一个人仿佛是自己命中的克星,明明理智的知道就该从此撇清再不卷入他的生活,甚至知道这个人并不再是自己最合适的人,或许他并不是那么完美,可只要他一通电话,就立刻万劫不复,人家勾勾小指,你就要灰飞烟灭了。身边的人再多的劝告没有用,只因为那是自己年少的梦啊!艾玛死过多少次心呢,在沙滩边,在泳池里,还是在他递给她婚礼请柬的瞬间,她那些内心戏啊,那些小眼神啊,那些落寞黯然啊,这样的心碎艾玛一定早已习惯了。 虽然艾玛很傻很天真,但是她真的选择了最好的方式,当对一段束手无策的感情时,面对一个放浪不羁的花花公子时,让自己优秀,有一天他会那么渺小黯然,他不再是那么光芒四射,看看成功后的艾玛可以自信地站在他面前,让他深爱。 如果一个女生不够成熟,在那个青涩的年纪,走不出所谓的情场高手的花花公子的感情诱惑时,姑且深埋心里,然后朝着自己的目标奔去,让自己变得更好,哪怕是备胎,也要做最优秀最完美的备胎,不知不觉的,回头发现自己已经是可以拥抱幸福的人了。告诉那时傻傻天真的自己,也但愿天下所有的天真的备胎女孩找到自己的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