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来了位漂亮的实习生黄成薇,我偶尔传她真经,她甚为感激.问我有什么她可帮我的,我就让她帮我打印以前的稿子.这篇稿子中提到我当时喜得千金,现在我女儿也快十岁了.时间真的过得太快了,我不能再在叹息中度日了.还有,写这稿子时我还不知道兰州也有个诗人也叫叶舟,这些年读过兰州诗人叶舟的一些诗,像他的长诗《呼喊》.而成都诗人叶舟至今没见过面.记得写这短文是王培给我的命题作业.好多年了,王培也不写诗了.] 咏叹生活本质 ——叶舟诗歌印象浅谈 文佳君 自1993年我淡出坛后,写诗少了,读诗也少了。这些年让我记住的诗歌就更少了。由于近一年来,与诗人杨然、龙郁有些接触,偶尔也读读团结在他们周围的诗人的作品。叶舟就这样以一首《方言》走进了我的视线,且给我这个“踽踽独行”的人一种相遇知音的感觉:“方言的麻耳草鞋/与都市的布局格格不入/方言只能在城市的某个角落/踽踽独行。” 叶舟与我都是从“边缘”地方“闯”进都市的,有着共同的打工经历,也许她也明白——永远盛开的百合花不代表生活的本身。如同日子是由白昼和黑夜共同组成,苦与甜,也是生活滋味的对立统一。不是?叶舟又怎么能知道:“秋累了/冬在季节的尾部/捧着雪花向我走来/我怀着思念/穿梭在假音盛行的大街上/看自己被冰雪穿透的胸膛/汪出一滩血水。”写诗首先就应把写诗的“素材”概括到一个生活环境中去,然后再打破这个具体的环境,同作者的感受和感情,揉合成一些意象,来表现诗人的精神世界。我们说艺术像一棵树,它根植在大地上,但生长出来的决不是泥土。叶舟似乎已明白了这一点,所以她会用生硬的假音,与生存较量,“这时候我忽然发现/所有的温暖/似乎都与/方言有关。”叶舟平静的内心已抵达了随遇而安的境界,使我们由此领悟了诗人略带感伤的表层之后的坚韧。 其实,读叶舟的诗歌少之又少。在我的印象中好像还有一首《粗粮》。但仅从这两首诗中,我们多少已经能了解到叶舟作品表达的本意:直面现实,珍惜爱和被爱,珍惜本质的生活,用高贵的人格保卫心灵的坦诚和说话的权利。 也许,这便是叶舟诗歌的审美意义。当然,诗歌的语言同样重要,这是我与叶舟都还需要努力的地方。 龙郁先生通知我参加叶舟作品讨论会,恰逢我喜得千金,不能抽身,颇感遗憾。但多少对叶舟的诗作有些印象,也就写了以上这篇文字,愿能与叶舟共勉。 (注:叶舟,四川省青年诗人。曾卖过花,当过打工妹。) 方 言 叶舟 方言的麻耳草鞋 与都市的布局格格不入 方言只能在城市的某个角落 踽踽独行 我揣着方言走入四川腹地 四车道的马路 卡死方言的咽喉 用某种假音 和行人说笑 然后握手 很友好的样子 方言扭动着生疼的脖子 抗议我的虚伪 方言把最后的余热带走 然后远远地 看我用生硬的假音 与生存较量 秋累了 冬在季节的尾部 捧着雪花向我走来 我怀着思念 穿梭在假音盛行的大街上 看自己被冰雪穿透的胸膛 汪出一滩血水 这时候我忽然发现 所有的温暖 似乎都与 方言有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