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性 中药 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由于其来源以植物为多,使用较普遍,古代相沿称之为“本草”。既“诸药以草为本”,“诸药草类最多”。 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或称地道药材,指来自传统产区,质量好、疗效高的中药材。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各地所产,其质量优劣也不一样,这样就逐渐形成了“道地药材”的概念。如四川的黄连、川芎、附子、贝母,浙江的白芷、菊花、芍药,河南的地黄、牛膝、山药,广东的陈皮、砂仁、藿香,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云南的三七,山东的阿胶,宁夏的枸杞,甘肃的当归,山西的党参等,都是著名的道地药材。环境条件的变化会使道地药材发生变化,如三七原产于广西,称为广三七、田七,云南产者后来居上,称为滇三七,成为三七的新道地产区。 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性能,是指中药的性质和作用。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等方面。以性、味占核心地位。 四气 四气又称四性,指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 四气的确定 药性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故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准。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寒性。 寒凉药物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的功能,治疗阳证、热证。寒与凉,热与温药性类似,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对于腹中冷痛、四肢厥冷、脉沉无力等寒证具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热性。 温热药物具有温里、散寒、助阳、益气的功能,治疗阴证、寒证。 另有平性,为微凉、微热,但仍属四气范围。 ![]() 四气的意义 阳热证用寒凉药,阴寒证用温热药,这是临床用药的一般原则,不得违反。 如果当用热药用了温药,或当用寒药用了凉药,则病重药轻,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反之,当用温药用了热药,或当用凉药而用了寒药,则病轻药重,易伤阴或伤阳。 如果用寒凉药治寒性病,温热药治热性病,则必然要加重病情。 属性 作 用 代表中药材 阳 温 祛寒补虚。 红枣、黄芪、当归、川芎、龙眼肉 热 祛寒、消除寒症。 肉桂。 阴 寒 清热解暑,消除热症。 金银花、黄连、大黄、生地黄。 凉 降火气,减轻热症。 薏仁、菊花、西洋参、罗汉果。 五味 作 用 对应器官 代表中药材 辛 能活血行气,发散风寒。 肺 薄荷、木香、川芎、小茴香、紫苏、白芷、花椒、肉桂 酸 能生津开胃,收敛止汗。 帮助消化, 肝 乌梅、五倍子、五味子、山楂、山茱萸。 改善拉肚子症状。 甘 补虚止痛,缓和药性 调和脾胃系统 脾 人参、甘草、红枣、黄芪、淮山、薏仁、熟地黄。 苦 具有清热泻火、降火气 解毒、除烦燥等作用 心 黄连、牛黄、杏仁、大黄、枇杷叶、黄芩、厚朴、白芍。 咸 泻下通便、软坚散结 消肿,多用于大便干结 肾 芒硝、牡蛎、壁虎、石决明。 消除肿瘤、结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