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行与密法】《心经》和《易经》之观

 昵称7614349 2014-04-03

《心经》和《易经》之观

 

《心经》和《易经》皆为大明经,是九天赐予人类的宝物。

《心经》为本,《易经》为用。

《心经》出自妙善圣观音,《易经》出自妙莲九天玄女。

《心经》加《易经》,包含了九天圣母的全部智慧。

《心经》或观音法门的实质,完全在于一个观字。若不把这个字悟透,则难入观音之门。很多佛门中人不知道的是:《心经》中字之精髓,实在《易经》之中。

 

一、《易经》之观

 

【修行与密法】《心经》和《易经》之观

                                风地观

 

卦辞曰:盥而不荐,有孚颙若。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爻辞曰: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修行者行功使生命能量从海轮、水轮、日轮调入火轮。火轮是大灵的所在地,其上是风轮,其下是日轮,日轮即丹田,田亦称为田地,有藏贮的功能。故日轮又称为地轮,含有日出于海,日没于地之意。地轮之下是水,再下是海。如此,火轮之上为风,之下为地,故曰:风地卦。卦名为观。


 

此卦为观。是表示修行者将进入人体之圣殿,大灵所在地,佛所在地,即火轮,观。此观为大灵观。此时,将进入大灵圣殿的修行者,应持有盥而不荐的心态。盥是指沐浴、洗手、净身,准备进圣殿去礼神。因为观是神圣的意思,是神的威仪所在。卦辞的意思是,行功至这一步时,修行者要持有虔诚之心,要敬神,敬神如神在,一心一念,精诚专一,以保持与天神的相应关系,从而获得神力的加持。


 

不荐,意为未荐之时,荐的意思是,净身之后,礼神之后,去摆供品,忙于务了,心也散了。盥而不荐,是告诉修行者,在行功打坐入静时,要始终保持未荐之时,那种心诚专注之心态。有孚即神识,应顺若大灵。


  易经在这里强调了天人合一,以及如何相应进入功态的重要关系。卦辞进一步讲:打坐入静到这一步,保持虔诚心态,做什么?做观。此处之观为用天眼去观看,看什么?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
  

  大观即宙心,即天神的圣殿。它高高在上,在宇的中心。它在做什么?在观天下,即天神正在看着你,在给你加持生命能量,期望你具足能量之后能回归圣殿。


 

顺而巽,大观,即天神,具体就是西王圣母和玄天女神。
  西王圣母主持天政,她的代号为巽。玄天女神的代号为离。离的含意较多,其一为丽,壮丽,天上天下第一美神。其二为火,生命之火。炽烈,正义,光明。顺而巽,是说,天神造化世界但不干预世界,顺其自然,只引导,不干预。如此方为中正以风观天下。


  现代人常说:这里风光无限好。风光好则可观。又说:观光,即有光则可观。在古语,此观为朝拜之意。有风光,光即火即离,即是中华这两位凤凰圣母的地方,是可观的地方,即是朝圣,朝拜的地方。观光,古语,古意为朝拜玄天女神庙。


 

有孚颙若,有孚是指神识,后天意识。只有保持盥而不荐的虔敬心态,在行功、打坐入静时,方能调服后天意识,从而进入大定。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当你进入功境,能量充分调入火轮供养大灵之时,大灵就会在你的天目成光团,即显现出摩尼珠。修行者此时打坐,静静去观这光。国是你的身体,国之光,是指你身中之大灵。这样,有利于你(宾)与王(大灵)和合为一。


 

下观而化也。修行者打坐观光时,也要同时轻轻下观。照顾一下日轮、水轮,观那里的变化,精能量,气能量在日轮,水轮的丹化情况。


 

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修行者上观天目之灵光,下观日轮之丹光,还要观宙心之光,她如如不动,四时(四季)有常。在《道德经》中,也论述了宙心的大道有常。它有自己的运转规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它造化天下,却又不理会天下。它心怀广大无边,能包容一切,万物,万有,万类,无情,有情,悲欢离合,一切酸甜苦辣,在它那里,只是一个一,和合为一个一。


  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孔子、老子为古圣人,老子在《道德经》中也提及圣人,孔子在这里也提及圣人,这个圣人之圣人有两个解,一是指炎帝、黄帝,一是指炎黄二帝供俸的圣人,即凤凰圣母,中华民族的始祖。这里的圣人可理解为炎、黄二帝,即二帝以及商汤王,以九天玄女神的教示安天下,天下各部族均顺服。

《易》在这里,是对人间,即天神后代,王者的一个指教,开示如此一个顺治天下的法则。即,世人,凡人,无论在什么时代,都要有一个信仰,无论是明显的,还是潜在的。世人若无信仰,精神就会空虚,甚至崩溃而不能很好的生存。没有一个共同的信仰,各部族就会分裂,混乱,刀兵天下而失太平。但是信仰什么呢?信仰凡人,或某一宗派都是不可靠的。再伟大的凡人,有辉煌胜利的时期,也有衰落走向反面的没落时期。但人的信仰不能随之起伏,而发生危机和不安。

 

为此,要以如如不动的神道设教于天下,以求得天下的稳定和太平,这是王者的治世之道。以宗派设教也不可靠和稳定,尽管比以一个凡人设教要长久一些,但宗派有自己的集团利益,仍会背弃天下走向自己的反面。只有中正顺巽的神道,她如如不动,她不谋私利,天下众生都是她的后代,是她的子孙,只有她才能中正以观天下。

    上面是对《易经》之观这一卦及第四爻,进行了密意和显意的解,密意是功法,显意是王者之道,世人生存之道。

 

二、《心经》之观

 

风即凤,风行于地为大观。打坐入静,静观九天之凤。

 

第一句:盥而不荐。观时要净身洁心,虔敬礼神,一心一意,精诚专一,不要忙于杂务。

第二句:有孚顺若。即观时,后天意识要淡化,要顺承先天灵性。

 

这前二句为观前准备和观时应持有的心态。一般先提前清理好静室,无关杂物尽量移开。备好静室,要净身、净口、净手、净心。然后入室,焚香,行九拜后,坐定以观。以上气氛是为了尽可能去除后天意识,调动先天灵性,尽可能建立较好的相应心态。

 

第三句:大观在上。表宫殿。坐定观天,三十六宫七十二殿。此处大观之宫主要是指:大日宫、普陀宫、光明宫、天缘宫、水晶宫、白云宫、碧云宫、青云宫、清水宫、彩云宫。

第四句:顺而巽。此为天道、天德。何为顺而巽?依山顺谷如风行,不主观,不偏见,法其自然,顺其自然,无为天下,如如不动。

 

这二句是大观的内容。即观什么?观九宫,取得相应,建立了与本尊师的相应关系,争取获得九宫的回观、加持。

 

第五句:中正以观天下。中正,不偏不依,如天平零点。天行天素,天道有常,只现天规,不显异象。

 

在与九天接通关系的基础上,打坐行第六句:下观而化也,此即《心经》中,照见五蕴皆空。下观,即照见;而化也,即五蕴皆空。行至这一步,为自观。上观天为大观,下观身为小观。

 

第七句:观天之神道。是在大观小观之后,在一个新的层次,新的起点处,再次上观。这次上观不是解决关系问题了,而是进一步体察天界的细情和变化规律。

 

第八句:而四时不忒。是双关语,一是,要你细观一下天界,天界并不是凡界想象的那么呆板如泥塑,也是有情的。

 

且听观世音吟的一曲:雪花飘零,歌舞升平。近近远远,秋上心情。春来,秋草回春。冬近,百花飘零。春又夏,冬又春,造化弄人……

天后妈祖也有一曲:一朝夕阳下,满天星星点。春雨下不停,夏雷威震天。秋风扫落叶,冬雪满枝情。清风明月催不停,归去风雨总是晴。

 

 故知,天道也是有情,何为天道情?春夏秋冬。第二层意思是,天道虽是变化的、有情的,但是有规律的、有常的、如如不动的,不以人神的意志为转移的。俗曰:变化莫测谓之神。但这里,是让你进一步观,神道变化并不是莫测的,而是有常的。同时进一步告诉你,之所以有常,是因为神力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是让你明白,即使是在天上,相对于凡界来说,可谓是大自在,如去如来。但,这仅是相对而言,人法于天,天法于道,道法于自然。

 

第九句:圣人以神道设教。  通过层次的上升,观力的高深,最终可了知何为神道。神道即天道。它法于道,法于自然。是故,人道就应该法于天,顺承天,否则就会违背自然而自取毁灭。观到这个层次,就是个应用问题了。你已了知神道,那么就要按神道去修行,只有达到了天道的标准,天界方可能接纳你,而天道的标准是公平的:七级能量!一视同仁。

 

第十句:而天下服矣。通过如上九步行观,不仅了知了人道的准则,又明了了天道的运行规律。对圣人,即从观音至九天玄女所设的教诲就会更是心悦诚服了。

 

上述十句,就是对心经第一个字的解。

 

行观的结果是什么呢?《易经》也是明明白白告诉你,为的是不让你后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