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眼的上海从北外滩开始

 荷叶的图书收藏馆 2014-04-03

上海人最爱的罗宋汤、炸猪排是山寨的你造吗?连辣酱油也山寨你外婆造吗?上海人山寨了半个多世纪,原版现形了!“打假” 开始!

继昨天的榜单,我们继续揭晓:

 

1       北外滩地标变迁

每个年代都会有相应的地标,伴随着他独特的味道出现在这座城市的某个角落。

新地标、新美味在我们周围层出不穷,但好像大多数上海人并不觉得这座城市缺少一些标新立异的创意菜和稀奇古怪的摩天大楼,相反,他们更留恋于老酒店和弄堂边的老饭店里尝到的味道和发生的故事。显然,一座城市的老地标、老味道才是记忆中最容易沟通的地方。有多少怀念和回味会在以后的日子里变得逐渐逐渐模糊,或许也会逐渐逐渐得清晰。

 

2      北外滩的风水宝地—— 非常时髦酒吧

名次很高,地方也很高。在外滩茂悦酒店的顶楼。地处外白渡桥旁的风水宝地,天气好的时候可以看到三面的外滩,夜晚浦江两岸所有的美景全在你的眼皮底下咯,电影“小时代”也在此取景,想必这里现代感和历史感的交融体现了上海的“海纳百川”,体现了时代变迁的一种层次感。

地址:虹口区黄浦路199号上海外滩茂悦大酒店西楼32楼

电话:63931234

 

3       上海最大的一家俄罗斯餐厅——红场俄罗斯餐厅

来到这里必须去看看阿拉山寨了半个多世纪的老味道,吃吃正宗的俄式罗宋汤,最大的区别除了红肠换成了熟牛肉丁,还有这个上海不常见的红菜头和熬好的牛骨汤底。而这个番茄酱,是唯一和上海版罗宋汤一样的步骤,但是好像不像我们要放两大勺,而是只放一点点哦。虽然与本帮的用料做法相距甚远,但是!味道竟然惊人的类似哦~

地址:虹口区沙泾路10号1933老场坊1号楼308室

电话:55127007

 

4       全上海唯一24小时营业的小吃馆——前城酒家

生意好得吓人啊,还听说要拆迁,食客们各种不舍得。这是我们在凌晨1点半去拍摄,人都多的扑出来!白天更不用说。这里能吃到标准上海版罗宋汤、猪排、小笼等等,想吃的上海小吃都有!这罗宋汤的味道关键就是“梅林番茄酱”,这里的味道绝对就是姆妈烧的味道,不过!这个西式罗宋汤真的外国人都没有吃过哦~哈哈~

地址:虹口区唐山路408号

电话:65468101

 

5       曾经的百老汇大楼——上海大厦

1934年的大门,至今没有太多变动,1956年后,百老汇大厦改成上海大厦,经常负责接待来上海的贵宾政要。来者必登高远眺全城美景。上海市第一任市长陈毅先生就在上海大厦18层的宴请了不少各国政要,无数名人政客一定要品一品的就是“炝虎尾”,一条黄鳝只取一段鳝背,只汆水淋高汤,鲜嫩的嘞要命!再来要吃就是“最好吃的”扬州狮子头!多年来未曾改变的味道。

地址:虹口区北苏州路20号

电话:63246260

 

6       全上海最早的海鲜夜市——老板娘海鲜大排档

这里!通北路!晚上8点!比铜川路还早哦。热闹的一塌糊涂。虽然通北路离北外滩是有点距离,但是,曾经北外滩码头的新鲜海鲜一卸货第一个就是送往这里,并且实惠的价格优势被保留到了现在。

地址:杨浦区通北路135号-149号  

 

7       散发浓浓艺术味道的地方——马登仓库

位于东大名路上的马登仓库,原是1929年英商茂泰洋行造的码头装卸仓库,虽说是个仓库,但当时却请了英国名设计师设计,分外精美。80多年过去了,现在这里是个前沿的时尚空间,你也想前卫一把,嗅嗅艺术的味道可以来这里,但记得进去之前站在马路对面先好好看看这栋楼。

地址:虹口区杨树浦路155号

 

8       魔都“天际线”所在——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码头

这里是真正意义上的上海天际线所在。拍摄时我们还发现,这里是浦西离陆家嘴最近的位置,拥有独一无二的夜景角度,无论怎么拍照都美!而站在这个码头,故事又让我们回到了1845年,在之后的十年里,上海港取代了广州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外贸口岸,1937年淞沪抗战,这里的激战最惨烈!1945年,抗战胜利,占领虹口的日本兵也在此撤离,一代代的码头装卸工,见证了这个码头的日异月新,见证了上海的国际发展,华灯初上,之后这里变散发出历史沉淀后的韵味。

菇凉们长腿obba也在这里摆了pose。

地址:浦东新区海平路

 

9       小时候心中最大的明星——郭大王净素坊

过了桥,在下海庙门口不到二十米,我们看见了上海小囡们小时候为之疯狂的人物“郭大王”!当年的溜溜球大王,大家还记得哇?!姚明也是他的粉丝!这位超级偶像现在就在这里,坐在收银台前,经营着一家素菜馆,他本人可是深受吃素减肥奇效,摆脱了250公斤的大码子,而店里点击率最高的就是“菩提砂锅”;每月初一、十五采用的素锅贴,都超赞的!回头客叫怪多!食素行善,郭大王献过87次血!

地址:虹口区海门路157号 

 

10     北外滩故事的开始——外白渡桥

故事要追溯到1856年,有位叫威尔斯的英国人,先在这里造了这座中间桥面能起吊的木结构桥,威尔斯桥。但上海人老吼的是:中国人过桥要付1文钱的过桥费,车马加倍。外国人就不用。直到工部局下令拆除并原位造了这第二座桥,从此中国人过桥不收费,上海人就亲切开始叫他:外白度桥。再到1907年光绪年间,才有了第三座上海人至今骄傲的钢结构桥,当然这外白渡桥的名字也留到了今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