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讲堂:凌峰教授谈脑血管病的防治

 颛引玉 2014-04-07

   11月29日,由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凌峰教授发起的公益活动——“中国脑血管病公众教育计划” 巡讲活动来到广州,在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分院的学术会议中心,凌峰教授在这里给医生和市民们上了一天的专题讲座。据悉,“中国脑血管病公众教育计划” 是由凌峰教授发起的一项公益巡讲活动,其目的就在于对公众宣讲脑血管病防治的知识,向医生传授专业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技术。从2006年到现在,巡讲活动已走过80多个城市,全国无数名医生和公众接受了专业培训和健康教育。

  当日下午三点,凌峰教授在学术会议中心给公众讲课,主题是“防治脑血管病”,内容包括脑血管病的危害、发病的人群及不同症状、治疗的新进展,以及如何防治脑血管病等方面。不少市民不辞辛劳从广州市区赶到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分院,就为了听凌峰教授的这一堂课。但遗憾的是,有很多市民未能亲临现场!应这些市民的要求,39健康网在此为大家再次重现凌峰教授当日演讲的内容……

健康大讲堂:凌峰教授谈脑血管病的防治


  专家介绍:凌峰,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介入治疗中心主任,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China-INI)执行所长,北京市脑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候任主席。

  门诊预约电话:(010)83198836

  在开篇之初,凌峰教授给大家展示了一些伟人的照片,并且解释说,像列宁、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阿拉法特这些有名的人物都是死于脑血管疾病,而以色列总理沙龙也是患有脑血管疾病,虽然他现在还活着,但生活质量极差。他就属于脑血管病的最易感人群,包括肥胖、吸烟、吃大肉的饮食习惯,以及错误治疗(过度抗凝治疗)等。凌峰教授借此告诉大家,认识脑血管疾病、预防脑血管疾病对我们身体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脑血管病的危害有多大?

  1、致死

  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有440万的脑血管病新发病人,在我国,每年是150万-200万的新发病人,将近占了全世界的一半。2004年,我国把脑血管病的致死危险性排在所有疾病的第二位,2007年“荣升”为第一位。尤其是在北方,这跟饮食习惯(高盐、高脂)、地理因素等等有一定的关系。

  2、致残

  在所有的疾病中,脑血管病(脑卒中、中风)所引起的致残率是最高的,因此,卒中患者相对于其他疾病患者,需要更多的日常护理和生活帮助。

健康大讲堂:凌峰教授谈脑血管病的防治


需要日常护理和生活帮助的比率 (%)



哪些人容易得脑血管病?

  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我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但由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包括饮食、作息、交际观念等)、精神压力等,都会给人类带来很多的负担。

  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和糖耐量降低、肥胖和超重、吸烟和被动吸烟的人群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也就是说,这些人群非常容易发生脑血管疾病。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以上这些情况,影响到血管最根本的是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发生在脑部即导致脑中风,在心脏则导致心肌梗塞,在四肢或周围血管的话则会造成坏死、跛行、甚至截肢。

  高血压的病人最容易发生脑出血,常发生于酒后、情绪波动极大的时候。

  什么症状表示脑血管病的发作?

  脑部不同部位的病变会出现不同的症状,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常提示脑血管疾病:

  1、头晕 (眩晕):天旋地转的感觉,感觉房子快倒、看不清人和物、自己也站不稳或者等。常提示小脑、脑干、内耳有病变,或者也有可能是颈椎病,导致了椎动脉供血不足。

  2、眼前突然出现黑蒙:突然一下子眼前一片漆黑,看东西看不见。

  3、肢体麻木无力:多为一侧肢体没劲、发麻,端东西可能会掉,比如摔杯子摔碗,拿筷子夹菜夹不稳,身体失去平衡,走路不稳等等。常提示大脑半球运动区和语言中枢有病变,如大脑半球的出血、缺血,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大脑半球病变。

  4、说话不清:说话发音困难,说不清楚,无法表达等。常提示大脑语言中枢有病变,包括出血、缺血,或其他。

  5、严重头痛:多为一种突发的“爆裂”样剧烈头痛,或伴有抽搐,或伴有昏迷、嗜睡等。多提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凌峰教授提醒大家,如果出现下列症状之一,就应该迅速就医:

  1.肢体或者面部的活动无力;

  2.无法表达和理解语言;

  3.视物模糊;

  4.行走困难,身体失去平衡;

  5.不明原因的严重头痛。

  因为凡是脑部的疾病,你不可能自己在家里救治,它不像低血糖的病人晕倒了给他喝点糖水就好,也不像心绞痛发作的病人给他含服救心丸就会缓解,脑部的疾病一旦发生,你一定要找专业医生,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救治。

  推荐的检查:CT或MRI、彩超、血管造影等。

  如何防治?

  脑(心)血管病是可防可治的疾病!只要我们特别在意它!如何预防呢?分三级:

  1、一级预防:健康生活,无病防病。就是说要避开很多的危险因素,不要把自己陷入“易感人群”行列。通过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生。具体措施包括:监测并及时治疗血压、血糖、血脂的异常;对心脏病如心房纤颤、瓣膜病等要早治疗早干预;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对于不明原因的脑卒中患者要注意测定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

  危险因素:

  (1)不能改变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种族、卒中或冠心病家族史;

  (2)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吸烟、饮食、静息生活方式、酒精/毒品、肥胖、脑供血动脉疾病、房颤、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

  可选择的治疗:

  血管重建、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降压治疗、糖尿病治疗、降脂治疗等。

健康生活方式

  不吸烟:戒烟是最经济的预防方式;

  适度饮酒:一天喝啤酒不超过一罐(约300ml);

  合理膳食:减少盐的摄入,每天每日6克以下,减少脂肪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有氧运动:每天至少运动一次,连续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天确保运动5天,运动后的心率(脉搏)最好是170-年龄;

  心理平衡:淡漠名利、广交朋友、多做实事、善待自己。

健康大讲堂:凌峰教授谈脑血管病的防治


图3:健康生活方式图

  2、二级预防:主要是及时发现存在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减轻危险因素的危害,包括两个方面:

  (1)定期查体:60岁以上要每年查体重点项目为血液化验、血压检查、心脑血管超声,超声筛查有问题后可进而进行CT扫描、核磁共振(MRI)检查,或血管造影等;

  (2)防止“三高”酿成的心脑血管病:降血糖、降血压、调血脂。

  3、三级预防:预防病死、病残及防止复发

  脑血管病发作后6小时内开始治疗致残率最低。坚持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包括肢体、语言、记忆力、心理)、定期复查等,可以明显减少复发,降低致残率,减轻卒中带来的有害影响。

  总的来说,对脑血管病的防治健康生活口诀是“管住嘴,迈开腿,饭吃八分饱,日行万步路;习惯好,勤查找,全面分析道,适度干预好!”

  最后,凌峰教授说:“我们做这么多的巡讲,就是出于一种大健康、大卫生的理念。如果一个患者等到有症状了才去看医生,那就是患者的遗憾,因此,我们一定要把病防患于未然!有句话说,90岁如果活不过,那就是你的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