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菲律宾] 唐人街行行走走 吃中菜点点滴滴 — 梅玺阁之幸福生活

 江苏常熟老李 2014-04-07
From Philippines

  在Intramuros玩的时候,Casa Manila的保安很热情把我带到二楼的窗口,指向不远处的一幢房子,告诉我“Bahay Tsinoy, Chinese must go!”

  Tsinoy是菲律宾语(Filipino),指“华菲”,就是“有华人血统的菲律宾人”,对于“华人”、“华裔”、“华侨”和“华菲”,他们分得很清楚(http://en./wiki/Tsinoy):

  • 華人 — Huárén — Chinese, of pure Chinese descent and nationality
  • 華僑 — Huáqiáo — Overseas Chinese, usually China-born Chinese who have emigrated elsewhere
  • 華裔 — Huáyì — People of Chinese ancestry who were born in, residents of and citizens of another country
  • 華菲 — Huáfēi — Chinese Filipino or Philippine Nationals of Chinese descent

不像我们有时候,大叫一声“辱华”,到底辱的是国家、政党、政府、人种、后裔,根本就没搞清楚。

  Bahay Tsinoy就是一个关于华人在菲律宾的历史博物馆,我去的时候已经五点半,不接待访客了,只拿到了一张介绍纸,纸上的内容与这个网页是一模一样的:Bahay Tsinoy: a Museum of the Chinese in Philippine Life,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自己看看。

  按照介绍中的说法,早在冰河时期,菲律宾和亚洲大陆是连着的,那时就有华人到了菲律宾,并且带去了中华文化。并且指出华人在菲律宾发展史上的地位。

  的确,可以看出,菲律宾的许多东西,就和中华有点密切的关系,当地著名小食Lumpia,译成汉语就是“上海春卷”,可是机缘不凑巧,我后来想吃,居然没有吃到。

  至于菲律宾和中华的关系,不是本文的关键,我只是想法所见所闻告诉大家。

  我来说说马尼拉的唐人街吧。其实我觉得“唐人”这两个字挺不错的,可以避免和某些应当专用却没有专用或故意不专用的名词混淆起来。

  从Intramuros到唐人街,大约有二公里的路,我在Intramuros越走越偏,于是我决定尝试一下当地的特色──人力三轮车,与中国的那种 “前车后轿”不同,他们的三轮车是左边一国内自动车,右边挂一个兜,有点象“挎子”(三轮摩托车),所不同的是兜有顶而挎子没有。

  我压根就没有问价钱,你想,在一个出租起步价35PESOS(6元钱不到)的地方,这玩意根本就不可能贵到哪里去。路边一溜排开有许多这种小车,但是他们根本连看都没有看我一眼,多半在这种地方,旅游者几乎是不会坐的缘故吧。

  那人听说我要去CHINATOWN,居然高兴但是明显不认识怎么去,虽然只有两公里左右的路,在几经周折,问了数个人之后,终于到达了那座桥,只要过了桥,就是唐人街了。桥挺大,那位哥们很是敬业,没有要求我下车走过去,而是从桥堍下绕了一大圈,把我踩到了桥上。我这种的身材,在菲律宾可谓人高马大,那位哥们愣是没有丝毫怨言地把我踩到了目的地。

  我给了他一张“百元大钞”,那人诧异地看着我,问我要找多少钱,我告诉他全归他了,那个睁大双眼瞪着我,貌似不是我给了他钱,而是他被我抢了钱似的,等我再次说明那钱全给他之后,可以用“千恩万谢”来形容,甚至在我朝着唐人街的牌坊走过去时,他还追了两步上来,再次感谢了我。

  可怜见的,要知道,此时此刻,他比我有钱啊,我把最后一张钱给了他,自己已经“身无分文”了,我需要换钱,我需要菲币,才能活下去。美元对菲币的汇率,差别很大,可以从一美元37比索,到一美元45比索不等,一般来说,机场和酒店的汇率总是比较不合算的,所以要换钱(不止是在菲律宾),最好到城里交换店集中的地方换。

  菲律宾的人很客气,不管谁都很热情,我举着相机在大街上走,许多人会示意我给他们拍照,还会摆出各种姿势来,他们绝不会向你讨钱,只是大家开心笑笑。问路,也很热情,我找到了一个警察,问他附近可有换钱的地方,他替我叫了一辆三轮车,让我给那人30Pesos。那人就骑着车,带我走了四五家店,不是钱换完了,就是人不在,倒令我担心起来,我连需要给那人的30Pesos都拿不出来,更别说回到“遥远”的酒店了,从酒店到这里,要300Pesos。

  当然,我这个人的运气向来是不错的(除了所到之处必定风雨大作之外),我们终于找到了换钱的地方,那人也拿着钱开开心心地走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花了半个多小时换钱,错失了摄影的最佳时间,天已经黑了。

  低纬地区,日落得早,虽然我手上的GPS表早已告诉了我日落时间,但我压根就没在意,现在好了,“华”灯初上,看看是挺好,但是没三角架的话,基本上别指望有好照片了。说是“华”灯,却不是“繁华”的意思,只不过是在唐人街而已,灯很少,也很暗,远不如国内的二三级城市漂亮。

  菲律宾本来就是脏破,唐人街更甚,到处就是废物,街道狭窄,路面坑洼,倒是大多数店招都是汉字,让人有些亲切感。我想找家饭店吃饭,但是绝大多数的饭店都是脏脏破破暗暗的,让人提不起食欲来,无奈之下,走进了一家看似可以的“美心茶楼”。

  进得店堂,还别说,人气很旺,只剩下了一张桌子,估计老板娘只打算我吃碗面的,所以餐具也没给我,等我开始点菜、点酒,才又换了上来。这家店的东西不少,四五张菜单排密密麻麻,而且中英文对照,让人一目了然。从价格看,海鲜与肉价差不多,甚至还要便宜一点,国内趋之若鹜的石斑鱼、皇帝鱼,不过几十块钱一条,倒是猪颈肉之类的,也要卖到这个价钱。

  当然,既然到了这里,我不会特地点份卤水拼盘,而且只有一个人,不如来点下酒的。要了一盆炒蚬,其实菜单上写的“蚬”,我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是黄蚬、白蚬,我全然不顾了,另外又要了一条清蒸皇帝鱼,由于怕菜一古脑儿全上来,而来不及吃冷掉,所以打算先吃第一轮,再点第二轮的螃蟹等……

  我要了一瓶啤酒,与邻桌的两位老人攀谈,他们告诉我这里的啤酒是“买三送一”,问我有没有能力喝掉四瓶。四瓶算啥?菲律宾的啤酒是小瓶装的,三百毫升一瓶,那还不是“毛毛雨”啊?(后来在隔壁的超市,居然见到有一升装的大啤酒,此是后话)

  炒蚬上来,我望而一笑,原来是花蛤,的确,海鲜的名字,各地都不一样,特别是贝类的名称,小到海瓜子,大到车渠,各有数个相互交错的名字,更别说远渡重洋,名称不一样,也很正常。边上的两位,都是台湾来的,来了好久好久了,其中的一位,甚至不会国语和台语,只会讲英语,这倒让我想起一段小插曲来。

  就在我到达菲律宾的那天,在入境的时候,我前面排着几个华人,其中一位老人用英语说那个窗口写着外交窗口,不知能不能办理,手中拿着一本绿色的“中华民国”护照,排在他后面的一个年轻小伙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