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原创作品,若需转载,请注明来源看看新闻网。 南昌路很窄,只有14米到15米;它东起重庆南路,西至襄阳南路,全长也不过1.7公里左右。旧时,这里分成两条路,陶而斐司路(Route Dollfus)和环龙路(Route Vallon)。 陶而斐司路,是今天的南昌路东端重庆南路与雁荡路之间的一小段。而环龙路,则是今天雁荡路以西的南昌路大部分路段,“Vallon”则是法国飞行员的名字,他为了避免飞机坠落在上海上空而“以身殉职”。1943年,汪伪政权接收法租界,将两条路统一以江西省会南昌改名为南昌路。 对于南昌路的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南昌路、雁荡路口的复兴公园。这是上海开辟最早的公园之一。它的雏形其实是一个私人小花园,因为主人姓顾,所以人们习惯叫它,“顾家宅花园”。法国人买下花园后,扩展了10多亩农田,并改建为公园,取名“法国公园”。 法国人离开上海都要去公园留影,每年的7月14日,法国侨民都会举行庆祝国庆活动,在8000米的大草坪上白天阅兵,晚上放焰火。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这里才正式改名为“复兴公园”,寓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如今,公园中南部8000平方米大草坪还在,喷泉和西侧的花坛,依然保持当年的形态;可以说,复兴公园是目前国内,唯一保存较完整的法式园林。 想来六、七十年代在上海长大的少年,不少都会怀念复兴公园的旋转木马。查了下资料,复兴公园建旋转木马是1965年,是上海公园中第一个大型游乐场所。小时候,去复兴公园坐旋转木马,甚至可以作为是一种父母给孩子的奖励。 因为和上海的多条具有气质的马路相交,因而,使得南昌路也多了些老上海的优雅,各种建筑式样繁多,大都是小规模形形色色的独体建筑;而且,这里的历史底蕴深厚,深厚得仿佛有一种历史的迷雾阻挡不住地从幢幢老建筑里渗透开来,随处可见历史,随处可见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