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稳步推进 切实做好非编职工入会工作

 国宴 2014-04-06
作者: 浙江大学工会   时间: 2012-04-30

  非事业编制职工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学校职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吸收他们入会,将增强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也是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浙江大学工会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充分认识把非事业编制职工吸收工会中来的必要性。积极探索非事业编制职工入会的新途径、新方法,采用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全面深入的方法,积极开展非事业编制职工的入会工作。

非编职工入会工作实践

  1.试点先行,在非事业编制职工用工管理规范的单位进行试点
  根据省教育工会积极开展非事业编制职工入会工作要求,2008年浙江大学就非事业编制职工入会工作在校后勤集团进行试点,工会会员按校、院分级实行分级管理。如饮食中心是后勤集团的二级单位,现有外来务工人员768名,占职工总人数的78%,一直以来外来务工人员在饮食事业的发展中起着主力军的作用。在调研基础上,根据饮食中心的实际情况,校工会和后勤集团将饮食中心列为后勤集团吸收外来务工人员加入工会工作的试点单位。饮食中心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试点工作计划。制定并印发了《饮食中心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加入工会组织的实施细则》,召开了试点部门外来务工人员入会政策宣导会。入会工作依照由点到面,分部门、分阶段、分层次,逐步推进的原则实施。2008年底,首批267名外来务工人员正式加入工会组织。2010年4月,在总结入会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饮食中心组织第二批249名外来务工人员加入工会组织。两年多来,作为外来务工人员入会试点单位,饮食中心不断健全工会组织,完善工作制度,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工会活动,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切实帮助外来务工人员解决实际困难,充分发挥了工会组织维护职工民主权益的作用。2011年9月6日,饮食中心在西溪校区一食堂二楼大厅举行第三批外来务工人员加入工会组织仪式,西溪餐饮中心96名外来务工人员兴高采烈的从校工会常务副主席曾广杰手里接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大学工会会员证,自此,饮食中心外来务工人员入会工作全部完成。在饮食中心工作满一年共计612名外来务工人员全部加入了工会组织。入会后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工会组织的温暖,激发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在学校的后勤服务岗位上更好地发挥了作用。
  2.稳步推进,把非事业编制职工及时吸收入会
  ⑴在部分单位稳步推进:我校后勤集团水电中心非事业编制职工文化水平及综合素质比较高,校工会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积极稳妥地推进他们先行入会。
  2008年12月24日,水电中心工会召开了吸收农民工入会工作座谈会。水电中心党政工领导、工会委员及农民工代表共25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传达了浙大《关于进一步加强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和《后勤集团吸收农民工加入工会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对做好《后勤集团基层工会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暂行)》进行了解释和部署。各工会委员和代表还就农民工入会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会议的举行为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入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9年初,水电中心非事业编制职工全部人员都加入工会。
  ⑵在综合素质比较高的非事业编制职工中稳步推进
  我校2009年下发了《浙江大学工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入会和会员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实施意见明确了事业性质人才派遣人员;非事业性质人才派遣人员(包括部门自筹经费用人),且与用人单位签订较长时间的劳动合同人员;事业或企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人员(含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人员)在自愿的前提下都可以加入工会。各院级单位按照校工会实施意见精神,积极推动组织劳务派遣工加入工会。
  3.全面深入,最大限度地把非事业编制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
  2011年上级工会组织相继发文,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关于进一步组织劳务派遣工加入工会的意见》、浙江省总工会《关于开展工会组建集中行动的通知》和浙江省教育工会《关于做好非事业编制职工集中入会的意见》等,意见和通知都要求切实加强非事业编制职工入会工作,各级工会都把非编职工入会工作作为当前工会重要内容来抓。校工会先后多次召开院级工会主席会议贯彻、落实非编职工入会工作;还3次召开控股公司、附属医院等非编职工人数较多的单位开会,组织入会工作调研,进一步理清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在调研、统计、分析基础上,2011年10月出台了《浙江大学工会关于加强非事业编制职工入会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各院级工会充分认识加强非编职工入会工作的重要性,积极组织、落实非编职工入会,解决非编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吸收非编职工加入工会与维护他们合法权益结合起来。意见的出台标志浙江大学非编职工入会工作全面深入开展。意见明确,不定期对非编职工入会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和通报,并将列入今后工会工作的重点工作考核内容。学校各院系积极行动,群策群力,克服困难,认真主动做好非编职工入会工作,入会人数已达4275人,非事业编制职工入会率大幅提高,入会率达82.94%。

非编职工入会工作体会

  非事业编制职工的入会不是“办个手续”形式上的加入工会,入会后会涉及非事业编制职工如意识观念、权益维护、协调关系、入会管理、资金保障等许多难点和现实问题。需要工会做好许多协调沟通,并探索新思路和方法,积极创造条件引导他们入会。
  1.深入调研,增强做好非事业编制职工入会工作的实效性
  要针对非编职工的特点,深入了他们的思想动态、工作状况,切实反映他们的愿望呼声,把吸收非编职工入会与维护他们合法权益结合起来。对非编职工实事求是、分门别类地进行统计、分析基础上,提出对策和措施,探索切实可行的新模式、新方法。
  2.实事求是,竭诚为非事业编制职工谋利益
  要探索新思路和方法,积极创造条件引导他们入会,切实为他们谋利益。非编职工收入相对比较低,对缴纳的工会会费等比较敏感或不理解而影响入会。《浙江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入会和会员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充分考虑非编职工的特点和单位性质,工会会员个人缴纳的工会会费和单位交纳的工会经费等,根据用工性质、经费来源渠道,实行不同类别采用不同的拨交办法。个人缴纳会费按杭州市每月最低工资收入的0.5%。同时,加大经费的回拨比例,使得基层的工会经费的绝大部分都可自行支配使用,对于他们开展各项活动在经费上还予以有效的支持。
  3.分级管理,探索非事业编制职工入会的新途径
  对于规模较大,非编职工人数较多的用人单位,校工会在吸收非编职工入会可以通过二级管理组织模式,二级管理制度主要依靠基层工会委员会来实施会员吸收和管理工作。如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后勤集团、控股公司等单位,可下设基层工会,针对与本单位签订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的人员,实行会员二级管理。会员编入相应的工会小组和部门工会,享受本部门相关福利待遇,参与本部门组织的岗位培训和工会活动。通过二级管理组织模式,有利于学校工会保持其工作重心不变,有利于保持服务教师主体职责不变,有利于保持学校教师主体的利益格局不变。◆
(图为浙江大学后勤集团工会主席焦树平在全省高校非事业编制职工入会经验交流会上发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