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陪母亲走下去

 tuzididie 2014-04-06
 

  人越老,越会受到孤独和疾病的困扰。

  我以前弄不明白,日本的孤老为什么要出钱请人与他们煲电话粥;有些国家的警察为什么每天上班要给辖区内的孤老打电话问安。母亲年迈后,我才明白,老人怕孤独。

  父亲去世后。母亲每逢周末,都会打电话给我们,要大家去她那里吃饭。如说有事不去,她会很失望,很不高兴。有时去探望她,看到她孤身只影地站在窗口盼我们来,真有点心酸。母亲仍喜欢住在自己的老房子里。92岁那年,尽管当时她身体很健,我们还是不顾她的执拗反对,连哄带劝地为她请了个“全天候”保姆。但我知道,她需要的不仅仅是有人照顾,她需要的是亲情。她希望我们子女常去和她说说话。为解除她的孤独,我们商定:在上海的4个子女,每星期轮流去母亲家一天陪伴她;孙辈每月轮流去探望她一次。老太太本事真大,孙辈几乎个个她都带养过。

  母亲99岁了。从去年起,我们就在家庭微信圈里不断策划,如何给老太太办百岁庆典。

  “老太太喜欢热闹,喜欢苏杭,是否去那里找家宾馆住下搞祝寿。”

  “百岁老人宜深居简出,祝寿还是简约。”

  热议后不久吹来了冷风。

  去年十月。母亲先是鼻子莫名出血,然后是晚上起夜,懵懂中跌了一跤。虽然幸运,没有骨折,但卧床月余,不能再像往日那样由保姆陪着去绿地散步沐浴阳光了。

  家庭微信圈里不断跳出关切的声音——

  “老人就像马拉松运动员,临近终点跌跤很危险。”

  “天冷了,是否让母亲住院一段时间。老人在温暖的环境中,各方面的机能要舒展些。钱花掉了可以再赚,母亲只有一个。”

  老太太的脾气我们做子女的都知道:天再冷,只用汤婆子,不用空调。不到万不得已,不肯住院。

  母亲颤颤巍巍地度过了元旦。我们做子女的心里都亮着黄灯。

  一天,保姆突然打电话给住得最近的弟弟,说母亲早晨说话含糊不清,嘴也有点歪了。我得到消息后觉得情况不妙,和弟弟一合计,决定赶快送医院。急诊输液后,靠着弟媳的熟人,很快住进了医院。病房是两人一间的,宽敞明亮,价格贵一点,兄弟姐妹都说,再贵也住。

  医院对母亲作了一系列的检查,结论是腔梗。我们在上海的4个子女,于是进入了“一级战备”,轮流去医院陪伴母亲。

  我们在医院陪母亲聊天,给她讲些令她高兴的往事,带些她喜欢的菜给她吃。母亲的眼睛渐渐露出了光芒,脸上露出了微笑。值班人每天向大家播报母亲的身体和饮食状况。

  此时,二姐和弟弟又碰到了棘手的难题。去年,他们就订制了今年春节去新西兰的自驾游。出发日期到了,去,母亲万一,不去,蒙受经济损失。迟疑之间,我们留守上海的兄妹鼓励他们放心去,母亲的事我们来担当。

  姐弟两家子飞新西兰后3天,不料,母亲病情突变:先是发烧,然后心跳紊乱,再是血压升高。一天晚上,我们正和女儿女婿一起吃晚饭,医院来电,说母亲被痰噎住,脸色煞白,似有危险。女婿听后,立马放下筷子,说:“爸,我开车送你们去。”

  我们赶到医院时,危情已被排除。随后赶到的妹妹说,我接到医院的电话,真有点迈不开腿了。回家时,我嘱咐妹妹:“母亲今天的情况不要上微信,二姐和弟弟他们在新西兰是自驾游,别让他们分心。”

  大年夜,轮到我陪伴母亲。妻烧了母亲爱吃的红烧鱼和虾送来,我们就着病床上的翻板桌,陪母亲一起吃从未经历过的年夜饭。

  年初三,是我的生日,又轮到我陪伴母亲。没有蛋糕,没有美餐,微信圈里不断跳出女儿、侄女、外甥的祝贺和赞扬。我想,母亲当初生我的时候不也在医院吗?我们对母亲的付出,永远抵不上母亲对我们的关爱。

  春节假期过完。二姐和弟弟从新西兰带回了给母亲滋补的蜂蜜。

  真是人心齐,泰山移,亲情浓,病魔除。母亲奇迹般地康复起来。

  出院那天,妹妹去结账,除去能医保的,得自费一万多元。妹妹问我咋办,我说兄弟姐妹共担。二姐说:“平时你们在上海的关心多,我们在外的出力少,这笔费用就由我来承担。”平时,母亲遇到大支出,二姐总是勇挑重担,但事后母亲总夸姐夫好。

  今年元宵节那天,我们在母亲家围坐着吃汤圆,蒸腾的热气中洋溢着母亲的微笑和全家的喜悦。 
 
文 / 陆海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