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四气五味对临床有什么意义?,药品百问,快易捷药品交易网

 修和 2014-04-06
                   一般而言,温热药多用于治阴寒证,寒凉药多用于治阳热证。这是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如果寒证用寒凉药,阳热证用温热药,可能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由于温与热、凉与寒之间存在程度上的差异,在用药时也要引起注意。四气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温热属阳,寒凉属阴。就程度而言,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就作用而言,寒性药或凉性药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如黄琴、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温性药或热性药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如附子、干姜对于腹中冷痛、四肢厥冷、脉沉无力等寒证具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热性。如果应该用热药而用温药、应该用寒药而用凉药,由于病重药轻,就难于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如果应该用温药而用热药,由于病轻药重,则反伤其阴;应该用凉药而用寒药,同样的理由,则反伤其阳。至于表寒里热、上热下寒、表热里寒等寒热错杂的复杂病证,则当寒药、热药并用,使寒热并除。辛:“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活血的作用。一般来说,行气药、活血化癖药、解表药、芳香化湿药、芳香开窍药等多具有辛味。因此辛味药多用治气滞、血痪、表证不解、湿阻中焦、神志不清等病证。
甘:“能补、能和、能缓”,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等作用。也就是说,能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制止疼痛的药物大多具有甘味。因此甘味药多用治气、血、阴、阳不足之证,各种痛证,用于调和药性及中毒解救等多个方面。酸:“能收、能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也就是说,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有酸味。因此酸味药多用治体虚多汗、肺虚久咳、肠滑久泻、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证。
涩:与酸味药的作用相似,多用治虚汗、泄泻、尿频、遗精、滑精、出血等证。
苦:“能泄、能燥、能坚”,即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也就是说,具有清热泻火、下气平喘、降逆止呕、通利大便、清热燥湿、苦温燥湿、泻火存阴的药物大多苦味。因此苦味药多用治热证、火证、喘咳、呕恶、便秘、湿证、阴虚火旺等证。
咸:“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也就是说,泻下或润下通便及软坚散结的药物多具有咸味。咸味药多用治大便燥结、痰核、撒瘦痞块等证。
淡:“能渗、能利”,即具有渗湿利水、通利小便的作用。淡味药多用治水肿、小便不利、脚气以及痰饮、泄泻等证。
每种药物都同时具有性和味,但一个药只能有一个性,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味。特别要注意的是必须把四气和五味结合起来,才能更准确地认识药物的作用,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