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吞下欺骗的恋人啊,且行且珍惜

 我爱恋恋 2014-04-05

吞下欺骗的恋人啊,且行且珍惜

发表于2014-04-03 16:48:03 1879次阅读

文/影响力读者俱乐部 

在一大波有关文章、马伊俐、姚笛的重磅新闻爆出之际,力君也很难免俗,开始和众人一道在鱼龙混杂的消息中研究明星们之间扑朔迷离的恋情:文章的文章虽然表达了歉意,但也好像没说一定会回归家庭。回想13年王菲李亚鹏“夫妻缘尽”,以及包括布拉德·皮特和珍妮弗·安妮斯顿等过往中外明星夫妻的曲终人散,为什么原本美满幸福的婚姻遭遇暗礁?这一段婚外恋到底会将事态引向何方?狗仔队、婚恋专家、星座达人纷纷作出解释,而力君却想去问问经济学家和进化生物学家——关于爱情的运作模式,其实他们知道的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很多!




先从布拉德·皮特开始!

根据娱乐小报的说法,电影明星布拉德·皮特跟珍妮弗·安妮斯顿在经纪人的安排下,于1998年开始了他们的初次约会。两个人都很漂亮,长相出众,事业成功,并准备好开始一段稳定的感情。随后不到两年,他们举办了盛大而豪华的婚礼。他们为了寻找一个完美的爱巢,耗费了长达9个月的时间。最后,两个人花了1350万美元在比佛利山买了一栋占地12000平方英尺的豪宅,又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对豪宅进行了彻底装修,包括新建一所幼儿园。看得出来,这对新婚夫妇计划建立一个新家庭。此外,珍妮弗和布拉德也成了商业伙伴,他们合资成立了B计划娱乐公司,拍摄了多部成功的影片,包括《特洛伊》以及更新版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按照好莱坞的标准,这对伉俪拥有着一段漫长而甜蜜的婚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3年11月,布拉德和安吉丽娜·朱莉在拍摄他们的新电影《史密斯夫妇》的时候结识,两个人以闪电般的速度坠入了爱河。2005年1月,布拉德和珍妮弗对外宣布两人分手。2005年10月,他们办完了离婚手续,而这时,安吉丽娜已经怀上了布拉德的孩子。


出了什么问题?布拉德和珍妮弗的爱情不是真的吗?他们的承诺不够坚定吗?他们发现了各自的什么事情,使得他们改变了要待在一起的念头呢?如果布拉德不确定珍妮弗就是他的完美伴侣,而要寻找安吉丽娜那种类型的女人,他为什么之前想要跟珍妮弗稳定下来?


这些问题已经被很多人回答了千万遍,他们中既有小报记者、名人传记作家、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也有占星家以及数以百计的其他关系专家和名人专家。然而就我所知,还没有小报记者采访经济学家或进化生物学家,询问他们为什么布拉德和珍妮弗的婚姻会走入末路,覆水难收。当然,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要询问他们?经济学家和进化生物学家对于爱情和亲密关系了解多少呢?其实,他们了解的比你想象的还要多。巧的是,对于为什么有的婚姻关系会一帆风顺,而有的浪漫关系则中道崩殂,经济学家和进化生物学家给出了很多的答案。他们甚至会在这个话题上走得更远。因此,让我们首先界定什么是爱情,以及爱情为什么会存在。

  

爱情经济学

根据《家庭论》(A Treatise on the Family)一书的作者、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的观点,我们会选择能够给自己带来物质利益的配偶,而且只要配偶带来的物质利益超过相应成本,我们就会留在这种关系中。当成本上涨而收益减少时,我们就会结束这段关系。根据贝克尔的说法,发生在布拉德和珍妮弗身上的事情就没什么可奇怪的。当他们初次相遇时,他们能给对方想要的东西,他们这样继续交往了好几年,因为他们都能从这一过程中获得收益。接着,情况发生了变化。对于至少其中一个人来说,留在这种关系中的收益已经不够了,而相关的成本却在不断上升(比如失去跟其他人约会的机会)。当成本超过收益的时候,关系就解体了。这种分析体现了经济学家如何看待浪漫关系的一个模式:我们理性地开始一段关系,理性地结束一段关系,而爱情只不过是一种事后的想法。但不是所有的经济学家都同意这一点。


经济学家、公共知识分子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就是反对者中的一员。对于亲密关系的谱系,他更强调浪漫主义的一端。在1998年出版的《激情的理智:情绪的策略角色》一书中,他拒绝了对浪漫关系进行铁石心肠的成本收益分析,而是认为爱情至关重要,甚至他还试图用经济学的观点来解释爱情的存在。弗兰克关于爱情的观点镶嵌在一个更为一般的关于情绪起源的理论中,这一理论结合了生物学和经济学,试图解释我们为什么会有情绪,以及我们的情绪如何帮助自己解决日常生活中面临的某些问题。


亲密关系的情况可能因为以下原因发生剧烈的变化:待在一起的代价过于高昂或收益减少,或安吉丽娜·朱莉走了进来,于是你六神无主,满盘皆输。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处罚没有用,名声受损没有用,道德和内疚感以及对另一个人痛苦的同情也没有用。在这种情况下一种非理性的力量出现了,它不但没有阻遏分手,反而促使人们待在一起,不管处于何种情形中,不管代价收益比例是多么糟糕,不管其他人怎么想,也不管珍妮弗·安妮斯顿如何情绪崩溃。这种非理性的力量就是爱情,爱情战胜了理智、金钱、名声、道德和同情。根据弗兰克的观点,爱情能够最终解决承诺问题,也是唯一能够保证两个人待在一起的解决方案。他认为,相比基于物质的自我利益或合作交换,基于非理性爱情的关系会更成功。“身在爱情关系里的人们,真的会把物质的自我利益放在一边吗?”弗兰克自问自答,“有证据表明,很多人都会这么做。”


在《激情的理智:情绪的策略角色》一书中,弗兰克抨击了他的同行,论证了人类行为的理性模型是不充分的,人们的很多行为,跟他们的自我利益并不一致。在浪漫关系中,爱情是作为承诺问题的解决方案而存在的。这是一种终极证明,证明“为了把事情做好”,我们必须以非理性的方式行动。因此,我们就要忽略自身决定的成本和收益,热情拥抱纯粹的利他主义,以及它的代价。


小伙伴们,你认同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贝克尔还是弗兰克?按照他们的说法,在马伊琍和姚笛之间,文章的选择依据是爱情的强烈程度吗?你觉得爱情是作为承诺问题的解决方案而存在的吗?小伙伴们,如果你们对这类话题感兴趣,我们将投你所好,推出一系列“爱情进化生物学”的话题,分析人类——这种复杂的动物——爱情与婚姻的运作机制。





文章部分内容摘自《猿猴的把戏》

内容简介

马基雅维利在他的名著《君主论》中曾说“目的总为手段服务”,所以统治者必须同时是伟大的骗子和伪君子。政界如此,生活中恐怕也是一样。本书的作者与马氏同样来自意大利,他冒天下之大不韪,在《猿猴的把戏》中通过对动物和人类的观察和分析,将部分人类的一身“羊皮”扯下来,对“羊皮”之下血淋淋的“狼形”有栩栩如生的描写。人类权力分配、合作竞争,与动物之间的争夺有怎样的关系?你将在这本书里找到问题的答案。

者简介

达里奥·马埃斯特里皮埃里是芝加哥大学的教授,其学术领域包括人类发展的比较研究、进化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精神病学以及行为神经科学等。2000年,美国心理协会(APA)授予他杰出科学奖,以表彰他对心理学的早期职业贡献。2001年,他获得美国国家心理卫生研究所授予的职业发展奖。他是《马基雅维利式的智力》(Macachiavellian Intelligence)一书的作者,同时担任《灵长类心理学》(Primate Psychology)期刊编辑。

吴宝沛,1982年生,祖籍江苏沛县,香港中文大学博士毕业。现为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教师,研究方向为进化心理学。热爱写作,笔名非言语,在果壳网和知道日报发表十多篇科普论文。微博:http://weibo.com/woobaopei

关注

微博:影响力读者俱乐部的微博
http://weibo.com/2129069940/profile?rightmod=1&wvr=5&mod=personinfo
微信:yingxianglibook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