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令人欣喜的亚麻文化(散文)

 枫叶红178 2014-04-03

令人欣喜的亚麻文化(散文)亚麻文化最早起源于中国。《诗经》中便有对亚麻及其织物的美好描述,“如素如皂” 、“如涤如沐”等。“夏布”、“蜀布”、“绉布”、“细布”等具有鲜明加工特色及时代特征的亚麻织物清晰地勾勒出我国亚麻纺织文化的历史沿革。中国早在商夏时期就出现了麻料织物(夏布),尤其是称之为“中国草”的苎麻,更证明了中国麻文化的始创地位。从考古上可以看出,麻面料经常出现在皇室贵族的服饰上,在当时,也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

清朝后,麻的概念包括苎麻在内,之后,又逐步扩大,包括亚麻、黄麻等。“麻”逐渐成为麻类作物的通名。

日本积极地承接和发展了中国的麻文化。日本的麻服饰在很大程度上受了中国的影响。随着纺织工业的不断发展和各国文化、贸易的交流,起源于中国的麻文化已在世界广为传播。

没有形象的商品,形象模糊的商品,难以在信息社会中立足。麻起源于中国,有“国纺源头,万年衣祖”之称。麻的发现运用居天然纤维(麻丝毛棉)之首创。麻织物的源头可追溯到一万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甚至可以追溯到更为久远的旧时器时代晚期。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石纺轮、陶纺轮证明,葛麻织物在母系氏族社会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诗经、曹风、蜉蝣》曰:“蜉蝣掘阅,麻衣如雪。”郑玄注:“麻衣。诸候之朝,朝夕之深衣也。”可见在当时的贵族生活中,不仅以麻为待人接物之体面,而且诸候在朝天拜地祭祀神灵的时候,早晚之间必须用麻布缝制的衣裳。唐朝著名诗人孟浩然在诗中写道:“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表现了诗人农家遇故友,与之闲谈农事的场面和气氛,诗中展现 怡人自得、达观乐天的平实、健朴的境界,体现了当时文化人对麻的审美情趣。

湖南民谣:“君山茶,莨山麻,年年朝供到京华”。也就在西汉这个时期,麻织精品与丝织精品沿“丝绸之路”进入中东和地中海各国,继而走向世界各地。

麻服起源于中国,却发展于欧美。早在西方中世纪时期,最华贵的女人穿的是白亚麻做的“袈缧丝丽服”。在特别强调生活品味和精神享受的西方现代社会,决定人的身份地位不是服装款式,而是衣服布料质地。

民间则以订织物、麻器具驱鬼避邪,并沿用至今。麻也逐步成为魔力无比的化身。麻以洁白、洁净、阳刚、正气、古老成为一种百邪不侵的圣物和神圣祥瑞的载体。许多流传至今的麻信仰民俗,除了早自原始文化的传承,还不容置疑地带有汉代道教文化的初始时期的浓烈色彩。道士的清衣法帽用麻布,汉代祖宗雕像的衣着用麻布,长辈仙游的着装用麻衣,下辈祭奠故祖也着麻衣,相命的法书都要托名“麻衣相书”,赐人长寿的女仙还得叫“麻姑”。

从中国古代金殿上百官的深衣朝服,到儒家、仙道、佛僧们传承的法衣、法帽、法器,到马王堆的西汉服饰,乃至埃及的法老服饰,日本人的传统服饰,韩国人的国眼,甚至阿拉伯头巾,伊斯兰长袍,基督教庭的圣经、圣袍、圣磅、美纱、欧元等等,无不是神圣精美的麻织物。因此,麻织物百邪不侵、神圣神瑞的伟力,不仅是东方的传统崇拜,同时是世界的崇拜。

几千年来,人们对亚麻纺织品的接触、观察、体会、总结、抽象中,提出了很多反映亚麻的描述,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观念,即世界上存在一个“亚麻风格”。称亚麻是光明与圣洁的象征,亦端庄大方,卫生宜人,刚正坚韧,节奏自然。体态多变、波浪循环自然赋予亚麻纤维的特点之一,是它的形态多变,也就是指它的粗细不均、长短不齐。换湿调温,透气爽体,拒尘抑菌,舒适宜人自然赋予亚麻特性中,具备卫生保健功能。平整、坚韧、刚直不阿纤维以平真聚积在形,区别于非亚麻类的其他纤维,亚麻具有优势的拉力,使织物强度高,加之其对温度,化学侵蚀的稳定性,使其独具风格。

 

 

 

                                              2013年1月17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