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味吴江》中的美食文化与人生

 苏迷 2014-04-05
《寻味吴江》一书是徐国平、崔夏萍主编,并由中国烹饪协会饮食文化研究会顾问、扬州大学教授邱庞同作序,共收入文章达70篇。

  《寻味吴江》一书是徐国平、崔夏萍主编,并由中国烹饪协会饮食文化研究会顾问、扬州大学教授邱庞同作序,共收入文章达70篇,其中春天美食有17篇,占全书25%;夏天美食有13篇,占19%;秋天美食有13篇,占19%;冬天美食有10篇,占14%;食德追问有6篇,占9%;行业论道有7篇,占10%。这些文章关注的是吴江美食文化和人生,笔者读后深受启发和教育。

  启发之一,吴江美食四季分明。作者经过精心策划和精心编排,把吴江的美食分为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向读者进行了一一介绍,不仅对每个名特产品有详细的文字说明,而且还配发了彩色照片;不仅介绍了名特产品的特色和特点,还介绍了名特产品的制作方法,读后印象深刻,难以忘怀。如由金邵斐撰写的“撑腰糕”一文。据传,吃撑腰糕的习俗最早从清代就开始了,以前农家人一年到头在田间劳作,吃了撑腰糕以后,才能在春耕劳动时不腰酸。民间也流传着“二月二,撑腰糕”的说法。先将糯米粉做成腰子形状的糕,放入平底锅中油煎,然后放入蜂蜜翻炒均匀,果然是外脆里糯,甜而不腻,深受广大农民喜爱,并且流传至今。

  启发之二,美食文化与人生。美食文化是大浪淘沙后积淀而成的民族智慧精华,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这些精神理念已经融化在中国民众的血液中,不是哪个人想改变就能改变得了的。当然,对待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能采取“信而好古,述而不作”的态度,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而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借鉴外来文明,融合时代精神中不断充入、完善、提高。没有继承就不能延续,没有创新就不能发展。《寻味吴江》一书充分体现了继承与延续,创新与发展的理念。

  中国的古人讲:“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当然,文化的作用绝不是为了装点门面、打造形象,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文化可以改变人的命运,为人生开辟光明的前途。一个人经济上的“穷”和文化上的“白”是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穷”,所以“白”;因为“白”所以“穷”。如此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而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必须借助文化的杠杆。《寻味吴江》一书正是大力宣扬美食文化,激励人们读书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的素质和技能,凭借自己的实力去敲开成才成功的大门。

  启发之三,品味美食后深思。作者在介绍吴江美食后,增加了“食德追问”一个篇章,并刊登6篇文章,如吴江日报副总编辑杨晓容撰写的《吴江人的胃》一文,写了“三个通”:即通水、通草、通本,充分体现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并造就了吴江人的性格特征,随和中庸、委婉应变:不温不火、追求长远。真正把吴江人描述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又如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钱珣撰写的《味蕾是有思想的》一文。高度赞扬了吴江的美食。他认为,饮食,绝不单是吃的问题,它反映的是整个社会。这就是味蕾带给我们的思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