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钱币系列一一一崇宗李乾顺朝铸币![]() 西夏崇宗李乾顺(1083-1139年),西夏第四位皇帝,他1086年即位,在位长达54年。李乾顺庙号为崇宗,谥号为圣文皇帝。李乾顺在位时铸有“贞观宝钱”、“元德通宝”、“元德重宝”、“大德通宝”西夏文和汉字体的西夏钱。崇宗李乾顺三岁即位,是西夏的第四代皇帝,因年幼无知,朝政仍由“一门二后”的第二代梁太后操纵;梁氏母党采取附辽反宋国策,继续对宋用兵;并裹胁崇宗御驾亲征,大举入侵宋境。因不得人心,梁太后被鸩酒毒死后,十六岁的崇宗开始亲政,将国策改为附辽和宋,一字之差,对西夏政权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由于他喜好舞文弄墨,附庸风雅,对汉文化十分倾慕;为改变西夏落后之陋习风气,加强党项贵族的封建化意识,他采纳汉官御史中丞薛元礼上疏提议,“士人之行,莫大于孝廉,经国之模,莫重于儒学”。并下令在蕃学之外把汉学定为“国学”,请博学之士专讲汉学;并设立养贤务,用公费国帑供给食用,大力推行汉化教育,为朝廷培养适用的官僚人才。最能突出表现崇宗重视汉文化特色的就是在铸币方面,从元德年间用汉文铸造的“元德通宝”、“元德重宝元”钱,是当时社会历史背景的真实反映。元德初年,宋、金订立盟约,联合灭辽;崇宗虽说为救辽费尽心机,然于事无补,后崇宗审时度势,附金称臣;金视为藩国,把原属辽的西北地带及阴山以南大片土地割让给西夏。国力的陡然增强,使崇宗踌躇满志,趁机攻占宋境西北地区;辽、宋相继亡后,西夏又得到了陕西北部和湟水流域大片土地。 贞观宝钱”是西夏崇宗“贞观”年间铸造的西夏文钱币,谱录所载仅见铜质小平钱。钱文旋读,铸制较为精整,有大样、粗字、细字等版式。近年又有母钱被发现。 ![]() ![]() ![]() ![]() ![]() ![]() 西夏汉文元德钱的正式铸行,主要是崇宗亲政后改变了国策,使西夏与宋朝罢战日久,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宋朝又重新恢复“岁赐”和开放榷场,使西夏社会经济有了快速发展。此时,有识之士曾提出“富国之方,无非食货”的建议;而一贯坚持提倡汉学的崇宗,极有可能就此汲取北宋币制的优越性特点,采用汉文开铸了元德年号钱。均极为稀罕,“重宝”折二钱亦有大小样两种,且钱文版式不同,大样者多被认为是折三钱,殊为珍贵。楷书小平与“重宝”大钱,昔被列为古泉五十名珍之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