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检测卷 (语文版)

 3641xlm 2014-04-05
九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检测卷
姓名              班别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 (16分)
1、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2、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3、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4、 成为君子是儒家的做人目标,那么,孔子认为君子的标准是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对待别人的事情,应该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他的门人曾子则认为君子要经常反省自己,要思考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面对困难要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勉励自己。
 5、人生常常面临种种选择,当生和义不能两全时,我们应像孟子说的那样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由此,我们想到了文天祥的名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颔联是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表现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心境的句子是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7、古代诗人善于借景(事)抒情,表达心境,如《滁州西涧》中表现诗人想要在急剧变化的潮流中去寻求上点自由和安静的诗句是: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约客》中的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 
《书江西造口壁》中的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而李清照却采用设问、借代、比喻等手法写出风雨后花叶的神采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8、《菩萨蛮》中极写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的诗句是: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84分)
(一) 鱼我所欲也 (26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 第1页)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句中加横线词的含义(6分) 
①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苟得: 苟且获得          
③ 向为身死而不受。(向:从前   )
②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④ 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弃 )   
 ⑤ 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天性,天良      ) 
⑥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通“德”,感激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一下是否合于礼仪就接受了,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 (3分)
   分别比喻“生”和“义”,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4、孟子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一例说明 (3分)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如“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借鱼、熊掌来比喻生、义进行说明 
5、这篇文章选自《孟子 》一书,此书与 《  论语   》、《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1分) 
6、下面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患有所不避也         B、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既克,公问其故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  故不为苟得也            D、  二者不可得兼 
   “上当”之说,实难苟同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7、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是怎么提出来的?(2分) 
本文论点是“舍生取义”。用“舍鱼而取熊掌”(或:用“鱼”和“熊掌”作比)提出来的。 
8、“呼尔而与之”的意思可用四个字来概括:嗟来之食  (1分) 
9、古今中外有许多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试举出一例,并用一句话概括其事迹(2分)
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其他,如 刘胡兰、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罗盛教、李向群。。。。。。
(二)《订鬼》(12分)
 何以效之?传曰:“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宋之庖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二者用精至矣。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4分)
       何以效之(  验证  )      顾玩所见(  仔细端详    )     
 二者用精至矣( 极点  )   庖丁之见牛也(助词,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 宋之庖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 
        宋国的庖丁学着解牛,三年之中看不见一头活牛,看到的都是杀死了的牛的部件 
         ② 二者用精至矣。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 
        这两人用心是到了极点了啦,胡思乱想,自然会看到怪异的事物。                                                                                                                                 
3、选文列举了伯乐相马无非马  和  庖丁解牛不见生牛的知名例子作为论据,运用了           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证明“思念存想,不见异物”
的道理。 (4分)
4、有关庖丁的一个成语是庖丁解牛  ,其意思是形容技术或技能非常熟练  (2分)                           
5、结合生活实际,你认为王充的观点在今天还有什么意义? (2分)
   王充认为鬼是不存在的,鬼“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是“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他在近两千前就否定了鬼的存在,是非常了不起的,这对于现代人中迷信鬼神者,是一个绝大的讽刺。                                                                     
(三) 《马说》(22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至少三个,并加以解释)(3分)
 食    通 饲   意思:  饲养         材    通  才     意思: 才能   
 见    通  现     意思:表现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6分)
不以千里称也(   称呼  )          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    )  
执策而临之(马鞭   ) (面对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表反问语气,难道)(    表推测语气,大概  )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有时一顿能吃一石谷子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能够,又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                                                                            
4.用原文填空。 (7分)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描述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情形的句子是_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全面总结食马者不知马的表现的句子是_策之不似其遭,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本文的中心句是_其真不知马也                           
(5)写出“食马者”愚妄无知的句子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也 
(6)表现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_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7)“其真无马邪”照应上文“_天下无马_”一句。 
 5、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2分)
  借千里马的故事提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痛感“伯乐不常有”和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
(四)杨修颖悟(12分)
杨德祖(即杨修)为魏武(即曹操)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cuī桷jué(椽子),魏武出门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杨见即令坏之。既而曰:“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 
人饷(送给)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修,
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4分 )
(1)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离开  )   (2)杨见即令坏之(  拆毁  ) 
(3)既而曰(不久  )                  (4)魏武啖少许(     吃      ) 
2、根据上下文的理解,给下面这话断句:(请用 || 线) (2分) 
人饷魏武一杯酪 / 魏武啖少许 / 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 / 众莫能解 
3、文中用到“析字”,即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采用析形、析义、析音等形式,来表达情意的一种修辞格,如“题门作‘活’字”——阔。看下面这句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所析何字?  这句词表达何意?(2分) 
愁  是说离情别绪似萧瑟的秋风。 
4、请你对文中的杨修给予一定的评价。(2分) 
杨修——聪慧、轻率、恃才放旷。   
5、读完本文,你最想对杨修说的一句话是什么?(2)
应该虚心不应该仗恃_自己有点小聪明而目中五人。 
(五)贪财亡身(12分)
永之氓(古代称百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横渡)湘水中济(过河)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平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一会儿)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要钱干什么)?”又摇其首,遂溺死。 
                                  ( 选自柳宗元《柳河东集》) 
1、给下面这句话加上合适的标点:(2分)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
2、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其侣曰(伙伴、同伴         )         (2)何不去之(扔掉            ) 
(3)有顷益怠(  松懈,这里指“慢”       )        (4)蔽之甚(  糊涂        ) 
3、细节描写可以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如:“永之人”开始在河中还能“曰”,后来却只能“_摇其首_”、“_又摇其首”。写同伴们为之焦急,不解,气愤传神之笔是“__“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2分) 
4、”永之人”最善游,但那人为何”溺死”?说明他是怎样的人。(2分) 
____因他腰缠千钱,很重。         这是一个要钱不要命的人。
5、读了此文你得到怎样的启示?(2分) 
(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则可)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检测

 

《<庄子>两则》课课练(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⑴尝试凿之(    )               ⑵纪渻子(   

⑶方虚骄而恃气(    )           ⑷疾视而盛之(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⑴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            谋:________

⑵此独无有                      独:________

⑶十日而问:“鸡已乎?”        已:________

⑷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反:________

3.下列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           其德全矣

B.未也,犹应响影               异鸡无敢应者

C.反走矣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D.方虚骄而恃气                 犹疾视而盛气

4.文学常识填空。

⑴《浑沌之死》选自《__________》。古人把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状态也称作浑沌。文中用“倏”“忽”作为神的名字,意在讽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呆若木鸡》选自《_________》,现已成为成语,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庄子,名______,_______时代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_______家和_______家。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__________的重要代表人物。

5、翻译下列句子。

⑴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没有,尝试凿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回答下列问题。

⑴倏、忽为什么要给浑沌“凿七窍”?结果如何?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寓言中的鸡真的是“呆”了吗?这则寓言给我们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比阅读(阅读1+1)

读下面两则选文,回答问题。

【甲】阅读《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之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注释:①并日而食:两天只能吃到一天的饭。②非计:不正确的计策。③进趋:赶快进兵。

1.填空。

这两段文字都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国”,除蜀国外,另两国是______与______;文中的“先帝”指______,“陛下”指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       

③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       

④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     (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中道崩殂                   以咨诹善道

B.以奉先帝之遗意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诚宜开张圣听               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D.咨臣以当世之事             今当远离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原文回答。

①诸葛亮受命以后,为什么“夙夜忧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甲】文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乙】两文都提出了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分别找出有关句子。

甲文中的有关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的有关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都写到了哪两层意思?分别概括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训练营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彭端淑《为学》)

1.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之鄙有二僧(边境)      B.贫者语于富者曰(告诉)

C.子何恃而往(您)          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看来)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吾欲之南海

B.则难者亦易矣              富者有惭色

C.子何恃而往                方虚骄而恃气

D.西蜀之去南海              停数日,辞去

3.翻译句子。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数年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以告富者”是一个省略句,省略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讲述蜀鄙二僧的故事,目的是要阐明学习方面的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项T型台

1.李白在《行路难》中,用宗悫这一历史人物的典故,表现作者远大志向和敢于胜利的信心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翰《凉州词》中揭示将士视死如归、豪放乐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于谦《咏煤炭》中表现作者甘愿为国为民出力献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李煜《虞美人》中以水喻愁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自己爱国激情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仿真测试

【中考试题回放】

阅读《出师表》“臣本布衣……则攸之、袆、允之任也”,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故”字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故”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故自号曰醉翁也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扶苏以数谏故

2.文言文阅读要注重理解和积累。请仿照下面阅读积累卡片中的示例,将《出师表》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

 

 

(2007年山东青岛市中考题)

【仿真练习】

阅读《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使内外异法也”,回答下列各题。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____________

②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昭:____________

③诚宜开张圣听              开张:____________

④盖追选帝之殊遇            追:____________

4.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光先帝遗德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无敌国外患

C.以塞忠谏之路也             生以乡人子谒余

D.欲报之于陛下也             还于旧都

5.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B.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诚∕宜开张∕圣听。

6.翻译句子。

①以光选项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选文中表明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义无反顾为国效力原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8.在选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就国内问题提出了两条建议,你能简要地说出来吗?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