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承天寺夜游

 3641xlm 2014-04-05
2003年呼和浩特市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语段,完成24—27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①不以物喜: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5.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项是(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念无/与为乐者              D.相与步/于中庭
26.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27.[甲]段中抒发作者政治抱负的一句是                               [乙]段末三句抒写作者的心情和感受,点睛之笔是“                  ”二字,反映了他失意苦闷而自我排遣的心理活动(2分)
 

参考答案:
    24. ①介词,因为   ②只,不过
25.B
26. ①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②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27. 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     闲人
 

2003年广东
记承天寺夜游   苏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4.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分)
译文:                                                              
5.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3分)
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2分)
)
参考答案:
3.(2)A
4.(3)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5.(3分)④(即“庭下……盖竹柏影也”)  (1分)    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2分,只要能扣紧“月”来概括即可给满分,其余酌情给分)
6.(2分)旷达(答“豁达”也给2分;答 “怀才不遇”、“愤愤不平”、“乐观”等给1分;答“闲适”、“热爱自然”不给分)
 

2004年中考《记承天寺夜游》试题
2004益阳市
(二)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①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②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注:①铛臼:烹茶的工具②伏谒:拜见

4.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然所蓄茶有数等                   蓄:含蓄

B.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       恭:通“躬”

C.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惑:迷惑不解

D.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热:热情

5.将下面这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手自烹进,冀得称誉

译句:

6.读完文段后,①请你揣摩一下僧人听了贵官的话后的心情;②你认为本段文字讽刺了哪一类人?

答:①

4.C

5.亲自动手烹煮进献给(贵官),希望得到(他的)称赞

6.①僧人的心情是失望和沮丧的②例:讽刺了趋炎附势的人;讽刺了攀附权贵的人;讽刺了拍马屁的人等等

 

2005年中考《记承天寺夜游》试题
05河南(课)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解衣欲睡 解:
   ⑵相与步于中庭 步: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2.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能体现友情的句子:
  
   理由:
  
   23.画线的句子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20.⑴解开(或:脱 脱下) ⑵散步(或:漫步 走 行走) 21.庭院的地面,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枝叶(在月光下)的影子(答出句子大意即可) 22.①遂至承天寺 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②怀民亦未寝 理由:心境相同 欣赏趣味相同 ③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亲密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 志趣相投 命运相同 23.①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 ②仕途失意的落寞 ③自我排遣的旷达
 

2005黑龙江
  7. 解释两个划横线词(2分)

    (1)念(     )              (2)但(         

  8. 翻译句子(1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9. 品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妙处(2分)

   

  10. 本文写作时,苏轼已被贬黄州当时,他备受监视,近乎流放揣摩文章最后一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

   

  11. 综合探究(3分)

    结合苏轼的两首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或其他作品,谈谈其创作风格

   

 

2006年中考《记承天寺夜游》试题
2006年河北省邯郸市(课改区)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一——,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选文的作者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 八大家”之列(1分)
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6、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1分)
     盖 竹 柏 影 也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念:                 ②相与步于中庭步: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译文: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译文:                                                              
9、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①作者描绘的世界:
    ②作者的心境:


参考答案:
4、苏轼,唐宋(答完全正确者得1分;否则,不得分)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6、盖/竹柏影也
7、①考虑,想到 ②散步(或漫步、走、行走)
8、①(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②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1
    9、①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②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 旷达


2006福建泉州(课改区)
㈠阅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完成6—10题(15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⑴遂(      )至承天寺寻(      )张怀民     ⑵何(      )夜无月

7、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解衣欲睡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积水空明
                                          

      通俗易懂      行万里路         私心杂念         深明大义

8、翻译句子(4分)

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                                                   
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译:                                                   
9、请从文中摘录描写“庭院月色”的语句,细细品味,简要说明景物特点(4分)

句子:                                                                    
景物特点:                                                                 
10、借月抒情的古诗文句比比皆是,请辨析下列内容,选出有误的一项(     )(2分)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作者由月下美景触发遭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情感

B、“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作者借对月色的描绘来抒写迁客骚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词人借月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同时抒发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

D、“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词人用如钩的残月,渲染一种凄惨暗淡的意境,以表达亡国哀思

二、6、于是   找   哪(什么)7、       B8、怀民也还没睡,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只是缺少像我倆这样的闲人罢了9、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特点:月色空灵皎洁(空明澄澈等)10、B

 

2006深圳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35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             
   ②相与步于中庭      步:             
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                                                                        
                                                                                
5.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3分)
                                                                            
                                                                            
                                                                            
3、念:考虑、想到        步:散步、漫步(每空0.5分)
 

4、月光照在院中,如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5 、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答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即可给分);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
(答出如何巧喻月色得1分,答出表现的心情,言之成理得2分)
 

06宁夏(实验区)
4、《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自称是“闲人”,你认为他是“闲人”吗?为什么?(2分)

   4、不是

    ①这里是指不追逐名利、超脱而有情趣的意思

    ②指心内魔懑、自嘲自解的心态

(答对一个要点得满分,答对两个要点加1分)

 

2006年山西省(实验区)
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37题(10分)
[甲]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把洒问青天(               )
(2)念无与为乐者(                )
4.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不知/天上宫阙               B.我/欲乘风归去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与/步于中庭
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分)
(1)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笔下柏影也
译文: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7.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3、(1)端起洒杯  (2)考虑 或:想着
4.B
5.(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6.(C)
7.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2006济南B
(二)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乙】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①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②园疏③,取池鱼,酿秫酒④,瀹⑤脫粟⑥而食之曰:乐哉游乐!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所往而无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节选自苏轼 《超然台记》)
【注】①葺(qì):修整   ②撷(xié):采摘③疏:通“蔬”④秫(shú)酒:用粘高粱酿的酒 ⑤瀹(yuè):这里是煮的意思⑥脫粟:糙米
⒍ 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

因 城 以 为 台 者 旧 矣
⒎ 下列句中的“之”与“以见予之所往而无不乐者”中的“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雨雪之朝                            B.瀹脫粟而食之
C.辍耕之垄上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⒏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⒐ 甲乙两文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甲文:

 

乙文:

6. 因 城 以 为 台 者/ 旧 矣

评分意见:本题2分
7.D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

8.示例: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水草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重点实词、虚词解释正确得2分语言通顺完整得1分

9. 甲文:欣赏美景的愉悦、闲适之情和被贬之后的抑郁悲凉之情

   乙文:超然物外的豁达之情

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甲、乙两文的感情理解表达准确各得2分
 

2007年中考《记承天寺夜游》试题
2007年浙江省湖州市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7—19题8分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念无与为乐者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18.翻译句子3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译文:                                                              
19.“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参考答案:
17.高兴地    想    形容水的澄澈    解析:考查的是解释加点的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
18.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解析:考查的是翻译句子,要注意重点词语的对译,还要保证句子通顺、无语病解析:苏轼的《记 承 天寺 夜 游》是名家名作,考查的是课内重点文言文知识
19.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解析:考查“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解答此题一是要结合语境,把握题干活所给信息“沧桑凝重”,二是要根据文章的写作背景来考虑
 

 

2007年浙江衢州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       
(2)怀民亦未寝   (             )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21、“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
 

22、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3分)
 

参考答案:
19、①遂:于是,就      ②寝:睡觉      ③但: 只3分,每题1分)
20、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3分,意思符合即可)
21、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2分,意思符合即可)
22、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3分,意思符合即可给分)
 

 

2007年山东省枣庄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拭《记承天寺夜游》
7.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月色人户(窗户)      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8.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
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参考答案:
7.A 
8.D 
9.C 
 

2007年山东省淄博市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西湖游记》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月色入户户:              ②其实湖光染翠着工工: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
译文:                                                              
10.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
 

参考答案:
8、①门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9、①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②这种心得乐趣只能于山中隐逸的僧侣闲游的人共享又怎么能和俗世中人一起谈论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大体对即可10、前者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表现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又通过描写竹柏的影子来间接表现月光的明亮;后者则是单纯用直接描写来表现“朝日始出,夕舂未下”时月光的别样趣味
 

 

 

2007年德州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23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0.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月色入户    户                  ②怀民亦未寝    寝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②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12. 本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你认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10.答案:①门  ②睡觉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①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②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大体对即可
12.答案:本文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其中有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也有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  评分:有“悲喜”或“复杂”之意即可得满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007年荆州市
阅读《短文两篇》,完成下面9-12题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www.
9.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①晓雾将歇 ( )           ②月色入户 ( )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 ( )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
10.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
    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
1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                                                              
   ②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12.简答
   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参考答案:
    9.①消散(或“消歇”“散去”)②门 ③院子(或“庭院”)④只是(或“只”)(2分,每对一处给0.5分)
   10. B (2分)
   11. ①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表达与此相近即可)②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表达与此相近即可)(“盖”是发语词,可译为“原来是”,也可以不译出,直接翻译出“也”字判断句也可)(2分,每对一小题给1分)
   12.①描写议论(答“抒情”也可)(1分,每对一处给0.5分)②闲 仙 (1分,每对一处给0.5分)以上共8分 
  
2007邯郸市(课)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一——,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选文的作者——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 八大家”之列(1分)
   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6、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1分)
   盖竹柏影也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
   ②相与步于中庭 步:——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①作者描绘的世界:
   ②作者的心境:
  
4、苏轼,唐宋(答完全正确者得1分;否则,不得分)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6、盖/竹柏影也
   7、①考虑,想到 ②散步(或漫步、走、行走)
   8、①(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
   ②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9、①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
   ②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 旷达
 

 

2007年山东德州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23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0.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月色入户    户                  ②怀民亦未寝    寝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12. 本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你认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10.答案:①门   ②睡觉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①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②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大体对即可
12.答案:本文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其中有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也有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评分:有“悲喜”或“复杂”之意即可得满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007年山东省枣庄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拭《记承天寺夜游》
7.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月色人户(窗户)      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8.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
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参考答案:
7.A 
8.D 
9.C 
2008年中考《记承天寺夜游》试题
2008年南京市,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7—12题(12分)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7.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月色人户                  木兰当户织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时闻风铎                  隔簋竹,闻水声
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          道不通,度已失期
8.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9.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不  复  饮  酒  亦  不  复  谈  以  静  意  对 
11.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2分)
    答:                                                                 
12.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答:                                                                 
 

 

参考答案:
7.D 
8. A 
9. 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10.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11.用比喻来描写夜色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12.月色美好;幽静
 

2008年湘西自治州
(一) 比较阅读苏轼的两篇作品,完成9 一12 题

                   【甲】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 l) 左牵黄,右攀苍(     )( 2)念无与为乐者(    

10.下列句中的“/ ”广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千骑 /  卷平冈              B、酒酣胸胆尚 / 开张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与/步于中庭
11、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 分)

( l)请写出《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苏轼渴望重新得到皇帝重用的句子(l 分)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仕途失意之时,甲境界开阔,表达爱国热情;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到了“月”,甲篇“会挽雕弓如满月”,表现了诗人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乙篇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天狼”指天狼星;乙中的“闲人”指悠闲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游记,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9 、( l)黄狗   (2)想
10 、B
11 、( l)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 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12. C

 

 

2008湖北省宜昌
观  月(有删改)
◆张孝祥
①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今余之游金沙堆(1),其具是四美者与?
②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2)童隶(3)而登焉沙之色正黄(4),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注释:(1)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
(2)尽却:全部退去
(3)童隶:书僮仆役
(4)正黄:纯黄
6.写出“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的大意
7.解释文中加点的“宜”和“是”的意思
8.作者所说的“四美”具体指什么?请用第②段中的原话回答
9.文中有一个四字词与“中秋”的意思完全相同,请写出这个词
答案:6、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  7、宜:适合  是:此 、这  8、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9、八月之望
 

2008年浙江省温州市
    (三)(12分)
    东坡食汤饼①   陆游
    吕周辅言: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②南迁③相遇于梧、藤间④道旁有鬻⑤汤饼者,共买食之恶⑥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⑦,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⑧而已”
    【注释】①汤饼:面条②黄门公:即苏轼弟苏辙③南迁:贬谪到南方④相遇于梧、藤间:绍圣四年苏轼贬海南,苏辙贬雷州,南行途中两人相遇于梧州、藤州之间⑤鬻:卖⑥恶(cū):通“粗”⑦九三郎:苏轼对弟弟的称呼⑧饮酒但饮湿: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恶不可食     ▲        (2)徐谓黄门曰     ▲        (3)秦少游闻之     ▲   
20.找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3分>
  例句: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
  A.录毕,走送之             B.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辍耕之垄上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22.从苏东坡的言行中.你可以看出他是个     ▲    的人
19.(1)吃(2)告诉、对……说(3)听说、听见    20.A   21.黄门公(苏辙)放下筷子叹气,而(这时)苏东坡已经吃完了(面条)  22.豁达(乐观、洒脱)
 

 

 

2009年中考《记承天寺夜游》试题
 

2009年山东泰安市
【甲】水陆草木之花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元丰六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两人耳
7.解释加点的词(4分)
①陶后鲜有闻   鲜:                   ②濯清涟而不妖  濯:     &n, bsp;      
③亭亭净植     植:                   ④相与步于庭中  步:          
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文: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9.甲文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                    心情(4分)
 

 

参考答案:
7.(1)少  (2)洗涤  (3)竖立   (4)走  [评分]4分每小题1分
8.(1)我惟独喜爱莲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2)庭院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 [评分] 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9.托物言志   壮志未酬的苦闷  [评分] 4分 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2010年中考《记承天寺夜游》试题
2010上海市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记承天寺夜游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B、第②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
C、第③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景
D、第④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
【答案】
9.北宋  苏轼
10.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到院子里漫步
11. B
《记承天寺夜游》
一、(2011年浙江丽水)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题(8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⑴ 念无与为乐者      ⑵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⑶ 相与步于中庭
2.下面两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2分)
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下表(3分)
选 
 时 
 
 
 
甲 
 
 月景
 闲情
 
乙 
 更定
 
 
 

答案:1.⑴考虑、想到   ⑵我  ⑶在
2.⑴空明清丽  疏影摇曳  似真似幻   ⑵冰花弥漫   水天一色
3.夜(晚上、夜晚)  雪景  痴情
评分标准:第20题3分,每空1分  第21题2分,每小题1分,第⑴题答“空明清丽”,第⑵题答“水天一色”也可第22题3分,每空1分
二、(2011年山东临沂)
文言文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做69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⑴月色入户     户:
⑵盖竹柏影也   盖:
⑶止午、未、申三时  止:
⑷其实湖光染翠之工  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⑵安可为俗士道哉?
3.【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5分)
                                                                                         
⑴写月语句                                                                                         
⑵描写方法                                                                                         
4.【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2分)
                                                                                         
答案:1.⑴窗户⑵原来⑶仅仅,只是⑷美妙
2.⑴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⑵怎么能讲给那些世俗的人听呢?
3.⑴【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乙】月影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⑵【甲】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乙】文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
4. 【甲】文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乙】文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记承天寺夜游》助读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做6-9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⑴月色入户。     户                ⑵盖竹柏影也。        

⑶止午、未、申三时。  止           ⑷其实湖光染翠之工。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⑵安可为俗士道哉?

8.【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5分)

⑴写月语句

⑵描写方法

9.【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2分)

■二、【甲】水陆草木之花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元丰六年六年十二日夜,……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

7.解释加点的词。(4分)

①     陶后鲜有闻   鲜:               ②濯清涟而不妖  濯:       

②     亭亭净植     植:               ④相与步于庭中  步:        

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甲文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           心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一l1题(8分)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分)

lO.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11.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B.第②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

 C.第③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景。 D.第④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

■四、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9—12题。(18分)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晓雾将           (2)未复有能其奇者(        )

 (3)怀民亦未         (4)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12.填空。(8分)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和 “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4分)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                                   ”的语句中。(4分)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3至6题。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4.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分)                                                           

 5.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3分)

 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2分)

■六、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7.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月色人户(窗户)      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8.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

  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七、阅读《记承天寺夜游》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⑵怀民亦未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1、“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 

22、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3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7.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月色人户 木兰当户织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时闻风铎 隔簋竹,闻水声 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 道不通,度已失期

8.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句。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0、用斜线(/)为乙文中的下句标出两处停顿。

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11、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描写承天寺的。

 

12、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