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十个经典名称 1、清明节,2、扫墓节,3、秋千节,4、踏青节,5、三月节,6、植树节,7、鬼节,8、冥节,9、聪明节,10、寒食节 二、十种常用祭花 1、白百合,2、马蹄莲,3、白玫瑰,4、栀子花,5、蓬莱松,6、排草,7、勿忘我,8、黄玫瑰,9、红玫瑰,10、天堂鸟 三、十种经典习俗 1、祭祖扫墓。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从唐朝开始,朝廷就给官员放假以便于归乡扫墓,自此,清明扫墓始盛行。 2、禁火寒食。禁火寒食本是寒食节的习俗,为纪念介子推的。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后来,清明节取代寒食节,禁火寒食也就变成了清明的习俗了。 3、踏青。又叫探春、寻春、郊游。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4、插柳。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插柳的风俗,据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另有说法: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人们插柳戴柳,有辟邪的功用。 5、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 6、放风筝。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在风筝下或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 7、荡秋千。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8、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蹴鞠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9、拔河。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至有唐一代,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10、斗鸡。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南北朝时开始流行,到了唐代蔚然成风,此后,宋元明清,清明斗鸡习俗久盛不衰。清明斗鸡习俗,至今仍存民间,以河南开封最知名。 (清明节的六大经典文化/清明节: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更多节气/ 更多地理百科) 【主题分享】气候专题/环境专题/教育教学/地理纵横/成长导航/家庭教育/教师主题 四、十位经典名人 1、大禹: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 2、介子推:功成退隐,淡泊名利,忠孝两全的典范,清明节的主要“发起人”之一。 3、晋文公:为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事,将放火烧绵山之日定为寒食节,将介子推祭日定为清明节。 4、刘邦: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祭祖扫墓,烧纸钱的“发明人”。 5、唐太宗:每年清明节,在宫内举行斗鸡比赛,六宫后妃、文武百官到场观看。自此,斗鸡成了清明重要的习俗。 6、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后又规定寒食清明为全国法定假日,长达5天。 7、黄巢: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发动起义。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 8、柳永:死后歌女们清明来到墓前插柳纪念,成为清明插柳习俗传说的来源之一。 9、朱元璋:耐饿经藏的清明菜粑为朱元璋义军的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 10、毛泽东:1954年清明节,向西湖岸边的岳王坟敬献花圈。 五、十首经典诗歌 1、《介子推血书》(春秋)介子推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2、《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4、《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5、《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6、《清明》(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7、《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8、《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9、《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10、《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墳上子孙来? 六、十句经典谣谚 1、清明不拆絮,到老没成器。 2、清明不带柳,来生变黄狗。 3、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4、清明前挂金钱,清明后挂铜钱。 5、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6、清明晒得杨柳枯,十只粪缸九只浮。 7、清明无雨少黄梅。 8、清明谷雨,寒死老鼠;小满立夏,寒死老郎爸。 9、清明嫁九娘,一去不还乡。 10、清明螺,抵只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