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黄浦江上面大雾弥漫,整个江面几乎全为大雾所笼罩。依据当时的上海市中心气象台预报,江面能见度仅为30米,且将持续数小时。根据当时上海市有关内河安全航行的条例,凡浓见度低于100米的,黄浦江所有往来船只必须停航。 这下可苦了住在浦东,早高峰赶着上班的人们。当时上海的交通状况,浦江两岸没有可供通行的大桥、隧道。因而,居民日常往来浦江两岸只能依靠上海市轮渡公司的21条航线。而当时陆家嘴地区是浦东聚集人口最多的区域,所以,陆家嘴--延安东路外滩的陆延线轮渡,是市轮渡公司最为繁忙的一条航线。 在轮渡停航的几个小时以内,陆家嘴轮渡站聚集着要前往浦西的普通乘客、自行车辆,以及要去浦西贩卖新鲜果蔬的农民。当时排队已经从轮渡站一直沿着花园石桥路、北护塘路延伸到浦东南路,聚集乘客将近3到4万人。 9点敲过,黄浦江上的浓雾渐渐散去,轮渡恢复航行。第一艘轮渡,基本上是已经在轮渡站候船室的乘客,没有什么意外发生。 9点10分左右,当时第二班轮渡准备开航,码头上的乘客由于已经快要迟到,所以显得较为急躁,大量行人与自行车涌向摆渡船。突然,其中一个中年男子连同自行车,一同被前呼后拥的人群挤倒。由于当时秩序混乱,加之人流速度较快,结果导致接二连三的乘客倒地,当时人群已经无法控制,结果导致惨剧在5分钟内酿成。 由于事故发生突然,短时间内大批乘客受伤,轮渡站值班工作人员意识到,如果继续放任乘客会有更大的惨剧酿成。于是,紧急关闭轮渡入口,同时向公安部门紧急求助,轮渡站值班民警与工作人员迅速投入到抢救伤员,并且就近从周边马路上拦车,通过各种方式,将伤员送至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第三人民医院及黄浦区中心医院。最终,事故造成17人死亡,2人重伤,70多人轻伤,成为1949年以来,上海最严重的踩踏事故。 惨痛的教训,同时,也改变了上海。 由于事故发生与当年的奖金制度也有关系,当时如果职工迟到一次,极易被扣除当月奖金,如果多次迟到更会被扣除季度奖、年终奖,在1987年上海市民收入普遍不高的时候,这会是一笔较大的数字,这也就是人们急忙上船的原因,也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因而事后,上海市政府发布内部文件,规定凡是遇到大雾导致市轮渡停航,职工一律不能算作是迟到。此外,市政府还规定,一旦黄浦江起雾,上海电台、上海电视台,要提前做好预报以及滚动报道。 这起因大雾引发的踩踏事故带来的最大影响,莫过于,上海市府不得不考虑增加市民的日常出行方式,尤其是过江的交通工具。 此事之后,延安东路隧道的建设被迫加快,1988年,隧道宣告建成通车。同时,市区范围内建造过江大桥的议案,也被提上议事日程。1991年12月1日,黄浦江上第一座“越江大桥”南浦大桥建成通车。 经过多方面的努力,自1987年以后,上海市轮渡再未发生过一起恶性事故。而在事故发生12年后,1999年8月15日,黄浦江陆家嘴轮渡站正式停航。此时,“过江隧道”、“越江大桥”这些当年的新名词,已经成为了上海人司空见惯的事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