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寅恪的幽默

 无门和尚 2014-04-07

陈寅恪先生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狷介和孤傲。其实他也有风趣和幽默的一面。

1925年,陈寅恪进入了刚刚创立的清华国学研究院,成为四导师之一(其他三位是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当时的清华,人才济济。陈先生在院中是最年轻的导师。他讲课,不是机械的照本宣科,而是旁通文史哲等人文学科,并且庄谐杂陈。据说,他讲唐史,就不从大的历史事件开始,而是从杨贵妃入宫时是不是处女入手,由此引出唐代的风俗观和道德观。有一次,他忽然对在座的同学说:“我有个对联送给你们:南海圣人再传弟子,大清皇帝同学少年”。同学们听罢,哄然大笑。因为当时国学院的导师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弟子,南海是康有为的籍贯,而另一导师王国维曾做过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

北伐成功后,国民党统一全国。国民政府派罗家伦去做清华的校长。罗到任后,首先去拜访陈寅恪,并顺便送给陈寅恪一本由他主编的《科学与玄学》。这本书收录了张君劢、丁文江等人关于“科学和玄学”论争的文章。陈先生翻了翻,一时兴起,送了罗家伦一幅对联:“不通家法科学玄学,语无伦次中文西文”,横批是“儒将风流”。陈寅恪的这幅对联不但将“家伦”二字嵌入联中,并且语带双关,把罗家伦以一介书生而官拜少将,并娶了个漂亮的太太的事也点了出来。罗家伦听后,不禁哈哈大笑。

更甚者,陈寅恪在出考试题的时候,也不妨的幽它一默。一九三二年夏天,中文系代理主任刘文典请他出招生考试题。他只出了一个作文题《梦游清华园记》,外加对一个对子,上联是:“孙行者”。导师幽默,学生也幽默。一位考生径以“胡适之”对之。陈先生看了这幅对联后就说:“这个考生一定要录取。”据说,这个考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北大中文系教授周祖谟。

吴宓是陈寅恪的至交好友。年轻时两人同在哈佛读书,再加上也在哈佛的汤用彤被称为“哈佛三杰”。吴宓在出国之前曾结过婚,但在回国后又喜欢上了一代才女的毛彦文,并为此而跟结发妻子离婚。为了追求毛彦文,他曾写下过“吴宓苦恋毛彦文,三洲人士共知闻”的诗句,引起一时轰动。但后来毛彦文拒绝了他,嫁给了比自己大三十岁的熊希龄。但即使在离婚后,吴宓的前妻仍然替他抚养孩子。陈寅恪对好友的如此处境也戏撰了一联:“今雨不来旧雨往;他生未卜此生休。”上联化用了杜甫《秋述》一文中的句子:“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下文则直接引自李商隐的《马嵬》诗。其中今雨代指毛彦文,旧雨代指吴之发妻。并两联中嵌入了吴宓的字(吴宓字雨生)。全联幽默诙谐,但又对好友有所劝谏。

抗战期间,陈寅恪在西南联大任教。当时日本的飞机时时来空袭,以致学校不能正常上课。上至老师下至学生天天要跑警报。就是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陈先生也不失幽默本色,他有联云:“见机而作,入土为安。”这两句话都是现成的成语,结果本陈先生借来妙用。所谓“机”是指飞机,“土”则指防空洞。意思是看见飞机就赶快跑,藏到防空洞里才会安全。原本完全没有关系的两个成语,在他的巧妙剪裁下,显得妙趣横生。

陈寅恪的“幽默”还往往见诸他的诗文当中。他的父亲是民国著名诗人陈散原,所以因为家学的缘故,陈寅恪也喜欢写诗。在他的诗中,也屡见诙谐之笔,如1930年,他曾作《阅报戏作二绝》,其一云:“弦箭文章苦未休,权门奔走喘吴牛。自由共道文人笔,最是文人不自由。”其二曰:“石头记中刘姥姥,水浒传里王婆婆。他日为君作佳传,未知真与谁同科。”陈先生有感于当时文人奔走于权贵之门,而丧失了自己的人格,故戏作二绝句以为讽刺。

建国后,陈寅恪任教于岭南大学。当时岭南大学的校长是陈序经。陈序经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时以鼓吹“全盘西化”而著称,曾一度与胡适齐名。据陆键东的《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记载,陈寅恪也屡次幽他的同姓校长一默。据传某次二陈同乘一辆车进城,恰巧走到一地需要倒车才能通过,陈寅恪就打趣陈序经道:“陈校长,快捷如小车有时也要倒到车草能跑得快,你的‘全盘西化’怕也要倒到车了。”陈序经闻言后付之一笑。另外,陈寅恪大半生留学西方,早已养成了吃牛奶面包的习惯,而陈序经吃饭仍习惯用筷子,所以在某次同席吃饭时,陈寅恪仍不忘打趣自己的校长,他说:“陈校长的你的‘全盘西化’是假的,我的‘全盘西化’才是真的。”同席的人听完后不禁捧腹大笑。

陈寅恪的“幽默”,能从其中看出对待人生的态度。北大已故教授周一良先生就曾说过,能从先生对联中,看出先生的诗人气质。

  《传承》2009年第4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