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年前,清代进士、翰林、状元的书画专题收藏非常热,也造就了不少专门收藏此类作品的藏家。之所以为专题收藏,是因为这些人除了有很高的身份、一定的名气外,更因为几十年翰管濡墨,造就了他们深厚的书画功力和深厚的学术修养。斯人不再,而所留翰墨,风流依旧,耐人寻味,值得推敲。尘埃落定之后,更具有艺术和经济价值。
几年前,沧州还可以见到不少翰林字画,就是状元书画也不很难见,如清末状元陆润痒的书法,在沧州就有不少。陆润痒是同治年间的状元,书法由碑刻而墨帖,主要出于唐初大家虞世南、欧阳询等。他的字突出了虞世南的圆润中和,回避了欧阳询的峭拔锋芒,一变为厚重劲健。可以说是学古人而又有所创新的典范,这种风格也十分符合他作为三朝元老、皇帝老师的身份。他是苏州人,过去的苏州都以他的字为帖,被誉为“铁画银钩”。
陆润痒健在的时候,他的字就进入了市场。他曾为上海一家药店题匾,三个字的润笔是白银100两,折合人民币每字数千元。在拍卖市场,他的作品成交率在一半以上,并且价格不断攀升。前年有两家拍卖公司曾拍卖他的书法七言对联,一幅4万多元,一幅近3万元。折合到字上,每字都在2000元以上。
目前,沧州市场上陆润痒的书法难得一见,能再见到,也多在藏家的手里,轻易不会出手。随着人们对书画收藏的理智冷静,将逐渐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近代书画上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