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低”的“打折”公司...

 黑白马2010 2014-04-07
时间:2014年04月07日 04:19:09 中财网

  《证券市场周刊·红周刊》特约作者 籍承
  《红周刊》:近期的重组股走势有些怪异,以金丰投资(600606)为例,在宣布绿地集团借壳重组后,公司股价8个交易日迅速翻倍,但之后又快速下跌高达约25%,这种过山车般的走势究竟为何呢?
  张彤:每一家公司都应有自己的合理定价,一旦公司的股价大幅超出合理估值区域,快速回归正常估值范围是必然的。
  《红周刊》:你的意思是金丰投资的估值不合理?
  张彤:合不合理不是我们说了算,还是让数据来说话吧。在金丰投资的公告中有这样一段话:“绿地集团2012~2013年连续两年房地产销售金额突破千亿,排名全国第二”。绿地集团排名第二,这第一是谁你总该知道吧?
  《红周刊》:当然知道,这么多年房地产行业排名第一的一直是万科。
  张彤:如果知道了第一是谁,这问题就好解决了。
  《红周刊》:怎么解决呢?
  张彤:绿地集团100%股权预估值为655亿元,金丰投资除置出原有资产外,还要增发113.26亿股,发行之后公司的总股本将达到118.4亿股。3月27日,公司股价最高为11.22元,按发行后的总股本计算,金丰投资即绿地集团的总市值高达1328亿元。
  《红周刊》:那行业排名第一的万科总市值是多少呢?
  张彤:同样是3月27日,按最高价计算,万科的总市值约为892亿元,即绿地集团的总市值比万科高436亿元,幅度近50%,你说绿地集团(即金丰投资)的定位合理吗?
  《红周刊》:我看金丰投资的公告显示,绿地集团还有煤炭和4S店等资产,这些也应该适当给予高估值吧。
  张彤:绿地集团拥有的煤炭资源合计保有储量2.67亿吨,加之35家4S店资产,估值80亿应该不算低了吧?再来看看万科和绿地集团净资产方面的比较,截至2013年9月,万科的净资产为682.7亿元,而绿地集团为348.3亿元,二者相差高达334.4亿元。80亿和334.4亿元相比,孰轻孰重,应该一目了然吧!
  《红周刊》:按此计算,绿地集团的总市值应该低于万科才是合理的,对吗?
  张彤:没错,但不是低于,而是大幅低于才是合理的。
  《红周刊》:这又是为什么呢?
  张彤:由于金丰投资未披露绿地集团2013年全年的财务数据,因此我们比较一下万科和绿地集团2012年的盈利情况。
  《红周刊》:为什么不对比2013年1~9月的财务数据呢?
  张彤:这是因为房地产行业比较特殊,前三季度的盈利情况并不具有代表性。2012年万科的净利润为125.5亿元,而绿地集团为68.8亿元,仅为万科的55%左右。按此计算,绿地集团的估值是否应该大幅低于万科呢?
  《红周刊》:净资产较万科低300余亿元,而盈利能力也远不如万科,看来绿地集团(即金丰投资)的估值确实应该大幅低于万科。
  张彤:问题是即使在大幅下跌后,目前按发行后的总市值计算,金丰投资的总市值仍高于万科100亿左右,因此金丰投资的股价虽然大跌后会有反弹的可能性,但依旧不具备任何投资价值。
  《红周刊》:实际上进入2014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房价下跌是大概率事件,无论房价最终的走势如何,目前新房成交量的下滑已逐渐成为全国市场的趋势。而近期房地产板块的走势却逆势而行,表现出色,你觉得该板块还有关注价值吗?
  张彤:近期涨幅名列前茅的房地产公司,都是京津冀地区的低价小市值的公司,概念炒作有余,投资价值不足。
  《红周刊》:那什么样的公司才具备投资价值呢?
  张彤:以世茂股份(600823)为例,目前公司净资产142亿元,而公司总市值却仅有104亿元,加之6倍多一点的市盈率,仅此两点就值得关注了。实际上世茂股份的优势还有很多,例如公司拥有的物业增值,院线资产不断扩张等都是可圈可点之处,具备一定的关注价值。
  《红周刊》:确实是不错的“双低”品种,版面有限,下期再聊。(证券市场红周刊)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第06页] 
  中财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