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牧《清明》赏析

 JURENTSG 2014-04-05

杜牧《清明》赏析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主要是江南)做官。杜牧中进士时,正遇上牛僧儒赴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杜牧被征召做幕僚,负责处理公文。杜牧虽然才华出众,却是个风流才子。杜牧身处江南,老家在西安,祖上也在西安,清明时节他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的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这首七绝《清明》就处在这种境遇下写的。

诗的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点明诗人置身的时间、气象等自然条件。清明节为唐代的大节日之一,这一天 ,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但是杜牧在池州所过的清明节却是身处异乡。这天天不见阳光,只是天街小雨润如酥,细雨纷纷。纷纷二字形容那春雨连绵不断,而自己也被这连绵的春雨下得心烦意乱。这给人们一幅江南春雨弧行的画卷。

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是由己推及他人,着力写出人们的感情世界。纷纷的细雨下,自己不但彳亍孤行,见路上行人也是愁绪悲思,伤心欲绝,因为这些今天皆为悼念逝去的亲人。因而诗人用了断魂二字刻写这春雨下的悲凉。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情在景中、景即是情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第三句借问酒家何处有,是向别人打听有没有酒店。酒家酒店,就像现在的某某大酒店、大酒楼一样,里面能吃饭,能喝酒。借问,请问。向谁借问,诗里没有说,省略掉了,后来作者补上了借问的对家。诗人为什么问酒家?是避雨,抑或是喝酒?两者皆有。诗人通过问话,不但使诗歌语言简洁,形成了诗歌的审美空间,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而且暗示出想借酒消愁的思想,从而表现出了诗人忧虑重重。何处有?在哪里、哪里有的意思。诗人不是自己去寻找,而是借问何处有?表现诗人心情的急切,急需要想找避雨、歇脚、吃饭、喝酒的地方,缓释一下自己不好的心情。

末结句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人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去处。牧童,是对问路的对象的点明与补充。遥指,远远地指着,诗人要找的去处可望可及了。牧童这一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韵味,已经使诗人如同看到,隐约红杏梢头,分明挑出一个酒帘—“酒望子来了。牧童遥指把诗人与读者带入了一个与前面哀愁悲惨迥异的焕然一新的境界。在这里诗人创造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让人倍作振奋。《红楼梦》里大观园中有一处景子题作杏帘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这里体会脱化而来,正好为此句作注脚。诗前抑后扬,对比交错,相映成趣。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语言=十分通俗易懂,写得自如之极。诗的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此诗用平水韵上平声十三元为平水韵上平声十二文,借用作第一句韵脚。此法宋以后诗人多有效仿,以致约定俗成。诗中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情感又由低而高、逐步上升、最后达到高潮。

【原诗】:

  1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2,路上行3人欲4断魂5

借问6酒家7何处有,牧童遥指8杏花村9

【注释】:

1、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在阳历四月五日左右。

2、纷纷:多而杂乱。唐·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里形容雨多。

3、行人:这里指行旅在外的人。

4、欲:几乎要,简直要。

5、断魂:指心里忧郁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样。

6、借问:请问。

7、酒家:酒店。

8、遥指:指向远处。

9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本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