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欢迎访问南师大道德教育研究所

 lhllucy321 2014-04-04
作者:戚万学 赵文静 [CEP;character education;characte reducation princi]
出处:[外国教育研究 第2期]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美国道德教育的一个最显著特征就是“品格教育运动”的兴起。20年前,美国只有少数积极参与品格教育的圈内人士才了解“品格教育”是什么。而在今天,“品格教育”已成为美国公众的一个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人谈论着品格教育的目标和理念。致力于品格教育的研究者成批涌现。各种理论、学说、有关品格教育的著作、论文、研究报告、会议等汗牛充栋。各种品格教育研究机构纷纷成立。以品格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为主要宗旨的各种杂志先后创刊。各州和联邦政府在政策和经济上大力支持,并把儿童的品格培养纳入到发展规划与评价体系中去。种种迹象表明,品格教育已成为当今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一种主流形式,已成为一项吸引全员参与的、愈演愈烈的全国性教育改革运动。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品格教育运动中,最引人注目、成果最丰者当推“品格教育伙伴”(Character Education Partnership,简称CEP)。该组织成立于1993年,是一个全国性的、非盈利性的、非常派的组织联盟,其主要成员均为热衷于品格教育的个人或组织。它相信:在多元社会中,存在一些基本的、普遍的、核心的道德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构成了人的良好品格;学校的责任在于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在品格教育中的“伙伴”(partnership)关系,通过核心道德价值观教学,培养年轻一代的良好品格和公民美德。为此,他们联络各地的品格教育组织,提供咨询服务,开展社会调查,推广各地的经验和做法,影响国会和政府。在该组织的推动下,全国各地又陆续成立了一些致力于品格教育的组织和联盟,影响日益深远。

    当然,使CEP蜚声美国教育界的主要还是它所建立的4th&th5R中心(the Center for 4th and 5th Rs)——把th4R(Responsibility)和th5R(Respect)作为品格教育的核心和它提出的有效品格教育的11条原则。这里只简单介绍它的11条教育原则。

    一、品格教育应该积极促进核心道德价值观教学,以此奠定良好品格的基础

    品格教育所奉行的首要的哲学原则是:存在一些广泛共享的、至关重要的核心道德价值观,例如关心、诚实、公正、责任以及自尊和尊重他人,这一切构成了良好品格的基础。负责品格教育的学校,要详尽列举并公开支持这些价值观;向学校中的所有成员传播这些价值观念;使它们成为学校生活中处处可见的行为;在这些价值观方面树立典范;学习并讨论这些价值观;以这些价值观为根据,在校内进行人际交往;赏颂学校和社会中出现的符合价值观的行为表现;敦促所有学校成员,恪守与核心价值观一致的行为规范,以此支持核心道德价值观。

    学校教授这些核心道德价值观乃是一种义务。因为这些价值观是正确的,它肯定了人类的尊严;它们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它们能经受可逆性测验(你愿意受到这种对待吗?)和普遍性测验(在类似情况下,你希望大家都这么做吗?)这样两个典型的道德测验;而且它们规定了在民主社会中人们的权利和责任。学校的任务在于使人们明了,这些基本的人类价值为所有文明的人们所认肯,他们超越了宗教与文化的差异。

    二、“品格”必须是一个包含思维、情感和行为在内的综合性概念

    在一个有效的品格教育方案中,对品格的理解应该是广泛的,它至少应包括道德生活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好的品格包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关心,并依此行事。因此,品格教育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及所有其他成员知“善”,爱“善”,行“善”。随着人们品格的养成,他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也越来越精微,信奉这些价值观并依此生活的信念越来越坚定,恪守价值观行事的意向也就会越来越强烈。

    三、有效的品格教育要求采取一种有意的、积极的和综合的方法,在学校的各个方面推进核心价值观

    如果从道德的视角审视自身,学校就会发现校园中所发生的一切是怎样对学生的价值观和品格发生实质性影响的。在学校内部,至少包括有意的、单一的和无意的、综合的两种教育方法。前者指学校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品格,而不是一味地等待机会。后者则是指利用学校各方面的因素,比如教师的示范作用、纪律约束、各种课程、教学过程、学习评价、学校环境管理、与家长的关系等来培养学生的品格。有意的品格教育计划可以作为长期努力的有益开端或有利因素,但绝对不能认为,它可以替代那种把品格培养与学校生活紧密结合的整体方法。

    四、学校必须是一个关心的团体

    学校本身必须体现良好的品格。它必须成为一个文明的、关心的团体。为此,学校就要在教会学生关心他人、相互关心的同时,营造一种关心的氛围。这种互相关心的人际交往,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而且能激发他们做一个好人的美好意愿。所有的儿童和成人都有归属的需要,而且他们更有可能内化那些能满足这种需要的团体准则与期望。关心与尊重他人、责任、助人为乐、公正等核心价值观,必须渗透到课堂生活以及学校的其它生活领域中去。

    五、要形成良好的品格,学生就要有实践道德行为的机会

    无论在道德上还是在智慧上,学生都是建构性学习者。只有通过做,他们才能学得最好。要培养他们的良好品格,就应给予他们各种各样的机会,让他们把责任、公正之类的价值观念运用到日常交往与讨论中去。学生通过解决各种现实的问题,例如怎样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分配任务,怎样在班会上达成共识,怎样实施一项帮助学习计划,怎样减少操场上的打架事件,如何使同伴共同参与维护学校道德环境质量等,真正理解公正、合作和尊重之类要求的含义。通过反复的道德体验,还能使学生发展和实践各种道德技能,养成道德习惯。

    六、有效的品格教育应该包括一种富有意义和挑战性的学术课程,这种课程体现了对所有学习者的尊重并有助于他们的学业成功

    品格教育与学术的学习不是分离的,相反,两者之间是一种强有力的、相互支持的关系。在一个充满关怀的班级和学校中,学生会感到来自老师与同学的关爱与尊重,这样的学生更有可能努力工作,有所建树。相应地,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成就时,他们才更能体验到作为一个人受到的重视与关心。

    由于学生在技能、兴趣和需要方面存在个别差异,所以一种课程要帮助学生取得成功,就必须做到内容精妙,教授有道,足以吸引全体学习者。这就意味着要抛弃那种固守技能训练的笔录式课程,转而追求一种对学生来说饶有趣味、富有意义的课程。学校应有效地利用各种积极的教法与学法,如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法、以经验为基础的设计活动等。尊重学生的最可靠的方法,是尊重他们的学习方法。

    七、品格教育应该尽力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学生在养成良好品格的过程中,会逐渐萌生一种日益坚定的内部信念,按照何为正确的道德判断去行动。学校应努力培养这样一种对核心价值观的内部信念,特别是在解决纪律问题时。他们应该把对外部奖励和惩罚的依赖性降到最低限度,这些因素往往使学生看不到责任行为的真正原因。在处理违纪问题的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改过的机会,加深学生对规则的理解,使他们以后自觉自愿地遵守纪律。

    同样,在学术课程的学习中,也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激发动机的途径很多,如帮助学生体验教材中的困难与乐趣所在,调动他们与同学合作学习的兴趣,尝试完成那些能对他人生活、学校或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事情等。

    八、教职员工必须成为一个学习的、道德的集体,所有成员都承担着品格教育的责任,并努力遵守学生教育中倡导的核心价值观

    在这里,有三点是重要的。首先,所有的教职员工,包括教师、管理者、顾问、教练、秘书、餐厅工作人员、操场打杂工及校车司机等,都必须参加品格教育的学习、讨论,在品格教育中发挥作用。所有这些人都必须以自己的行为在核心价值方面作出表率,而且还要利用其它的一切有利时机,积极影响他们接触到的学生的品格养成。

    其次,用以指导学生生活的价值观对于学校中成年人的集体生活同样具有指导作用。如果把学生看成是建构性学习者,那么成人也是如此。他们必须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而且要创造各种机会,利用和实验各种方法,把品格教育实践与针对学生的工作结合起来。如果学生有机会合作参与决策制定,来完善课堂与学校生活,那么对成人也必须一视同仁。如果学校中的教职员工在彼此交往中,压根儿没有体验到相互之间的尊重、公正与合作,他们就决不会向学生教授那些价值观。

    第三,学校必须安排并保证教职员工有反思道德事件的时机。教职员工通过各种教员会议和小型集会,定期总结:学校已为学生提供了哪些积极的品格建构体验?目前还有哪些消极的道德体验如同伴间的残暴行为、学生作弊、成人不尊重学生、在操场上乱扔垃圾等学校没有想办法解决?当前学校忽略了哪些重要的道德体验,如合作学习,学校及社会服务活动,创造与不同种族、文化和社会经济背景的人们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等?学校的哪些活动与学校支持的核心价值观和培养关心的学校集体的愿望相违背?这些反思是优化学校道德生活必不可少的条件。

    九、品格教育要求有来自员工和学生的道德领袖

    品格教育要达到上述标准,就必须有一个领导者(校长、其它管理者或骨干教师)来支持这些工作,有一个品格教育委员会(或者几个类似的专门组织,分工负责品格教育的具体事务)负责长期规划与方案的实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委员会的职能逐渐转移到学校的常规管理机构中。学生也应以多种形式扮演好道德领导者的角色,如鼓励学生自主管理,担任同伴冲突的调解者,跨年级指导等等。

    十、学校必须号召家长和社会成员,全员参与品格建构工作

    学校的品格教育工作报告,应该公开声明这样一项实质性内容:家长是儿童的首任且最重要的道德教育者。此外,学校应想方设法采取措施,与家长就学校的品格教育目标和活动以及家庭在这一方面怎样协助开展工作交流意见。为了增进相互间的信任,品格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应设适当的家长席位,让家长代表参与制定计划。学校还应积极深入到各种家长组成的“分散的”亚组织中开展工作,使所有的家长了解并支持学校提倡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学校所建议的教授价值观的策略。最后,学校还应争取社会各界的更多帮助,包括商界的、宗教机构的、青年组织的、政策的以及媒体的,这样才能不断加强学校与家庭以及社会之间的伙伴合作关系,更有效地促进核心道德价值观的实现。

    十一、品格教育评价应该把学校的品格、教职员工在品格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学生在良好品格方面的表现纳入评价范围

    有效的品格教育必须包括严格的评价过程。其中,要特别重视以下三个方面。

    学校的品格:在什么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学校变成了一个更加关心的集体?这一点是可以评价的,例如可以调查学生,让他们说明自己对下列陈述的认可程度,比如“这个学校(班级)中的学生们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学校(班级)像个大家庭”。

    教职员工作为品格教育者的成熟度:教师集体、管理者和辅助人员对自己在品格培养中的使命的认识程度如何?个人对这种工作的信念如何?实际工作能力如何?作为品格教育者,凭借不断发展的能力,始终如一地做事的习惯如何?

    学生的品格:学生在对核心道德价值观的认识、信念以及依此行事的行为方面的表现如何?学校可以收集各种与品格有关的行为的资料进行评价,如学生出勤率是否有所上升?打架及暂令退学事件是否有所减少?破坏性行为的频率是否下降了?吸毒事件是否有所收敛?

    学校也可以通过发放无记名问题表的方式,从品格的知、情、行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如评价学生的道德判断,可以问:“考试作弊是错误的吗?”评价学生的道德信念,可以问:“如果你确信你不会被抓住,你会作弊吗?”要使答题者自我检举其道德行为,可以问:“去年的考试或某项重要工作中,你一共作弊几次?”这些问卷调查既可以在学校启动品格教育时使用,借以奠定基础,也可以继续在评价过程中使用。

    以上是CEP所提出的有效品格教育的基本原则。如果不拘泥于历史的细节,而是着眼于当代西方道德教育思想递演嬗变这一宏观视角,不难发现,CEP提出的原则,以及这些原则反映出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是当代道德教育理论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在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发展历程中,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道德教育思想是周期性地交替出现的。从20世纪前30年的个人主义思潮,至40、50年代的国家主义教育,反映了教育领域由激进到保守的转变。而80年代中期以来品格教育再次以肯定传统的文化价值为取向,强调纪律、榜样、家庭的教育作用,审慎地强调认知、儿童活动的重要性,则无疑是对60、70年代激进的个人主义的反动和对当代主流道德教育思想的融通。作为品格教育运动的一个重要产物,CEP及其教育思想也是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美国品格教育理论发展的一个更高层次的集中体现,它纠正了激进主义道德教育的情绪化倾向,广泛吸取各家各派思想,体现了综合性、理性化的理论特色,体现了道德教育在个人与社会、内容与形式、理智与行为、教师与学生等矛盾问题上的统一,可以说这是德育理论合乎逻辑发展的必然。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道德教育发展的方向。

    CEP道德教育原则及其教育理念也是对当代西方社会现实的必然反映。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品格教育的出现首先是对美国80年代“不负责任的社会行为增多的反应”,是对更深层次的个人与社会、利己与利他、个人利益与团体利益矛盾和冲突的反应,也是美国80年代以来政治、文化上的保守主义倾向的反应。受美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新保守主义的时代特征影响,CEP的教育原则具有明显的保守主义特征:强调传统文化和核心道德价值观的教学,希望通过向学生直接传授社会公认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规则,规范学生的行为,强调纪律、服从的重要性等。这与20世纪大部分时间,尤其是世纪初和60、70年代的道德教育理念是格格不入的。但是,考虑到60、70年代激进的个人主义价值观给美国造成的深刻的道德危机严重削弱了美国的社会基础,考虑到美国公众对恢复道德教育的呼吁,考虑到传统文化价值所具有的合理内核,可以认为,80年代中期以来的品格教育运动无疑是符合美国的社会现实、符合教育改革方向的。

    而且就CEP提出的教育原则中包含的道德教育的基本主张和特点来看,虽然具有传统派道德教育的特征,如强调道德教育的社会化功能,重视直接的价值观教学,强调教师的权威性等,以至于人们认为,当今美国的品格教育不过是传统道德教育模式在新时代中的变化了的存在方式。但是应该看到,80年代中期以来的品格教育并不是20、30年代品格教育的简单移植,而是在坚持文化传统的同时有新的生长。在教育方法上,追求个体自主和外在控制的统一;在教育的途径上,强调教育者在道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突出活动与道德氛围的道德教育价值,主张通过各科教学进行道德教育;在教育的基本原则上,主张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机结合,主张对学生的关心和尊重等都体现了现代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Lickona,T. “Eleven Principles of Effective Character Education”,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Vol.25,No.1,1996,P.93-100.

    〔2〕Lickona,T.“The Return of Character Education”,Educational Leadership, Vol.51, No.3, 1993, P. 6- 11.

    〔3〕DeRoche, E .F .,Williams, M. M. Educating Hearts and Minds: a Comprehensive Character Ecucation Framework.Thousand Oaks,Calif: Corw in Press ,Inc., 1998.

    〔4〕McClellan,B. E. Moral Education in America.Teachers College,Columbia University,1999.

    〔5〕Leming, J. S. “Reflections on Thirty Years of Moral Education Research”, Moral Education Forum, Vol .20, No. 3, Fall 1995, P. 1 -9.

    〔6〕戚万学.冲突与整合: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