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就业质量意味什么

 晨风ff 2014-04-06

  报载,针对75所部属高校发布的“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1世纪教育研究院日前发布“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评价排名。重庆大学综合得分最高,为72.4分;北京邮电大学得分最低,为37.9分,北大排名63位。值得注意的是,学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发布情况与其社会声誉并不相称。

  教育部此前曾要求直属高校在今年2月底前对外公布2013年度“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以反映其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发展趋势以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等。

  对把孩子送进大学的家长来说,最现实也最关心的便是就业问题,即读了这大学能不能顺利找到理想工作。因此,这样的排行榜至少是对社会和家长的一个公开呈现。人们可看出排名靠前的学校在学生就业的服务上还是比较靠谱的、认真的、精细化管理的。而名气不佳的大学,便会有危机感,希望能整体提升就业率,否则以后招生就难了。

  相比之下,不少名牌大学似因盛名在外,对学生的就业走向便显得有点无为而治。学生尽管可以天南海北去漂去碰运气,学校也不会认真去服务到家,贴身跟进。最后学生能不能找到工作,找到什么档次的工作,基本不需这些学校操心。看看北京邮电大学得分最低,难道说这些学生处处碰壁?恰恰相反,各大电信运营商满是邮电大学毕业的校友,可谓人才济济。又如有北大毕业生去卖猪肉,做了大老板,这也不是靠北大的就业服务中心安排的。

  按照大学的传统逻辑,大学生进来是要学高深文化的,今后要影响社会,提升民族实力的。因此,没有一个大学愿被当作技校一般的“职业培训所”。但另一方面,各家大学又会积极开办一堆实用型的硕士学位,名曰服务社会,说到底还是服务有经济能力又希望拿到名校文凭的“精英”。无论大学面对现实是不是南辕北辙,社会对大学的压力已逼到具体的就业率时,大学其实无路可选,终归要从天堂回到地面,只是按名牌程度排,越差的大学转型越早而已。

  然而,就业质量的好坏,固然决定了一个大学的现实脸面;以此判断一个大学的成功与否,似乎也是中国的国情,虽说这种排名如果拿到国际上,可能会被人笑话。毕竟真正优秀的大学是可出诺贝尔奖大师的,也可以出产总统的,但真的不能保证毕业生就能去苹果或者谷歌上班。(耀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