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措并举 确保工程实现绿色施工

 兰狐狸 2014-04-07
杜绝各种污染确保绿色施工
杜绝各种污染确保绿色施工

  制图/武亚新

  3月27日,随着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建设动员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将全面开建。由于该工程涉及范围广,建设周期长,建设过程中势必会对沿线生态环境、水资源等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究竟有多大,施工单位将采取哪些措施将影响降到最小?针对市民关心的这些焦点问题,近日兰州市轨道交通办、环保部门相关负责人一一予以解释说明。

  多种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噪音、电磁污染

  轨道交通1号线运行后,产生的振动、噪音以及电磁辐射究竟会不会对沿线居民造成影响,这一直是广大市民关注的热点话题。

  对此,兰州市轨道交通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经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环境与设备处等相关部门测定,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沿线环境振动敏感目标112处,其中住宅(含商住)90处,学校及科研院所12处,医院10处。经预测,预计共有55处存在振动超标现象。将对超标的55处振动敏感点共14040单延米的轨道安装轨道减振措施,确保各敏感点的环境振动均可达到相应标准。

  在噪音污染方面,据预测,沿线共有18处超标敏感点。根据设计,将对15处敏感点中的14处风亭加长风道内的消声器;10处敏感点中的10处风亭将调整其位置及布局。通过以上措施,可使敏感点处环境噪音达标。

  针对电磁污染,环保部门相关人士介绍,轨道交通工程均为地下线,沿线居民电视信号基本不受电力机车运行时产生的电磁辐射的干扰。工程设置2处主变电所,其中西部主变电所设置在西客站附近,东部主变电所设置在五里铺站附近,30米范围内均没有民宅、学校、医院等敏感点。

  减少植被破坏防止工程带来的水土流失

  据介绍,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涉及区间原地貌水土流失量为3495.50吨,在建设期内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为16664.52吨,可能新增水土流失量为13169.02吨,项目建设在不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大量的开挖土方将会产生严重的流失,遇到暴雨,有产生沉陷、滑塌的潜在危险,将有可能延误工期,给工程本身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并且由于工程对地表的大面积开挖与扰动,破坏了原有的城市景观。项目建设期和自然恢复期,附属设施区、施工营地及便道、临时堆土场区域的流失量占流失总量的96.69%。

  为此,根据规划,施工单位将尽量缩小对植被的破坏范围,临时施工场地应避免占用城市绿地,尽量选择在硬化地面设置;加强道路两侧及绿化林木的保护,对于有成活能力的树木、苗木尽可能采取移栽措施,以减少对既有植被的破坏。对施工过程产生的弃土、弃渣要及时清运,避免随意排放,造成水土流失;施工中注意原料的合理利用,避免原料沿途洒落而产生新的水土流失。

  两穿黄河不会对兰州供水产生影响

  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在施工过程中要两穿黄河,会不会对黄河干流水质产生影响?

  对此,轨道交通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虽然工程以区间隧道的形式通过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自备水源,但对于距离较远的水源井区间隧道不影响黄河水对其的补给,对于距离较近的水源井区间隧道的阻挡使其过水断面有所减少,因此,工程的建设和运行,不会对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自备水源的供水产生较大的影响。此外,由于工程区间隧道盾构段和浅埋暗挖法施工段不需要大量降低地下水位,所以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针对兰州市轨道交通将两次穿越黄河,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会不会污染黄河?据了解,根据规定,在施工过程中将严禁施工方向黄河河流中直接排放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最大限度保护水体不受到污染。

  根据兰州市环境监测站监测资料显示,黄河干流西柳沟至青白石段各项水质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质的要求。兰州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施工期间,环保部门也将严格监测,确保施工对黄河水质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加装轨道减振器等设备确保沿线文物古建筑安全无忧

  据介绍,轨道交通1号线线路经过兰州市博物馆地段,从市博物馆大门(即铁柱宫)前以地下隧道形式穿过白衣寺文物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工程地下线通过该段采取盾构法施工,将对既有建筑物产生一定的沉降影响。

  同时,尽管轨道交通文化宫站部分区段设置于金天观文物建设控制地带内,但车站及1号线区间工程未涉及金天观文物保护范围。所以,工程对金天观内的老子殿、三公祠、雷祖殿三座重点保护建筑影响较少。同样轨道交通1号线尽管从城隍庙地下南侧的建设控制地带边缘穿过,但施工选择以盾构掘进通过,对城隍庙典型保护单体文物为牌坊等, 影响较小。

  此外,为防止运营期振动对文物影响,线路在通过白衣寺塔(包括多子塔、菩萨殿及铁柱宫)时将采用钢弹簧浮置板道床进行减振,设置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共340m。虽然列车运行时金天观及城隍庙的振动速度小于规范要求允许振动速度,但考虑到文物的重要性,线路在通过金天观及城隍庙时将采用III型轨道减振器进行减振,设置III型轨道减振器共1820m。

  本报首席记者 崔亚明 实习生 孙阳

  新闻链接

  征地征收基本完成建设资金已有保障

  自2012年6月9日国务院批复了《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1—2020年)》以来,兰州市加快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在省市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截至今年3月,1号线一期工程沿线的征地征收任务基本完成,车辆综合基地、停车场、车站等大宗用地得到落实,热力、燃气、给水、污水管线改迁完成逾七成,为全线开工创造了条件。

  前期进展顺利 征地征收基本完成

  据悉,1号线一期工程沿线涉及43家单位和833户住户土地和房屋征收,且多处处于繁华区域,拆迁难度大。

  记者27日从兰州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办公室了解到,2013年初,1号线一期工程征地征收工作全面展开。截至今年3月,已完成39家单位,833户住户的征地征收任务,车辆综合基地、停车场、车站等大宗用地得到落实。

  筹资上百亿元 后续建设资金有保障

  资金问题成为轨道交通建设的最大制约因素,仅近期建设的1、2号线一期工程,就需229.22亿元的投资。

  为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省市政府优先安排财政资金,在占到总投资27.48%的63亿元的资本金里,省级财政首先承担40%,兰州市区两级财政再承担60%;未来10年,计划市级财政以城建资金列支投入54.82亿元。

  据了解,截至目前,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建设共落实省市区资本金12.6亿元。为填补资金缺口,兰州市通过采用多元化的融资产品,筹措资金88亿元,为征地征收、管线改迁、道路疏通提供了资金支持。

  另外,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兰州市还组建了以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为牵头行的项目银团,将为后续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证。

  本报记者 师向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